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總統各自出招,中美關係變局幾何?

2021-01-21 看看新聞Knews

任期不足一星期的川普政府對中企的打壓仍未停止!

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國防部又將9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與中國軍方相關」的黑名單中,其中包括手機製造商小米及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引起輿論譁然。

小米等中企被「拉黑」 川普唱的是什麼戲?

除了小米和中國商飛,中國航空集團、大新華航空、中微半導體設備等企業也「榜上有名」。至此,美國國防部這張黑名單上的中企,已擴大至44家。

據川普政府1月13日最新修改的行政令,一旦企業被列為「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美國投資者將被要求在2021年11月11日之前完全剝離這些企業的證券。

同樣是14日,美國商務部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將中海油和北京天驕列入所謂的「軍事最終用戶」清單。

對於小米突然被美方「拉黑」,輿論反映非常意外。2020年三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超越蘋果排名世界第三,目前搭載高通驍龍888的小米11已上市。人們也不禁擔心這通操作是否類似華為事件重演?

至於美方最新禁令,究竟會給相關中企帶來怎樣的實質性影響,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沈逸用「薛丁格的狀態」來形容,也就是說,具有不確定性。

沈逸認為,最極端情況下,進入類似商務部的實體清單,相關中企可能會受到供應鏈的影響。相比而言,財政部的禁令,是限制美國人投資中企,將對美國投資行為和投資機構產生更大的影響,顯然是損人不利已的。

川普給拜登「下套」 中企躺槍?

15日,在回應美國政府將9家中國企業列入所謂「與中國軍方相關」名單的相關問題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強調,川普政府濫用國家力量,一再無端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商務部發言人也發表談話指出,美方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基本規則,擾亂國際金融市場秩序,這些做法損人害己、殃及各方。

對於川普政府不斷設立新的名目,來擴大中企「黑名單」,路透社評論認為,他是要在任期最後幾天鞏固其對華強硬的政治遺產。

沈逸指出,川普政府這樣做主要還是在給下屆政府「挖坑埋雷」,以此規範和約束拜登未來處理中美關係,不過這種規範和約束更多的還是著眼於國內政治鬥爭的需要,為了在2022年國會選舉和2024年總統換屆選舉中挫敗民主党進行鋪墊。

從中美關係角度而言,沈逸認為,眼下川普這種在外界看來十分莫名的舉動,更像是一場「困獸猶鬥」的表演。既無法迅捷有效地打擊對方,也無需承擔高昂成本,於是在他離開白宮之前,就再來這麼一場情緒宣洩和政治表達。

拜登挑選外交老手聚焦中國事務有何深意?

即將卸任的川普政府「挖坑」不停,馬上要上任的拜登政府也有新動作。

據《金融時報》13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計劃由經驗豐富的外交政策專家庫爾特·坎貝爾出任美亞洲事務主管,聚焦中國事務。

坎貝爾是民主黨最資深的亞洲事務外交官之一,曾經常年處理與中國相關問題,並被視為「重返亞洲」戰略的主要制定者。

此外,根據拜登過渡團隊網站,羅拉·羅森伯格將出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高級主任一職,成為坎貝爾的下屬。外界解讀,這體現出美中關係的重要性正在增強。

對於拜登專設兩個中國事務相關的職位,沈逸認為,此舉很明顯,即希望引入經驗豐富的外交官,提升對中國問題的戰略決斷。同時,這種職位可以在內閣進行跨部門協調,一方面直接向總統匯報負責,一方面精準控制各部門分工協作,是以建立核心決策樞紐的形式,提升對中國問題的戰略規劃和政策實踐。

拜登就任後中美關係會如何發展?

拜登上臺後會如何處理美中關係,是去年競選以來人們一直關注的話題。數天以後,拜登就要宣誓就職成為新一屆美國總統。那麼,中美關係會開始好轉起來麼?

