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早報」無車化運動為何風靡歐洲,以及來自全球 13 個城市的新聞

2020-12-05 好奇心日報

今日話題

創造一個「無車化」的未來,荷蘭無疑是最激進的。在這個國家的首都阿姆斯特丹,已經只有 19% 的市民每天使用汽車,大約 2/3 的人騎自行車出行,但還是不夠。

阿姆斯特丹上周宣布了一系列新措施,通過在至少 10 條中心街道上設置單行道系統、路障和改變路寬,讓駕車者必須繞道而行。 大部分街道仍然可以用來送貨、上車和下車,但不包括那些貫穿城市的好路線。早在 2018 年,阿姆斯特丹就切斷了貫穿市中心的主要東西向車道,並打算在 2025 年之前,將整個城市的停車位減少到 1 萬個,並提高停車費,停車場將被重新規劃成花叢、長椅和兒童滑梯。而在荷蘭的另一個城市烏德勒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停車場在今年 9 月開放。

但現在。不只荷蘭在這麼做。無車化運動正在歐洲贏得越來越多的認同,也開始引發更多爭議。

另一座自行車城市哥本哈根要關閉市政廣場和中央車站附近兩條主幹道,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綠化和公園。這份規劃的起草者是自行車和步行的推崇者、重要的規劃師揚·蓋爾。

柏林宣布從10 月開始將一些重要的中心街道列為行人專用區,禁止汽車進入主幹道。但這項計劃被認為對德國盛行的汽車文化影響「微不足道」。

在西班牙的馬德裡,市中心的指定區域在去年 11 月底被列為「低排放區」,禁止大部分汽車進入。不過今年 7 月,馬德裡宣布暫停這項限令,使馬德裡成為第一個改變車輛禁行政策的歐洲主要城市,並引發了街頭抗議。

推行「無車化」的理由,近年來更多和環保相關。

這些城市通常都有較明確的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因此會在限制轎車通行的同時,鼓勵使用公共運輸,或改用新能源出行方式。德國已經在一些城市實行免費公交——雖然這麼做在美國的丹佛被證明只會讓更多人出行、並未減少車流;阿姆斯特丹計劃到 2030 年禁止所有汽油和柴油動力汽車進入該市。許多城市開徵擁堵費,但同樣對減少車流量並不總是有效,擁堵費的數額也存在爭議。

「無車化」運動的其它支持理由,包括城市空間的使用權、和安全問題。

這可以追溯到荷蘭 1970 年代大規模的反汽車運動。1972 年一位記者 6 歲的女兒在騎自行車上學時被汽車撞擊身亡,他撰寫了社論,並呼籲成立一個名為「停止幼兒殺戮」(Stop the Child Killing) 的組織。

類似的活動在 1950、1960 年代的美國也不少見。婦女們舉著標識牌在街道、十字路口設置警戒線,要求為兒童提供更安全的街道。不過當時婦女的駕車人數很少,十多年後,美國的私家車才真正開始流行——這被認為是平等的體現。

某種程度上人們都能理解環境問題和道路使用權的問題,但也許有另一些問題同樣緊要迫切。

今年 7 月在倫敦東陶爾哈姆萊茨區實行的「宜居街道」實驗本來打算將兩條主幹道關閉十天——但最終實驗只持續了 8 小時就被迫中止。司機們表達了不滿和抗議,特別是計程車司機。貨車司機也因此耽誤了送貨,商店的經營因此受到影響。在倫敦的其他地方,牛津街的步行街的計劃也被暫緩,一個居民組織反對關閉攝政公園大門、禁止車輛進出的提議。

在美國,加州於 2015 年制定了讓自行車出行數量增加三倍的目標。灣區多個城市都在嘗試擴寬行人和非機動車的活動空間。但在地方交通局進行得並不順利,他們認為執行成本過高,也有人指出州不應過度幹預地方的行政決策。

Better Living

美國,加州——加州推出第一條全州覆蓋的心理健康專線。在世界心理健康日(10月10日)來臨之際,州政府開通了這項免費的服務,熱線電話為 1-855-845-7415 ,可以提供非緊急情感支持和轉接。目前這並不是全天候的,該項目的目標是在年底前成為一條 24 小時的專線服務。現任州長加文·紐瑟姆為運行該項目的機構撥款 1080 萬美金,促成了此專線的開通。

