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證券計劃合併國金證券,兩家公司正式公告來了!
9月20日下午,國金證券(600109.SH)、國聯證券(601456.SH)同時公告,國金證券控股股東長沙湧金與國聯證券籤署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長沙湧金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約7.82%的公司股份轉讓給國聯證券。同時,國金證券與國聯證券正在籌劃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
公告稱,雙方於年9月18日籤署關於本次合併的《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之吸收合併意向性協議》。本次合併預計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大資產重組。
國聯證券「蛇吞象」,合併後總市值接近第一梯隊券商股
從近年財務數據對比來看,這可能會是一場「蛇吞象」合併。相比上市已久的國金證券,國聯證券是今年7月底才上市的A股券商「新軍」。國金證券的經營體量要數倍於國聯證券,而歷來國內券商間的兼併以「大吃小」模式為主。
今年半年報顯示,國金證券總資產達到653.58億元,幾乎是國聯證券369.32億元的2倍。同時,國金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及淨利潤規模均在兩位數以上,分別為28.96億元、10.02億元;而國聯證券為個位數,依此為8.22億、3.21億。
目前來看,兩家券商市值規模相當。國聯證券18日股價為19.64元,市值467.1億,總股本23.8億,流通股4.76億,PB為4.45倍。國金證券股價為15.29元,市值462.4億,總股本30.2億,PB為2.15倍。
若兩家券商合併,根據粗略測算,總市值約為930億,在券商股中排13名,與光大證券現市值(1063億)接近,距離第一梯隊券商不遠了。
有市場人士認為,若「湧金系」有意放手國金證券,或與當下金控監管的時代背景相關,也與當前國有資本發展良好勢頭有關。這一場併購將會受到全市場矚目,也將深刻影響國內證券業。
9月14日,《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系列政策出臺,非金融企業投資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正式納入了監管。11月1日起,「金融控股公司」實施準入管理。央行如今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要求降低複雜性,把股權關係要拉直,並嚴格用制度來隔離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
近年來,在產融結合模式下,一些具有產業背景的民營企業投資控股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比如海航系、萬向系、泛海系、復星系、先鋒系、中植系、湧金系、新理益系、華信系等、明天系、安邦系出現,但隨著國家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質換檔,不少大型民營資本系也問題頻現。典型的就有安邦系、明天系、華信系等。
「湧金系」再現期貨江湖
如今的湧金更像守業者。
今年以來,「湧金系」數次進入公眾視線,可並沒有給資本市場留下印象深刻的談資。只是,最近一家上市公司因為罕見的期貨投資連續正向收益火爆金融圈,背後撲朔迷離的操盤手更是閃現出「湧金系」的魅影。
5個月,21次平倉無一失利,累計收益7.69億元,是去年歸母淨利潤的6.5倍。這樣的期貨投資業績來源於一家A股上市公司秦安股份。這家公司主營汽車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的生產及銷售。換言之,期貨投資只是這家公司的一項副業。
事實上,秦安股份是初入期貨市場的「新手」,公司自4月15日才開始進行期貨投資。5月,董事會同意授權公司使用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自有資金,在不影響正常經營、操作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原材料套期保值業務及期貨投資。
21次平倉全部盈利的戰績,在期貨圈究竟處於什麼樣的水平,是否是一般投資人所難以企及的?
