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中國鋰王」跌落,上演兩次「蛇吞象」,今124億債務或違約

2020-12-02 大創智庫

眾所周知,最近幾年時間,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了快速的發展,並且與新能源產業相關的股票也均迎來了上漲,例如蔚來汽車、特斯拉等等,以及一些共享充電樁產業均迎來了利好,但令人驚訝的一點是,昔日「鋰王」天齊鋰業卻出現了股票下跌的情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1月16日,在大部分股票集體飄紅的同時,尤其是新能源產業的股票幾乎都在上漲的同時,300億市值的鋰電巨頭天齊鋰業卻出現了開盤跌停的情況,雖然之後跌幅出現了收窄,但截止到晚間,跌幅達到了7%左右。其實,天齊鋰業的股價出現下跌,主要是由於之前自曝的一個百億債務違約,因此才導致了天齊鋰業股價出現了下滑,一時間, 天齊鋰業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而在前幾天,天齊鋰業就已經發布了重大風險事項進展公告,公司有約124億元的併購貸款將於2020年11月底到期,但目前卻存在無法及時、足額賠付導致違約的可能,從天齊鋰業的發展來看,目前的經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此外,天齊鋰業的股東天齊集團還存在股權質押率過高的風險。

但在兩年前,天齊鋰業卻高調上演了一場「蛇吞象」式的收購,這在當時的四川省,可以說是最大的一個海外併購案,對於天齊鋰業而言,一時風光無限,還因此次收購被稱為了「中國鋰王」,表面雖然風光,但其實早已「危機四伏」了,如今昔日的龍頭企業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採,但天齊鋰業背後的故事還是充滿傳奇的。

對於蔣衛平,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在鋰電池領域,名氣還是非常響的,蔣衛平的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恢復高考之後,蔣衛平考上了現在的西華大學,畢業之後,蔣衛平被分配到了一個機械廠,獲得了一份鐵飯碗的工作,但做了3年的技術員之後,緊接著又做了一年的行政管理工作,但之後又回到了機械廠,並在中國農業機械西南公司做了近10年的銷售,但蔣衛平卻在1997年的時候,選擇了創業,並做起了貿易。

正是這個行業,讓蔣衛平與「鋰」產業了交集,當時一家國營的鋰鹽廠一直在虧損,並常年「資不抵債」,之後蔣衛平以供貨商的身份,花費了1100多萬元買下了這個即將破產的小廠,並正式進入了鋰鹽加工業。之後,這家國營的鋰鹽廠被改名為天齊鋰業,在蔣衛平的帶領下,該工廠進行了技術升級,並改變了經營方式、管理方式,企業很快就實現了快速的發展,盈利空間也逐漸上升了。

從2009年開始,國家為了鼓勵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推出了一些試點補貼,這時國內的新能源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取代傳統的能源已經逐漸被人們認可。2010年,天齊鋰業成功登陸深交所,並實現了掛牌上市,上市之後的天齊鋰業已經是國內鋰鹽生產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了,不管是產能,還是產量,都排在了行業的第一位,並且資產規模也實現了穩步的增長。

隨著天齊鋰業的上市,蔣衛平的身價也水漲船高了起來,天齊鋰業上市的第一年,蔣衛平就以23億元的身價上榜了胡潤百富榜,在國內鋰電池行業的名氣也越來越響,但蔣衛平能夠在鋰電池行業「稱霸」,主要是由於兩次海外「蛇吞象」式的收購,有業內人士指出,在上市的前幾年內,天齊鋰業雖然霸佔著行業老大的寶座,但業績表現以及發展卻並不是很好,在2013年的時候,還出現了1.91億元的虧損。

但就在這個時候,礦業巨頭宣布收購泰利森的時候,天齊鋰業感受到了危機,因為泰利森是天齊鋰業唯一的材料供應商,並擁有全球全球最大、最好的鋰輝石礦,國內市場近80%的鋰精礦幾乎都來自該公司,於是蔣衛平開啟了一場「攔截式」收購,抵押全部身家,耗資30億元左右,而當時的天齊鋰業總資產還不到30億,但卻搶得了泰利森51%的股權,一時間,吸引了不少資產市場的眼球。

正是通過這筆收購,天齊鋰業在國內鋰資源領域掌握了話語權,並從一家地方性的民營企業變成了全球鋰資源巨頭,再加上國內對鋰電池產業的扶持,使得天齊鋰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的,業績也得到了持續的增長,淨利潤在增長的同時,天齊鋰業的負債率也在下滑,並降低在50%以下。