英國,諾維奇——高密度且低能耗的社會住房項目獲英國史特靈獎。由倫敦的建築工作室 Mikhail Riches 設計的戈德史密斯街,位於諾維奇市中心附近,由四個聯排建築組成,一共 45 棟房屋以及 60 間公寓,集中在不到一公頃的土地上。每間房屋都朝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低樓層以及 15 度傾斜的屋頂,保證了互相之間不會造成遮擋。「低能耗」則意味著能做到整體耗能低於平均水平 70% 。建築之間有一條貫穿社區的開放式小巷,兼做公共花園和兒童遊樂區。儘管外觀沒有多麼得令人印象深刻,極為慎重和人性化的思考體現在大量的細節之中, 2019 年史特靈獎的評審團將其稱之為「謙虛的傑作」,也與去年的獲獎者,耗資 13 億英鎊的彭博總部形成鮮明對比。

來源於 Mikhail Riches

法國,巴黎——羅浮宮建立巨型儲藏空間。受到塞納河水位不斷上升的影響,這個位於河濱的美術館離洪水的威脅越來越近。在 2016 和 2018 年分別因嚴重的洪災,而不得不緊急撤離藏品之後,羅浮宮宣布,將在距離巴黎 200 公裡的地方,開設一個專門的藝術品保護中心。在接下來的四年時間裡,大約 25 萬件作品會被轉移到這個新的空間。官方還表示,如果有需求,還有空間可以接收來自他國的,需要「避難」的藝術品。

紐西蘭——大型超市連鎖為自閉症患者提供「安靜的一小時」。經過長達一年的試點,紐西蘭最大的超市之一 Countdown 將開始在它的 180 家店中,為一些有特殊需求或購物偏好的顧客,設置一個特殊的購物時段。在每周三下午的兩點半至三點半,超市的燈光會被減弱,廣播關停,機器結帳的聲音也會減小,手推車和貨物整理上架的活動都會保持在最低限度。通過最小化一些幹擾因素,超市希望能為患有自閉症或在公共場合容易感到焦慮的顧客提供更舒適的環境,從反饋看來,一些上了年紀的顧客也對此非常歡迎。

爭議

美國,加州——大規模停電將成為新常態。過去兩年,加州連續經歷了歷史上傷亡最為慘重的兩場大火。在一個新的火災隱患季來臨之際,州內最主要的能源公司宣布了停電的計劃。本周三 (9日)開始, PG&E (太平洋瓦電)率先切斷了超過 2 萬戶的電源供應,接下來,波及範圍將逐漸擴大至 80 萬戶家庭以及企業,覆蓋全州大半。在此前的火災之後,調查人員就指出一些電線的脫落和老化是起火原因之一;一些觀點也認為氣候變化讓火災變得更加難以抑制。在無法及時完成設施全面更新的情況下,階段性的斷電是預防另一場災難的無奈之舉。但也是下下之策,因為斷電會帶來大量的不便,以及潛在的治安威脅。

德國,柏林——德國內政部長警告歐洲可能面臨比 2015 年更為龐大的難民潮。德國內政部長澤霍費爾說,歐盟成員國在應對難民問題上必須更團結,否則歐洲將面臨類似 2015 年、甚至規模更大的難民潮。日前,澤霍費爾訪問了土耳其和希臘,尋求與這兩國圍繞難民議題展開更加順暢的合作。「我們必須更多地幫助歐盟夥伴國對歐盟外部邊境進行管控。」他指出,這些國家已經處於「孤軍奮戰」狀態太長時間了。

俄羅斯,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法令為公務員加薪。克裡姆林宮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天表示,俄總統、總理、調查委員會主席、總檢察長等國家公職人員的薪資自 10 月起都將有所上調,「這是計劃內的漲工資」。普京籤署的總統令顯示,這筆資金將由俄羅斯政府負責確保提供。自從 2019 年 10 月 1 日起,俄政府支付給總統和總理的薪資將增加 4.3%;在另一份總統令中,俄羅斯調查委員會主席亞歷山大·貝斯特裡金(Alexander Bastrykin)、俄羅斯總檢察長尤裡·柴卡(Yuri Chaika)等人的薪水也同幅度上漲了 4.3%。

