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中美關係,1月2日王毅開門見山,指出明路,美方該好好掂量

2021-01-15 海納新聞

儘管近期中美關係陷入僵局,但川普政府不僅沒有絲毫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不僅頻頻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企業做出制裁,更是妄圖聯合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政治打壓。就在不久前,川普正式籤署了總額高達2.3萬億美元的年度撥款法案,其中就包括所謂的「臺灣保證法」。由於美國政府種種挑釁行為,也致使中美關係重回正軌變得愈發艱難。

那麼中美關係還有改善的可能嗎?中美關係該如何重回正軌呢?對此,近日,王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開門見山,給美國指出一條明路。據新華網1月2日報導,當天,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接受新華社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採訪在談及中美關係時表示,近年來,中美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當政者對中國的認知出現了嚴重偏差,把中國視為所謂最大威脅,並由此採取了完全錯誤的對華政策。

事實證明,美方全面打壓遏制中國、企圖挑起新「冷戰」的做法不僅嚴重損害兩國人民利益,也給世界帶來了極大危害,註定不得人心,也註定會走向失敗。當前,中美關係已經來到新的十字路口,也有望打開新的希望之窗。希望美國新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啟合作。

王毅表示,中方將持續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對美政策,願同美方發展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願意同美國和平相處,合作共贏。同樣,美方也應當尊重中國人民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中國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正當權利。未來的世界不應當也不可能讓中國變成美國,而應是美國使自己成為更好的美國,中國則必將成為更好的中國。只要美方及時汲取教訓,真正同中方相向而行,中美完全可以通過對話化解矛盾分歧,通過合作擴大共同利益,找到既有利兩國、又造福世界的大國相處模式,開闢出順應歷史前進方向的發展前景。

事實上,針對中美關係,此前王毅就曾表示,中美關係又來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口。雙方有必要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世界各國的共同福祉考慮,總結兩國建交以來互利合作的經驗,反思近幾年兩國關係陷入低谷的教訓,重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條件。只要雙方為此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找一條共處之道。