很快,天齊鋰業的市值也實現了快速的上漲,並一度達到了800億元左右,隨著天齊鋰業股價的上升,蔣衛平的身價在2017年,也達到了最高點,身價高達275億元。但2018年,並不滿足的蔣衛平,再次帶領天齊鋰業上演了一場「蛇吞象」式的收購,並花費了40.66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智利鋰礦巨頭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23.77%的股權,成為了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對於天齊鋰業而言,之所以會收購這家公司,也是為了在全球的鋰礦領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因為該公司擁有全球儲量最大,並且開採條件相對比較成熟的鋰鹽湖。想像是美好的,但這筆收購併沒有給天齊鋰業帶來預期的收益,相反還給天齊鋰業的發展埋下了一顆「大雷」,如今還陷入了債務違約的困境。

也正是這筆巨額貸款,給天齊鋰業帶來了非常大的發展壓力,每年的支出也隨之上漲了,此外,從2018年開始,國內動力電池關於鋰的價格就出現了下滑,但在天齊鋰業大手筆收購的時候,也可以說是全球鋰鹽價格的最高點,因此天齊鋰業成為了高位「接盤俠」。緊接著,受鋰電池價格下滑的影響,SQM的營收也出現了大幅下滑,股價也跌了近60%以上。

在最新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蔣衛平的身價已經「縮減」至155億元了,從目前來看,天齊鋰業面臨的「危機」還是比較嚴重的,不知道天齊鋰業能否度過此次債務危機?