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省——強地震發生兩周後,仍有超過 13 萬人滯留在避難所。9 月 26 日,馬魯古省發生 6.5 級強震,奪走 37 人性命,包括多名孩童。至少有一名死者是被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活埋,另有數十人受傷,逾 6000 所房屋被毀。主震過後還發生了上千次餘震,令許多倉惶跑到屋外避難的人遲遲不敢回家。馬魯古省政府宣布該省進入緊急狀態直至本周三,目前仍有近 13.5 萬人棲身在臨時避難所和帳篷內。更糟糕的是社交平臺充斥著謠言和假信息,說另一次強震即將降臨,而且還會引發海嘯。WhatsApp 上流傳的一條信息稱:「信不信由你,但我和一名親戚通話得知(馬魯古省府)安汶再過幾天就要沉沒。」

日本,靜岡——少子化使得女童成為祭祀活動中的重要角色。少子化趨勢加劇,2019 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或將低於 90 萬。根據日本相關部門數據,2019 年 1 - 7 月的出生人數同比減少 5.9%,減幅創 30 年來紀錄。有「日本三奇祭」之一美譽、擁有 300 年以上歷史的「島田大祭」將於 10 月 12 日至 14 日舉行。今年,大名行列(地域領主因公帶領隨行人員外出時的隊列)的「領主(日文為:御殿様)」,將時隔 111 年由女童擔任。據悉,這是史上第 3 名由女童擔任的領主,由於地區適齡男童減少,因此脫穎而出。

日本,下關港——捕鯨船一共捕獲 1430 噸鯨魚。今年 7 月,日本時隔 31 年重啟商業捕鯨。據共同社報導,商業捕鯨中負責近海作業的捕鯨母船「日新丸」10 月 4 日返回山口縣下關市的下關港,「日新丸」和兩艘捕鯨船組成的船隊出海 3 個月捕獲了 187 頭布氏鯨、25 頭塞鯨和 11 頭小鬚鯨,總計 223 頭,總計約 1430 噸鯨肉。

一些地方也許值得拜訪

捷克,布拉格——捷克第一高樓,像一坐沉船。從視覺上看,這坐腐鏽的艦船將方正的白色建築包裹了起來。這棟叫做 Top Tower 的建築建成後,預計會以 135 米的高度,成為該國的第一高樓。從一開始,這個設計就備受關注和爭議,其外形意在警醒人們氣候變化的影響——想像一個這樣的未來,在海平面上升和風暴的大災難中,船隻與樓房相撞。它的設計者之一是捷克雕塑家 David ern ,他本人一直以頗具挑釁意味的作品而聞名,其中最具爭議的「 Entropa 」是一個高 16 米的模型,用地圖的方式放大了對於歐盟各國的刻板印象——比如代表法國的那塊上寫著「罷工!」由於布拉格城內的保護條例,高層建築被完全禁止,這棟樓將會位於城市的郊區,從市中心的大部分地區都看不到它,因而不會破壞古老的天際線。

