瀏陽河,位於湖南東部,全長共234.8公裡,是湘江的一級支流河,發源於羅霄山脈大圍山北麓。
據《湖南通志》記載,瀏陽河原名瀏水,寓意河水清亮。曾一度,汙染漸侵,瀏陽河不再那麼岸芷汀蘭。
2008年,湖南啟動湘江流域治汙工程,經過苦心治理,春風又綠瀏陽河岸。
我們尋訪瀏陽河岸的每一處小地方和小角落,進入植物經脈,喊出它們的名字,觀察它們的表情,淘一淘它背後的典故與文墨。
我們已備好一份它的河岸植物時刻表,一起開始這趟綠色的行程。
有一種花,小小一隻,卻成片旺盛生長;有一種花,向陽而生,給土地帶來蓬勃的生氣;有一種花,生活在貧瘠的土壤,不爭不搶,卻綻開最美的花朵。
她,來自遙遠的墨西哥,卻在中國大地上生長了很多年,不僅流露出異域風情的美,還浸染了華夏草本的風姿。
她叫波斯菊,也叫秋英。
波斯菊,屬菊科,秋英屬。又別名大波斯菊、秋英、痢疾草、張大人花。
秋英是被清末駐藏大臣張蔭棠帶到了拉薩,它旺盛的生命力與這片土地以及在這裡頑強生活的人們如此契合,因此也就成為作為藏族文化象徵的「格桑花」的一種。同時,張蔭棠在藏治理有方,人們愛屋及烏,秋英在西藏又被稱作「張大人花」。
「奼紫嫣紅是我們波斯菊」
「潔白無瑕也是我們波斯菊呢」
(以上圖片攝於瀏陽河四方坪河段西岸)
你知道嗎?波斯菊似乎隨處可見,司空見慣,然而不論是觀賞方面還是藥用價值,它都極具風姿,下面我們來瞧瞧:
「美美噠」
波斯菊個子高大,葉形優美,花的色彩豐富多樣,有粉、白、深紅等色,有著鄰家小妹般的清新俏麗。
不論是生長在籬邊、山石、崖坡旁,還是種植於路旁或家宅旁,這樣的波斯菊叢都花意撩人,令人心曠神怡。
「棒棒噠」
波斯菊花序、種子或全草都是寶,外敷內服皆有藥效。
要是有諸如急、慢性痢疾,目赤腫痛,取草數兩,燒水煎服,即可緩解症狀;外用鮮全草加紅糖適量,搗爛外敷,亦能治癰瘡腫毒。
波斯菊耐力非常強,喜歡在貧瘠土壤中生長,切忌給它過多的關愛,土壤不能太過肥沃。
另一方面,波斯菊喜歡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不過夏天的炎炎烈日會傷害到它,記得庇蔭。冬天,波斯菊也有些怕冷,要記得做好保暖措施哦~
文人墨客是如何讚美波斯菊的呢?有詩為證:
蓓蕾初成,芙蕖臨波。
秋英染金,梅映雪香。
前面提到,波斯菊有個別名叫「張大人花」。張大人所謂何人?這其中的故事又有何淵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秋英經波斯傳入我國,故有波斯菊之名。1906年,清朝光緒皇帝任命張蔭棠為副都統,到西藏辦藏事,張蔭棠的思想和做法得到了朝廷和西藏地方政府以及僧俗民眾的讚賞,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張大人」。張蔭棠愛花成癖,進藏時,帶來了一包「波斯菊」種子,分別贈送給了當時的權貴和僧人,撒播在寺院和僧俗官員的庭院中。這種花生命力極強,迅速傳遍到西藏各地。淳樸的藏族人不知這花的原名,只知是張大人贈給的,故一律稱他帶來的這花為「張大人花「。
(部分內容整合形色、百度百科)
見習編輯:姚帥
實習生:馬菀倬
[責編:王銘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