相關焦點

  • 鋰行業迎拐點天齊鋰業漲停,但「蛇吞象」併購背後臨超百億債務到期...
    除了大幅虧損以外,天齊鋰業還面臨著巨額債務違約風險。截止到2020年9月底,其「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餘額仍高達133.05億,其中有120億是必須在2020年四季度償還的併購貸款。而目前,天齊鋰業資產負債率高達81.26%,公司帳面貨幣資金僅為12.94億元。截至2020年9月底,累計應付未付銀團併購貸款利息金額約4.64億元。
  • 124億元債務月底到期!天齊鋰業「蛇吞象」併購,2年巨虧71億元
    百億債務或違約近日,300億市值的「鋰電股巨頭」天齊鋰業(002466.SZ)發布公告稱,公司此前併購貸款中的18.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將於11月底到期,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79.35%。
  • 成敗「蛇吞象」式併購 超百億債務壓頂天齊鋰業股東半年減持4次
    兩年前一場「蛇吞象」的海外併購,讓亞洲最大的鋰產品生產商天齊鋰業(002466.SZ)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10月20日,天齊鋰業披露2020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27億元,同比下降36.09%,歸母淨利潤從去年同期1.39億元驟降至-11.03億元,由盈轉虧。
  • 危險的關係-華晨債務違約
    有統計顯示,華晨集團有6家整車生產企業,2家發動機生產企業和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同時擁有華晨中國、金杯汽車、上海申華和新晨動力4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7萬人。除巨大的債務壓力外,華晨集團經營上嚴重依賴其子公司華晨寶馬輸血的困局難破。
  • 千億煤企面臨債務衝擊,46隻能源相關債券出現違約
    眼見到了年關,能源企業紛紛出現債務違約,終於也將資金問題徹底暴露了出來。近日,停牌5個月之久的永泰能源債券迎來復牌。但開盤不久,其發行的「16永泰01」「16永泰02」債券便快速下跌,截至收盤,跌幅分別達49.1%、35.08%,盤中甚至因大跌遭上交所兩次實施臨停。
  • 永煤債券違約背後的豫能化集團:斷臂改革與債務違約「賽跑」
    如今,永煤控股債券違約,直接波及豫能化集團,後者信用等級由AAA被降至BB,其存續期債券陷入交叉違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質違約後,永煤控股並非沒有向母公司求援。11月23日下午,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中,永煤控股一位內部人士坦言:「我們已經向(豫能化)集團申請積極的援助,但他們到期債務也比較集中。」
  • 永煤債券違約背後的豫能化集團危局:斷臂改革與債務違約「賽跑」
    如今,永煤控股債券違約,直接波及豫能化集團,後者信用等級由AAA被降至BB,其存續期債券陷入交叉違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質違約後,永煤控股並非沒有向母公司求援。11月23日下午,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中,永煤控股一位內部人士坦言:「我們已經向(豫能化)集團申請積極的援助,但他們到期債務也比較集中。」
  • 債務違約頻繁!豫能化2000億債務壓頂 「10月流動性就非常緊張」!下...
    在11月10日「20永煤SCP003」違約後,持有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永煤)96%股權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以下簡稱豫能化)陷入債務危機。市場高度關注豫能化的債務處置。
  • 天齊鋰業自曝120多億貸款可能還不上 「蛇吞象」後遺症如何化解?
    目前,天齊鋰業要化解「蛇吞象」後遺症,一方面需要獲得中信銀行展期,另一方面更需要籌措償債資金——比如引入戰投等。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天齊鋰業陷入債務泥潭,但手中仍握有泰利森和SQM鹽湖資產,關鍵看實際控制人舍不捨得通過「斷臂」來脫困。
  • 債務違約連環炸!豫能化2000億債務壓頂,下一步破產重整?
    市場高度關注豫能化的債務處置。據記者了解,目前豫能化有息債務規模約2000億,其中銀行貸款1200多億,建行、農行、交行是豫能化的主要貸款行;債券約500億,20%-30%由銀行持有,70%-80%由非銀機構持有;其餘為非標融資。當前備受關注的是「20永煤SCP003」的違約是否會觸發其他債券的交叉違約。
  • 趙建:第四波違約潮——債務國家幫著還了,但錢去哪了?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美國次貸危機以後,中國正在經歷第四波信用違約潮衝擊。圖1 本輪違約潮國企違約明顯飆升這一次有點不一樣,國企和城投開始大面積違約。而且,是剛剛開始。其實不管是民企和國企,債務周期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借債的時候一片繁華,還錢的時候一地雞毛。
  • 精功系21億債務違約 紹興富豪金良順陷危機
    7月17日,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精功集團未能清償到期債務合計約21.1億元。就在兩天前,7月15日,精功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精功科技(002006.SZ)、會稽山(601579.SH)、精工鋼構(600496.SH)陸續公告稱,控股股東精功集團資金出現流動性困難,導致短期融資券「18精功SCP003」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構成實質性違約。
  • 紹興首富、坐擁三家上市公司的500強企業精工集團債務違約
    木匠出身的他,通過含辛茹苦的資本原始積累以及一系列資本運作,如今坐擁精功科技(002006.SZ)、會稽山(601579.SH)、精工鋼構(600496.SH)這三家上市公司,集團養活了上萬人,是中國500強企業。精功集團一路走來順風順水,但目前它正在面臨成立以來最大的債務危機。日前,上海清算所發布公告稱,精功集團未能清償到期債務合計約21.1億元。
  • 資產曾高達2000億,今卻陷入36億債務,帳面百億還不上6000萬利息
    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在市場人士看來,債券市場出現違約事件其實並不鮮見。但以往主要集中在民企身上,最近一些大型國企債券違約引發"逃廢債」質疑,使得市場對國企與央企信用債絕對安全的信賴被打破,從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就在11月中旬,東旭光電一期債券需支付利息6600萬元。
  • 違約引發連環違約 大連工具機短期償債風險較大
    2016-12-28 03:43:35 來源: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舉報
  • 貪心不足蛇吞象
    王家老太太為何鋌而走險毀了王家?貪心不足蛇吞象 王老太太是王家的掌舵者,她的兒子沒什麼出息,所以王家很多事都是她做主的,這日中午的包括了站隊太后,然後王家被毀之一旦,她的兒子也慘遭流放,這一切與王老太太的選擇息息相關,成王敗寇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 一周內5隻民企債券密集違約,精功集團首次違約
    這5隻債券分別為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城建」)201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代碼:101560036,簡稱:15中城建MTN001,規模18億元),精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精功集團」)2018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代碼:011801957,簡稱:18精功SCP003,規模10億元),山東勝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勝通集團」)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代碼:101767004
  • 華信系第一筆違約債務完成兌付 下周到期債無法支付
    華信方面已經完成對這一平臺上8500萬元人民幣債務的兌付。鳳凰金融是鳳凰衛視集團旗下的投資理財平臺。
  • 警告:未來有更多債務違約!經濟學家:中國政府債券可能是一種更安全...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表示,下一類可能面臨更大壓力的中國國有企業將是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分析師發出警告稱,中國未來可能出現更多債券違約。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一名經濟學家表示,隨著最近中國出現大量債券違約,投資者應該考慮將資金投入「不太可能違約」的中國中央政府債券。上個月,中國發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國有企業違約事件——投資者通常認為這是一種安全的押注——震驚了信貸市場,令投資者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