題圖來自 Alejandro Lopezon Unsplash

相關焦點

  • 「城市早報」荷蘭如何讓城市熄燈,以及來自全球 10 個城市的新聞
    今日話題不久前 10 月 26 日的晚上,荷蘭舉行了一個全國性的運動來擁抱黑暗。這個名為「夜之夜」(Nacht van de Nacht)的活動是一年一度荷蘭反城市光汙染運動的高潮。地方政府和企業關閉燈光,人們在城鎮和郊外盡情享受經過月球反射到地球上的清冷光線。
  • 新的蘋果地圖來了,又有三個城市能「3D 看街景」
    近日,重新設計的蘋果地圖來了,蘋果公司表示,它具有了更快、更準確的導航,以及地標的全面視圖。新的「街景環視」(Look Around)功能,就開始在越來越多城市啟用了。最新上線的三個城市是波士頓、費城和華盛頓特區。
  • 全球最大「37層樓深地下城市」!3000人默默定居—新奇知識
    如果要說到歐洲國家羅馬尼亞,大家腦中第一個浮現的是什麼呢?這個對大家來說時常聽到、實際上卻很陌生的國家,一般給人的印象,應該就是數不完的古堡,以及「吸血鬼始祖」德古拉公爵,但羅馬尼亞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藏著一個非常壯觀的地底世界!
  • 「專題」狂歡的「城市客廳」:紫川河
    隨著傳統工業的衰落和人口的流失,北九州市在1988年提出了以「全球科技城市」為主題的城市更新計劃,開始大力整治河流汙染和開展河流綠化。此後的「我的城市和我的河流」工程,以及後續的商業開發,讓紫川煥然一新,從市民避而不談的汙水溝,一躍成為市民歡聚的「城市會客廳」。
  • BBC新聞:TikTok為何風靡全球?
    原標題:BBC新聞:TikTok為何風靡全球?TikTok為何會風靡全球。   BBC新聞稱,在西方國家,你可以在TikTok上看到小熊軟糖合唱英國歌手阿黛爾的《Someone Like You》、還有一些人給土豆化妝的視頻。越來越多不同背景的用戶開始使用這款短視頻應用。   TikTok的視頻一般不會超過15秒,一些優質的創作者可以製作時長59秒的視頻。這些視頻屬於不同主題,比如音樂、烹飪、舞蹈、時尚等。
  • 多維度解析:旅行車冷門的必然&歐洲風靡的原因
    01兩大問題命名不論將「SW」稱之為旅行車還是客貨兩用車,對於消費者的心理暗示都是不理想的。」。原因在於旅行車的「人設」還是客貨兩用,想要打入城市汽車用戶市場是有些障礙的;早期風靡旅行車的歐美都基本以農場為主,只是後期的農場主更偏向皮卡。那麼想要讓旅行車獲得普遍認可,需要做的就是增加更有吸引力的設計,同時讓車輛具備更多的功能。
  • 光輝城市的「數字孿生」,打的什麼牌?
    ▲光輝城市CEO宋曉宇2020年11月14日,全國建築設計行業創新創優學術峰會數字孿生城市專場暨「數字孿生·重慶」發布會在重慶成功舉辦。此次發布會上,由光輝城市與重慶大學未來城市與智慧建造實驗室聯合打造的超大規模數字城市——「數字孿生·重慶」首次亮相,揭曉了光輝城市在數字孿生領域的初步戰略布局。
  • 簡州新城發布國內首個「無邊界公園城市」規劃
    每經編輯:劉豔美5月24日,在簡州新城無邊界公園城市示範區·龍馬湖CAZ招商推介會上,簡州新城無邊界公園城市示範區規劃發布。據介紹,無邊界公園城市示範區是簡州新城秉承「人城產」營城理念,強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基礎上,對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運營的創新,這也是國內首個無邊界公園城市規劃。
  • 有趣、有味也有料,探秘「城市料理人」的生活……
    最有洞察的見解來自最為深入的體驗,城市生活的深度探尋者們和頂尖的料理師一樣,都有自我沉浸的本領。他們願意下沉,與「食材」對話,與「調味料」交談,與「火候」博弈。如此深耕之後的收穫便是,和城市生活浮於表面的聲色犬馬相比,他們的體驗更加入木三分,也更易在人群中引發同感和共鳴。
  • 南京萬科「光年系」| Halo,進化中的城市
    因此,誕生了南京萬科「光年系」,為一座勃發而上的城市,也為一種無限生機的生活。什麼是光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長度計量單位,你可以說它表示著空間的廣袤和時間的無垠。三大精神維度,高效而舒心的生活,活力而新鮮的體驗,南京萬科「光年系」雙子——位於江寧大學城的【四季光年】和位於燕子磯新城的【燕語光年】,將上演「Halo City」的生動劇情,給城市生活,帶來新的打開方式。
  • 「一個城市,一個大夫」神經肌病學院全國巡講(福州站)暨福建省運動...
    七月盛夏,美麗榕城,學術大咖再聚首,相約「有福之地」。7 月 6 日「一個城市,一個大夫」神經肌病學院全國巡講(福州站)暨福建省運動神經元疾病規範化診療學習班會議成功召開。本次巡講「福州站」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丁香園聯合主辦。 「一個城市 一個大夫」項目的核心初衷是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以區域為中心的醫生和患者服務模式,通過以高水平專家為代表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來實現對醫患的有效賦能。
