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貓財經
靠體重秤起家的香山股份(002870.SZ)再一次玩起了跨界併購的把戲,欲花20.4億元切入高端汽車零部件領域。
11月26日,香山股份公告稱,公司擬以全額現金支付的方式,收購均勝電子(600699.SH)持有的寧波均勝群英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均勝群英」)51%股份,交易金額為20.4億元。同時,均勝電子做出業績承諾,均勝群英2021年至2023年扣非淨利潤累計不低於9億元。
11月27日,均勝電子發布補充公告稱,香山股份將採取分階段付款的方式,即最遲於2022年6月30日前向均勝電子支付剩餘的股份轉讓款,香山股份將以自有資金以及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支持完成第一期股份轉讓款12億元支付。
受消息影響,香山股份27日直接一字漲停,股價報收25.58元;而均勝電子則是小幅上漲1.9%,股價報收25.27元。然而11月30日,香山股份卻沒能再續上周五的收購紅利,開盤衝高跌落,最終以跌停收盤;而均勝電子則小幅下跌1.66%,股價報收24.85元。
根據香山股份發布的均勝群英財報來看,2019年12月31日的淨資產為13.4億元,也就是說香山股份將溢價2倍左右完成此次收購。
儘管可以通過分期付款完成收購,但是對於香山股份來說也是捉襟見肘。另外,對於曾經的「併購狂」均勝電子來說,此番收購是否能緩解囊中羞澀也未知。
「體重秤」跨界收購「汽車零件」,
或為切入「新能源」概念股
香山股份稱,通過此次併購,公司將切入高端汽車零部件領域,在汽車智能座艙飾件與新能源智能充電樁及高壓充配電系統實現突破。
然而,香山股份的主營業務是體重秤、廚房秤等商用稱重產品,和汽車行業毫無關聯。因此,本次收購為跨界收購。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香山股份的第一次跨界收購。
2018年3月,在上市還不足一年之際,香山股份擬以2.45億元收購深圳市寶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寶盛自動化」)51%的股權,寶盛自動化的主營業務為向LCM/OLED平板顯示及觸控生產企業提供配套裝備以及生產整線。並且此次收購也是「分期付款」,首次支付其中的50%,剩餘50%分兩次在後續兩年內支付。
對於此次跨界收購,香山股份稱,通過整合公司和寶盛自動化的優質客戶資源,也將進一步發掘新的業務增長點,實現產業的升級換代,符合戰略發展需要。
儘管雙方也籤署了業績補償協議,但是從收購的第一年開始,寶盛自動化就沒能完成業績承諾,2019年虧損高達9489萬元。
2018年12月,香山股份發布公告稱,將收購比例修改為已經支付的24.37%,並且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併範圍。
此番收看似以失敗收尾,但是在貓妹看來香山股份不僅不失敗,甚至還沾了一點光。因為寶盛自動化的一進一出,成功地讓香山股份躋身柔性屏概念股名單。
2019年柔性屏概念股出現了兩波大漲行情,作為概念股之一的香山股份自然沒能錯過。繼2019年2月的一波大漲之後,在11月14日至18日期間,香山股份又喜迎3板。股價從2019年初的14塊左右一度衝到了30塊左右。
對於香山股份此次收購均勝群英,或許就是衝著最近市場大熱的「新能源」概念。
5年資產負債率高達60%以上,
虧損母公司出售盈利子公司
均勝電子2011年借殼遼源得亨股份有限公司實現A股上市後,此後以上市公司為平臺多次開展了併購。
先是於2012年以24億元併購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德國Preh,又於2015年以6.8億元併購內飾供應商德國Quin。隨後在2016年分別以60億元和12.9億元併購百利得汽車安全系統有限公司(KSS)和德國TechniSat DigitalGmbHDaun(TS道恩)的信息系統業務。2018年,以111億元併購日本高田,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公司。
一路高歌猛進的併購卻給均勝電子埋下了隱患。近5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都維持在60%以上的較高水平。此外,截至今年9月30日,非流動資產合計314.22億元,其中商譽為77.48億元。
並且,近年均勝電子的盈利也在不斷放緩。2017年—2019年,均勝電子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96億元、13.18億元和9.4億元,增速分別為-12.75%、233%和-28.7%。
就今年均勝電子披露的三季報來看,前三季度均勝電子營收為338.81億元,同比下滑26.03%,歸母淨利潤虧損2.83億元,同比暴跌140.16%,扣非淨利潤為2.67億元,同比下跌67.14%。
本次交易前,均勝電子對均勝群英持股佔比為71.85%,由此可見,均勝群英是均勝電子旗下的一大重要產業板塊。
2019年,均勝群英的營收為37.69億元,淨利潤達1.39億元,佔均勝電子淨利潤的15.11%,毛利率為23.29%,同比基本持平,獲得新訂單超23億元。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均勝群英的淨利潤為1.21億元,而均勝電子卻虧損了5.16億元。
貓妹不解,均勝電子為何要出售一家賺錢的子公司。
均勝電子公告顯示,公司通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全球汽車安全和汽車電子領域的頂級供應商,未來公司將更加專注於主、被動安全、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座艙等主業方向。而本次交易資產均勝群英主要從事汽車功能件相關業務,近年來發展情況良好且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但從均勝電子體內得到的資源支持有限。公司認為,通過本次交易,均勝電子可以將優質資源進一步聚焦於公司戰略和前瞻方向,也有利於均勝群英獲得更多資源支持實現快速發展。
也就是說,均勝群英的主營業務與均勝電子未來的發展方向並不契合,成為了「棄子」。
貓妹發現,均勝電子此番操作或許與其現金流有關。截至三季報,均勝電子貨幣資金為60.39億元,短期借款為60.64億元,長期借款高達129.89億元,整體資金比較緊張。
緊張的貨幣資金和高漲的資產負債率,讓一路「買買買」之後的均勝電子不堪一擊。
歸母淨利潤暴跌269%,
「蛇吞象」併購有資金壓力
對於上市即巔峰的香山股份來說,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甚至在2017年上市當年,香山股份就出現了業績變臉。
貓妹梳理香山股份近年的財報發現,2017年-2019年,香山股份營收分別為9.29億元、9.38億元、8.24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71億元、0.38億元、-0.65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香山股份的收入為6.8億元,同比增長11.29%;淨利潤為0.5億元,同比增長49.37%。
由此可見,2017年香山股份的歸母淨利潤相比2016年下滑31.34%,2018年繼續下滑46.15%,2019年暴跌268.65%,直接陷入虧損,直到2020年香山股份的業績才有所恢復。
然而,對於香山股份目前的最大難題是,在淨資產僅有7.84億元情況下,如何拿出20.4億元的現金來併購?
根據交易條款的約定,香山股份將於協議約定的先決條件滿足後、且標的股份交割過戶後3個工作日內,支付第一期股份轉讓款12億元,香山股份最遲於2022年6月30日前向均勝電子支付剩餘的股份轉讓款8.4億元。
目前,香山股份帳面上可動用的現金並不多。截止2020年三季度末,香山股份流動資產約為5.09億元。也就是說,香山股份短期內帳面資金缺口至少在7億元以上,更別說兩年後還要支付餘下的8.4億元。
因此,香山股份如何在短期內解決首筆支付款將成為此次併購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就貓妹來看,這筆「蛇吞象」的交易要完成,絕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