相關焦點

  • 王毅: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立場得到理解和支持
    2019年5月22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比什凱克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議期間對記者表示,我在此次上合組織外長會上向各國外長介紹了有關情況,中方對中美經貿摩擦的立場得到外長們的理解和支持。王毅表示,近來中美經貿摩擦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 20日,中國正式打出「王牌」,王毅第一時間把話挑明
    報導指出,作為嫦娥五號任務的一部分,一個著陸器從月球表面收集月壤,然後將其轉移到軌道器上,後者於12月17日返回地球表面。這是中國開展雄心勃勃太空計劃以來的第一次。報導還強調,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績是在與美國完全脫鉤的情況下取得的。
  • 美國亂成一鍋粥,關鍵時,美專家給拜登指出明路,果然與中國有關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火光/魔魔】目前美國已經一片混亂,拜登即將上臺,上臺後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將會直接影響兩國現狀,甚至對於整個世界和平與否起到了關鍵作用。就在疫情讓美國經濟一蹶不振時,接踵而來的將是更嚴峻挑戰。只有尋求新方式克服困難,美國才能恢復發展。
  • 中美軍事升溫推動雙方關係美方示好有雙重含義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記者李雨桐報導 1月31日上午10時10分,為期兩天的中美兩國國防部政策會議在北京拉開序幕,會議由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張邦棟與美國五角大樓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國防部長幫辦勞利斯主持,這是短短一個月之內,中美雙方在繼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代表團以及前國防部長佩裡訪華後,連續第三次進行高規格軍事交流,其間顯示的種種意涵,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關注。
  • 王毅記者會,透露了不少尚未公開的秘密!
    3月7日王毅記者會,也是他作為副國級外長的第一次大型記者會,已經有太多解讀文章,但還是有一些值得回味的地方。仔細研讀,還透露了不少尚未公開的秘密,至少五個小細節吧。細節一,今年中國最重大的主場外交是什麼?答案已經出來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地點:北京。
  • 美專家:美軍若重返臺灣 將置中美關係於火山口
    對此,美國涉臺問題專家警告,美軍若重返臺灣會將中美關係置於火山口上,美國可能不得不關閉駐華使館,此舉將跨越中方設下的紅線。報導稱,對於美艦航經臺灣海峽一事,五角大樓媒體主任曼寧9日宣稱,「美國有權利穿行」。五角大樓的另一位發言人洛根也附和稱,美國海軍將出於「多種不同的行動原因」,通過臺灣海峽從東海到南海。
  • 2020年8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二、為紀念兩國陸地邊界劃界20周年和勘界立碑10周年,中越雙方將於8月23日在中越邊界舉行活動。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越南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範平明將共同出席。   總臺央視記者:你剛才發布了李克強總理出席瀾湄合作第三次領導人會議的消息。中方如何評價當前瀾湄合作發展?對此次會議有何期待?
  • 2019年8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
    答:第九次中日韓外長會將於8月21日在北京舉行。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將主持會議,韓國外長康京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將出席會議。三國外長將就中日韓合作、籌備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交換意見。會議期間三方還將舉行雙邊會見。
  • 2021年1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經雙方協商,中方同意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於1月14日來華,同中方科學家一起就新冠病毒溯源進行聯合科研合作。昨天中午,國際專家組13名成員已順利抵達武漢併入住隔離飯店。中方的遠端檢測規定,是根據當前國際疫情形勢,參照多國做法做出的安排,目的是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保障中外人員往來有序進行。
  • 「新舊」總統各自出招,中美關係變局幾何?
    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國防部又將9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與中國軍方相關」的黑名單中,其中包括手機製造商小米及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引起輿論譁然。小米等中企被「拉黑」 川普唱的是什麼戲?除了小米和中國商飛,中國航空集團、大新華航空、中微半導體設備等企業也「榜上有名」。至此,美國國防部這張黑名單上的中企,已擴大至44家。
  • 俄外長:很遺憾,我們第二,中國第一;王毅:現在是中方...
    與此同時,王毅就所謂中國幹涉美內政的提問強調,現在是中方要求美國不要幹涉中國內政的時候。塔斯社報導,就此議題,拉夫羅夫首先表示,俄方願意就美方指責幹預美國大選一事與美方進行坦誠對話。隨後他提到,美國總統大選馬上要在11月3日舉行,一直以來,美國政界人士經常被問及誰對他們的選舉幹預更多:俄羅斯、中國還是伊朗?言及此,拉夫羅夫以前述言論風趣作答。
  • 外交部:對中美兩國而言,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才是開闢未來的正道
    人民網北京12月11日電 2017年12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主持例行記者會。答問實錄如下:  應外交部長王毅邀請,義大利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部長阿爾法諾將於12月17日至19日來華進行正式訪問。  訪問期間,王毅外長將與阿爾法諾外長舉行會談,就中意雙邊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兩國外長還將共同出席中意政府委員會第八次聯席會議。
  • 王毅: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捷關係的政治基礎
    王毅: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捷關係的政治基礎 當地時間9月1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柏林同德國外長馬斯共同會見記者。有記者問,你提到要相互尊重,為何中方要就捷克參議院議長訪臺作出強烈反應?
  • ...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及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
    2020-07-24 14:08:43來源:FX168 【專家:中國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館有兩個考量】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周五(7月24
  • 日本不甘做配角 中美日三角關係將演變
    日本不甘做配角 「中國是一個大鄰國,我不知道這樣描述是否合適:日本同中國、美國的關係就像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日本在外交上視中國和美國同等地重要。」2009年11月10日,日本民主黨國會對策委員長山岡賢次在眾議院如此闡述鳩山政府的外交政策基線。這也同時標誌著鳩山政府試圖調整日美同盟的基石,採取相對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
  • 如何讓兩岸關係重回正軌?臺專家指出一條明路,蔡英文聽清楚了
    自蔡英文上臺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幹擾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推動一系列的謀「獨」行徑,勾連外部勢力進行挑釁,令兩岸關係愈發緊張。那麼如何讓兩岸關係重回正軌呢?對此,臺專家為臺當局指出一條明路。
  • 管姚:蔡英文趁早醒醒別裝睡了,看看川普怎麼掂量「臺灣牌」
    已經有人注意到,在涉疆涉港涉臺等一系列中美關係中的敏感問題上,國會山這幾年通過了一系列法案。有必要來追問,現在美國國內的反種族歧視反人權迫害遊行如火如荼,其他國家是否也要制定相關法案,來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呢?同時也要指出,美方炮製涉疆法案也是對國際反恐、對打擊暴恐罪行的一次嚴重反動,是逆勢妄為。
  • 外交部回應美官員與蔡英文通話:美方一些政客必將為其錯誤言行付出...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1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問答實錄如下:總臺央視記者:你能否介紹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訪問印尼的情況?此訪有哪些成果?趙立堅: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訪問印尼期間,會見印尼總統佐科,政府對華合作牽頭人、統籌部長盧胡特,同印尼外長蕾特諾會談並共同會見記者。
  • 中國在中美較量中頻頻得分,中美關係是時候修復了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3日發表題為《北京在與華盛頓的較量中頻頻得分》一文,對中美近日的對抗進行了分析。對中國來說,本月將是很好的一個月。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一個中國太空飛行器將在本月晚些時候把重達兩公斤的月球樣本安全帶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