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TS Lombar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Zhuang Bo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全球投資者應該購買中國中央、地方政府債券,以及準主權金融債券。
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表示,下一類可能面臨更大壓力的中國國有企業將是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分析師發出警告稱,中國未來可能出現更多債券違約。
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一名經濟學家表示,隨著最近中國出現大量債券違約,投資者應該考慮將資金投入「不太可能違約」的中國中央政府債券。
上個月,中國發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國有企業違約事件——投資者通常認為這是一種安全的押注——震驚了信貸市場,令投資者感到不安。
它導致了中國債券市場的拋售。中國在岸債券市場價值13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
可購買的債券
TS Lombar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Zhuang Bo周三在CNBC的《亞洲路牌》(Street Signs Asia)節目中表示,全球投資者應該買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券。
「發生違約的可能性很小,儘管中國的其他領域可能面臨所有這些違約風險,」他在將政府債券與企業債券進行比較時表示。「甚至(國有企業)實際上也不能免於違約。
「所以,購買政府債券,或許你可以購買政策性銀行、金融債券,它們也是準主權債券,」Zhuang說。
他補充說,政府支持的企業沒有「合理地消化」風險。「這就是為什麼對與政府相關的實體有隱性擔保,」Zhuang說。他指的是政府長期為國有企業債券提供擔保。
在本月涉及國有礦業公司永成煤電(Yongcheng Coal and electric)和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清華紫光(Tsinghua Unigroup)等備受矚目的案件發生之前,中國政府支持企業的違約非常罕見。
去年12月,大宗商品交易商天宇集團(Tewoo Group)的美元債券違約是20年來的首次。
避開的債券
與此同時,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公司(S&P Global Ratings)周三在一份報告中說,下一類可能面臨更大壓力的中國國有企業將是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lgfv)。
在中國,此類公司通常由地方和地方政府全資擁有,成立的目的是為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標普今年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經濟改善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之際,這類公司的債券發行量今年大幅飆升。
標普周三在報告中稱:「儘管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總體上受益於更高水平的政府支持,但鑑於它們的政策和發展角色,我們也預計,在實力較弱的地方政府領導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可能出現更高的違約率,部分原因是它們正越來越多地轉向商業活動。」
與此同時,分析師警告稱,中國未來將出現更多債券違約。「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容忍更多國企違約,我們相信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