  • 1.11世界蔬醒日 全球邀約111萬人、在111個城市,共同響應!
    並向聯合國申請「世界蔬醒日」為聯合國認定的日子,但「並非」一定要達到一個數字的連署,而是這有意義的「勸素運動」成效,能讓駐聯合國代表覺得有其必要,且願意在聯合國General Assembly大會中提案,由大會的與會國家代表表決通過之後,才會正式成為聯合國日曆裡的特別日子。讓我們一起從自身做起,為了地球,一起響應111世界蔬醒日。
  • 2018全球10大旅遊國家與城市榜單出爐!
    英國著名國際旅遊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近日公布2018年旅遊指南,推介多個值得一到的國家及城市,分別為「全球十大旅行國家榜單」、「全球十大旅行城市榜單」、「全球十大旅遊區榜單」及「全球十大最物有所值目的地榜單」。
  • 倫敦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佳城市,海外投資迎來熱潮
    近日,加拿大諮詢公司Resonance Consultancy發布了「2020全球最佳城市」名單。倫敦連續5年當選全球最佳城市,力壓紐約。Resonance Consultancy從6個維度(地點、人口、城市規劃、產品、繁榮程度、城市發展)、25個影響因素,對全球共263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進行了打分,並列出top100的榜單。
  • 為什麼門球能成為國民老年運動|大象公會
    ▍印象派代表畫家馬奈《布洛涅海濱的槌球賽》,作於 1871 年▍1865 年出版的《愛麗絲夢遊奇境記》中愛麗絲對槌球賽的離奇想像,來源於現實世界裡槌球在英國的風靡在槌球基礎上,鈴木縮減了場地面積和球門,簡化規則,將以個人賽為主的比賽改為團體賽,便創造出被他稱為ゲートボール(Gateball)的運動。「門球」由此誕生。
  • 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出爐!快來看看你的城市夠「藍」嗎
    【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出爐!快來看看你的城市夠「藍」嗎】@亞洲清潔空氣中心 發布《大氣中國2020》報告,以「成效分」和「努力分」兩個維度綜合評價你的城市治理空氣汙染「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效」,從而得出「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報告發現,2019年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銀川喜提城市綜合評分榜第一,另有13個城市表現優異,得分在100分以上,臨汾繼去年後遺憾再次墊底。
  • 病毒起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坐實「美國投毒」?
    然而,隨著武漢疫情持續擴散至中國全境,進而越境傳播至日韓、歐洲、美國等全球多地,「美國基因武器說」可以說是不攻自破,因為新冠肺炎病毒實施的無差別「攻擊」。彼時中國網絡充斥「病毒系人工合成」「病毒是從P4洩露的」「軍方接管P4」「某研究生是『零號病人』」「研究院實名舉報所領導」繁雜的信息。而隨著涉事研究機構出面否認,以及官方輿論管控,這一論調戛然而止。如今看來,該說法多被認為是由境外傳導至中國輿論場,意圖歸罪中國政府。
  • 熱點新聞一覽:「天問一號」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
    FUTURE | 遠見 眺望 選編Future遠見科技資訊一周精選:「天問一號」成功發射,開啟我國火星探測之旅;「嫦娥五號」即將帶我們上月亮「挖土」;我國科學家對宇宙最強伽馬射線暴高能輻射有新說;我國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國內最大規模5G智能電網建成。
  • 全球治安十大最差城市排行 美國兩座城市上榜
    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12日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列出全球治安最差十個城市,提醒人們,到這些城市旅遊,要注意安全。CNN說,他們不是刻意挑選治安最差十個城市,而是參考包括《福布斯》、《外交》等雜誌、公民監督治安協會和墨瑟等信息公司報告,選出十個治安很差的城市,供民眾參考。
  • 「今日城市」洛陽:「臭牡丹」氣味難聞花卻美
    「今日城市」洛陽:「臭牡丹」氣味難聞花卻美 2020-11-2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