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大熱,使得在電池領域鋰的消費保持較高韌性。再加上鋰價出現反彈,昔日的龍頭天齊鋰業(002466)在9日迎來漲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兩天天齊鋰業剛剛發布過公告,控股股東成都天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合計1150萬股公司股份質押給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用途為自身業務需要。
截至公告日,天齊集團累計質押股數約為3.55億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74.68%;公司股東張靜累計質押股數約為6679萬股,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為87.10%。
面臨著百億債務到期,
4.64億應付利息未付
10月20日,天齊鋰業發布了三季報。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24.27億元,同比下跌36.09%;淨利潤為虧損11.03億元,同比減少890.95%。同時,公司預計2020年全年淨利潤為虧損13.6億元到22.7億元。
值得警惕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財務費用高達12.86億元。
天齊鋰業表示,2018年度公司為完成SQM(智利礦業化工公司)股權購買新增併購貸款35億美元,使公司資產負債率和財務費用大幅上升,加之受行業周期性調整、公司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降。公司2019年原計劃同步實施的資本市場融資未能按照目標進度和金額完成,降槓桿、減負債工作不達預期。
除了大幅虧損以外,天齊鋰業還面臨著巨額債務違約風險。
截止到2020年9月底,其「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餘額仍高達133.05億,其中有120億是必須在2020年四季度償還的併購貸款。
而目前,天齊鋰業資產負債率高達81.26%,公司帳面貨幣資金僅為12.94億元。截至2020年9月底,累計應付未付銀團併購貸款利息金額約4.64億元。
9月30日,天齊鋰業還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對於併購貸款的償債壓力,天齊鋰業方面稱,公司已經向銀團正式提交了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的申請。
但目前尚在審批中,仍存在無法及時、足額償付導致違約的可能性。截至目前還沒確切的消息。
靠「蛇吞象」式併購一度成為中國「鋰王」
天齊鋰業發家要從其野蠻併購說起。
2010年8月,天齊鋰業登陸A股市場。上市之初,公司的資產僅為10億左右,2010年-2012年,公司淨利潤在3000萬元-4000萬元左右徘徊。
此後幾年,隨著鋰電產品需求增大,公司不斷併購將業務逐步擴張。
不過,天齊鋰業的擴張方式很「野蠻」,通過兩次「蛇吞象」式的併購逐步壯大了自身的陣營。
2013年,天齊鋰業以30.41億元獲得了泰利森51%股權,後者擁有其位於西澳大利亞的格林布希鋰輝石礦藏,為天齊鋰業的鋰資源提供了保障。
此後在2014到2017年間,天齊鋰業歸母淨利潤由1.31億元升至21.45億元,其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下。
或許是嘗到了甜頭,到了2018年,公司以40.66億美元收購了SQM(智利礦業化工公司)的23.77%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按當時的匯率折合人民幣約為259億元。
當時天齊鋰業淨資產規模僅百億出頭,帳面上的貨幣資金不到40億元。為此,天齊鋰業選擇了貸款,其中收購資金來源中有35億美元屬於跨境併購境內、境外銀團貸款,財務槓桿非常之大。
併購的效果立竿見影,天齊鋰業業績很快水漲船高,營業收入從2014年的14.2億元,到2018年已飆升至62.4億元;歸母淨利潤則從1.31億元增長至22億元;期間公司市值一度超800億元,也因此被稱為中國「鋰王」。
併購後遺症頻現,
巨額投資前途未卜
不過這麼一大筆貸款下來,對天齊鋰業的財務情況影響是巨大的,沒過多久就反映在財務報表上。
2018年9月底,天齊鋰業帳面上的長期借款餘額是18.79億,18年底,飆升到253.26億,淨增加了234.47億元。
2017年,天齊鋰業的利息支出只有3000萬出頭,到2018年猛增到4.15億,2019年再飆升到20.45億。
不過天有不測風雲,後來鋰價跌下去了,天齊一方面要應對併購借款的還款壓力,另一方面卻不得不計提巨額商譽減值。
天齊鋰業曾在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表示,預測SQM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淨利潤將分別達到5.78億美元、9.37美元、11.46億美元、17.21億美元。
而2019年SQM淨利潤為15.61億元(約合2.34億美元),相比2018年大幅下滑46.47%。以持股比例計算,SQM的利潤貢獻為4.04億元,而當年用於併購SQM產生的利息費用16.5億元,很明顯是個虧本生意。
於是,在2019年天齊鋰業對SQM計提減值準備約52.79億元,受此影響,天齊鋰業2019年歸母淨利潤虧損59.83億元。
除了瘋狂併購,天齊鋰業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也同樣激進。
截止到2019年底,天齊鋰業投資額在10億以上的在建項目有4個,分別是:鋰精礦三期項目24.85億、氫氧化鋰一期項目37.12億、氫氧化鋰二期項目16.7億、2萬噸碳酸鋰項目14.31億。
不過在最新的三季報中公司披露到,截至目前,公司在澳大利亞奎納納建設的一期氫氧化鋰項目調試進度放緩;該項目調試進度、投產及達產不及預期。
在財報中公司還提到,此前已經啟動的其他項目(包括但不限於「天齊鋰業遂寧安居區年產2萬噸碳酸鋰工廠項目」、「第二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未來可能面臨因暫時無法繼續投入導致前期投入無法完全收回的風險,這意味著這些巨額在建工程還未投產。
從政策上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剛剛發布,《規劃》還鼓勵企業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另外鋰價同時受到需求拉動和成本支撐,價格上漲預計加速。雖然行業終於迎來了拐點,但天齊鋰業的債務危機已經到了懸崖邊緣,能否迎來轉機還並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