在沈逸看來,無論是誰上臺,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執掌白宮,美方對於所謂「中國挑戰」的總體判斷,在宏觀戰略層面並不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而且美方還會調整到「全社會動員對中方進行戰略制衡」的狀態。因此,妄想一夜之間回到若干年以前熟悉的那種中美關係是不現實的。

不過,他也注意到,坎貝爾提出「中美之間競爭應該得到有效管控」,這就意味著,未來中美之間不會再現川普時期那種「迎頭相撞」災難時刻。同時坎貝爾也提出「美國不謀求改變中國」,沈逸指出,這就等於說美國願意承認中國的核心利益,尊重中國有權遵循自己選擇的道路模式和制度生存下去。因此,沈逸用「謹慎樂觀」來預判拜登上臺以後的中美關係走向。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李瑤)

相關焦點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法關係的再定位
    上述可見,在諸大國中,中法關於推動國際關係和國際秩序變革的主張較為接近,儘管當中還存在不少差異。面對權力關係的重組、國際秩序的過渡和觀念的競爭,中法都主張要推動國際關係的轉型和國際秩序的創新,這構成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發展中法關係的新基礎。我們可以在這一新的框架下來認識作為新興國家的代表和既有國際秩序中的主要大國,中法可以探索一條通過協調和合作,而不是對抗和惡性競爭實現國際秩序新舊轉換的道路。
  • 川普、中美關係、疫情下撕裂的美國,拜登面臨的「三座大山」
    拜登的推特認證信息已改為:"當選總統",儘管川普仍是現任總統。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美國時間11月7日中午,多家美媒相繼發布重磅信息,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拿下賓州的20張選舉人票,獲得超過勝選所需的270票,並宣布拜登及其競選搭檔、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哈裡斯贏得2020年美國大選。若不出"意外",今年78歲的拜登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
  • 第二集: 我,為中美關係而奮鬥 (Stephen A. Orlins)
    當時,作為一名哈佛大學剛剛畢業的法律系學生,歐倫斯在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辦公室工作(政治軍事事務法律顧問辦公室,東亞和太平洋事務辦公室)工作,他加入了卡特總統美中建交特使團,是團隊最年輕的一員,那一年歐倫斯26歲。參與了一件影響世界的大事,作為法律團隊的成員參加了美中建交工作。
  • 這場中美關係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
    7月9日,中美雙方多位前政要、知名智庫專家學者、媒體機構負責人「雲聚首」,在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上,圍繞「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關係的正確方向」這一主題在線分享各自觀點。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將向何處去?兩國如何克服當前面臨的挑戰?一起來看論壇釋放了哪些信息。
  • 「世界知識」從普京瓦爾代講話看俄羅斯對世界大變局的看法
    第三,人類面臨著諸多全球性的挑戰,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社會與技術的關係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各國共同努力,建立起規則和制度。反映俄對世界大變局的看法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包括普京在內的俄羅斯戰略家們近幾年對世界大變局進行了諸多闡釋。儘管觀點不盡相同,但依然可以看到一套清晰的框架。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
    導讀:9月26日,金燦榮教授在觀學院做了題為「百年變局與中美關係」的演講。在他看來,近些年世界亂象叢生,而在經歷了今年的新冠疫情之後,全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對當今國際局勢最好的概括。金教授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涵應為四個「新」: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新的現代化模式得到承認、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到來、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出現。
  • 中美關係四十年發展歷程
    今年的2月28日是中美《上海公報》發表四十周年,四十年前,尼克森總統的訪華和中美《上海公報的發布》不僅開啟了中美兩國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的新紀元,對國際關係格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副所長倪峰梳理了40年中美關係的發展歷程。從1972年到現在,中美關係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從1972年到1989年,中美戰略合作階段。
  • 中美關係期待四十不惑且更應共同進化
    肯定「中美關係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和最具潛力的雙邊關係之一」;並安慰美國,「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未來十年中美關係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還是會像以前一樣繼續保持「非敵非友」的關係?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的中外專家們各有看法,但均認為在中美實力此消彼長的現實形勢下各自應該調整心態,減少猜疑,擴大合作。用基辛格的話來說就是,「中美兩國應共同進化。」