從秦安股份的股東列表中意外發現了「湧金系」的身影。
2020年中報顯示,祥禾泓安、上海泓成、祥禾湧安分列公司股東的第二、三、四位,分別持股3.27%、2.18%、2.09%,合計持股7.54%。企查查顯示,前述三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湧金系」掌舵人陳金霞,也就是「湧金系」已故創始人魏東的妻子。
「湧金系」股東於秦安股份IPO之前入股,祥禾泓安、上海泓成、祥禾湧安合計持股7.89%。2018年5月,秦安股份上市滿一年,剛過鎖定期的三家公司便開始拋出減持計劃,8月11日,秦安股份公告,祥禾泓安、祥禾湧安、上海泓成於2020年3月10日至2020年8月10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4,387,900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合計套現3960萬元。僅隔一天,「湧金系」股東再度披露了減持計劃。三家公司擬自8月12日起三個交易日後至2021年2月12日期間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6,327,822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6.00%。該股權減持比例可謂清倉式減持。
碰巧的是,民營資本「湧金系」起家的第一桶金正是期貨。
19年前,轟動全國的「327國債期貨事件」,「湧金系」教父魏東一舉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湧金系」資本版圖
如今,減持國金證券乃至清盤退出,亦是「湧金系」資本版圖削弱的一個縮影。
國金證券屬「湧金系」旗下,控股股東為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陳金霞,即湧金系教父魏東之妻,屬於典型的民營券商。
年僅27歲的魏東創辦湧金集團,並在1995年與中經開合作,憑藉內部信息優勢共同在「327國債期貨」一戰中大獲全勝,最終導致萬國證券與申銀證券合併,原總裁管金生鋃鐺入獄。據傳魏東此役獲利2-3億元。2008年4月29日,41歲「孤獨的操盤手」魏東,在北京「中海紫金苑」家中突然墜樓身亡,這個一向低調的資本大佬和其神秘的人生軌跡以及一個龐大的資本帝國才逐漸浮出水面。甚囂塵上的9個月一晃而逝,「湧金系」陳金霞時代正式來臨。根據當時的預估,魏東離世時,湧金系控制的資產或已高達300億元。經過數年的經營,目前湧金系僅在九芝堂、國金證券對應的股權市值即超過300億元,若加上雲南國際信託及分散於各個投資標的對應的股權價值,湧金系直接控制的資產或已超過千億元。今年41歲的陳金霞對投資並不陌生。其為上海人,1968年3月28日出生,上海財經大學86級會計系審計班畢業,曾先後在上海安達信(企業)諮詢有限公司、昆明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以及魏東老單位—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從事過財務工作。
2000年,陳金霞在上海創辦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成為「湧金系」借鑑VC模式投資高科技企業的主要平臺。其後陳金霞創辦上海匯能投資。公開資料顯示,陳金霞曾擔任「湧金系」核心投資平臺—湖南湧金董事長。
2008年10月,《2008胡潤女富豪榜》中,陳金霞由於繼承了魏東在湧金集團的權益,以70億元的個人財富登上女富豪榜,排名第11位。
近年來,陳金霞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隨著湧金系對九芝堂控股權的轉讓,陳金霞及其掌控的湧金系或將進一步淡出,但這並不影響湧金系對財富擴張的角逐,棄殼九芝堂更是準備將低調演繹至極致。然而,若據此低估湧金系的資本人脈和操盤手腕,則未免以偏概全。掀開湧金系低調的面紗,其無孔不入的資本滲透力量依舊彰顯著湧金系的純正血脈。
以低調的行事風格作為掩護,現時的湧金系通過錯綜複雜的合夥基金及新老關聯方,大量突擊入股或參與增發,至少同時控股或參股19家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或新三板掛牌公司,形成了龐大的「類湧金系」企業群。此外,湧金系在歷次投資過程中大多將股權控制在5%以內,並在12個月內悄然完成無需披露的減持,神不知鬼不覺地快進快出,已然成為湧金系特定的投資風格。
事實上,整合千金藥業折戟、運作九芝堂乏術等實業層面的負面因素,並未對湧金系形成實質性衝擊,相反,在拋空千金藥業、棄殼九芝堂等動作的背後,湧金系對PE業務的聚焦定位將更為精準。
早期的湧金系並不甘於僅僅充當簡單的PE角色,而是希望在PE之外切入上市公司實體經營,這與「德隆系」的風格頗為類似。由此,湧金系積極介入了九芝堂前身長沙九芝堂(集團)有限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並推動後者於2000年6月份上市。從2002年接管九芝堂至今,湧金系堅守數十年之久。
正如陳金霞本人的處世風格,湧金系在PE領域也儘可能低調,但湧金系構建的資本帝國畢竟依然龐大,其一絲一毫的舉動,均會引發資本市場系列連鎖反應。在PE歸核化的路上,湧金系已漸行漸近。
一份媒體2008年總結魏東時代「湧金系」股權架構圖顯示,彼時,「湧金系」的核心資本運作平臺有7家,分別為北京湧金財經顧問有限公司(下稱湧金財經)、知金科技投資、湧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納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納米創投)、湧金投資、上海湧金實業有限公司。
但如今,昔日主力已盡數退出歷史舞臺。
「不能說現在的『湧金系』落寞了,只能說當年老魏掌控時鋒芒太盛。」一位縱橫資本市場數十年的投資人士,談及「湧金系」這一資本派系,頗有些惋惜,「畢竟,失去了老魏這一靈魂人物後,湧金也一下子失去了很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