  • 通過教育與交流促進中美關係
    1981年,張之香被裡根總統任命為美國國際開發署助理署長。1989年,老布希總統任命她為美國駐尼泊爾大使。退休後,張之香發起成立了中美教育基金會,致力於推動中美兩國教育交流與合作。    張之香的父親是當年「庚款留學」到美國的學生之一,她和家人受惠於海外留學,深感國際學習對促進國際關係、民間交往及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 因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辦好自己的事情,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特指現代國際關係而言。以國際力量對比關係為核心的大國關係的深刻調整,是大變局的基本表現。現代國際關係發源於17世紀歐洲「三十年戰爭」後形成的以主權國家為基本行為體的國際秩序,即「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6月底,最新一輪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有望迎來最重大進展——雙方將就雙邊投資協定交換負面清單。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時下正在美國訪問。中美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對話將在未來三個月迎來新一輪的高潮。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一股對華焦慮感近來正在瀰漫,對中美關係保持樂觀態度的學者聲音有所減弱。
  • 中美關係能否走出鐘擺定律
    劉灝(媒體從業者)「中美關係的危險階段已經開始
  • 讀懂中國 | 在廣州,觸摸大變局中的中國脈搏
    11月20日至22日,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將在廣州舉行。 大變局中開新局: 在廣州,見證中國變革脈絡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深刻演變——大國間的關係在重新定位,全球治理挑戰愈發突出,國際秩序面臨新的選擇,人類將走向何方?
  • 中美蜜月期將至?美:我們正面臨5大威脅,應力求共存,避免對抗
    一場空前的總統大選已經結束,美國總統川普敗選,美國政府即將迎來換屆,在此背景下,一直以來都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中美關係也再度成為熱議話題。那麼拜登團隊在接掌美國政府之後,究竟又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態度呢?針對這一問題,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近日接受觀察者網的專訪時作出了一番分析。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12月29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簡稱「現代院」)在北京舉辦年度學術盛會——「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回顧與前瞻2020/2021」,並正式對外發布該院第20本年度戰略黃皮書《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20/2021》,為上述世界難題提供中國答案。
  • 傅瑩在《紐約時報》發文: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在美國新政府逐漸成型階段,傅瑩這篇文章論及 重新激活中美關係 ,引發海內外廣泛關注。文中傳遞了很多重要信息,被外界認為是向美方新執政團隊的一次「喊話」。俠客島做了全文編譯整理,推薦給大家。毋庸諱言,過去4年中美關係受到嚴重損害,雙方都表達了許多不滿和關切。美國認定中國要爭奪世界霸權,而中國人看到的是美國處處阻擋中國前進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進程。似乎雙方都認定對方是錯誤的一方,對方提出的倡議總會被視為對己方利益的損害。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新京報智庫特約撰稿 凌勝利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不確定性日益增加,大國博弈對於國際關係具有重要影響。其中,「中美歐大三角關係」如何發展,對未來的國際形勢至關重要。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面展開
    (一)中美全面戰略競爭加劇。中美關係「重新磨合」既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集中表現,也是牽動新一輪大國關係深刻調整的「牛鼻子」,冷戰後以「接觸加融合」為特徵的中美關係框架遭遇嚴峻挑戰。一是美對華貿易戰嚴重衝擊中美關係,雙方「經濟脫鉤」「科技冷戰」與「人文切割」的風險倍增。
  • 金燦榮:解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或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下)
    這四點都跟中國有關係,所以中國很可能是世界變局最大的自變量。為什麼中國會成為最大的自變量呢?下面講一個我自己特別看重的事實,就是中國已經工業化了。我的史學觀是這樣的,近代歷史的本質是工業化,而工業化的核心是掌握現代製造業。一旦一個國家有了現代製造業,它的經濟效率、軍事效率、社會治理效率,就碾壓前現代文明。
  • 沈逸:應對新時期中美關係,需要保持「戰略定力」
    給大家帶來了《磨合與適應:走向新時期的中美戰略關係》主題演講,全面揭示了真實的中美關係全貌以及背後的秘密。2020年,還是美國總統的選舉年,這次選舉與2016年相比有著重大的不同,其選舉成果不僅會決定未來四年美國政治經濟的走向,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美國霸權的最終走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決定整個西方國際體系的發展方向。在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裡,中國應該如何自立?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