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量載道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馬焱
今天是第20個「5·20世界計量日」,當天下午,「計量單位制變革與國際互認」宣貫研討會在下沙檢測基地舉行。研討會由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指導、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主辦。 2018年11月16日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有關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決議,自今年5月20日起,7個SI基本單位全部實現由物理常數定義。這是SI自1960年創立以來最重大的變革。為紀念這一裡程碑式變革,國際計量組織將今年第20個「5·20世界計量日」主題定為「國際單位制——根本性飛躍」。 國際單位制(SI)是從「米制」發展起來的國際通用測量語言,是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本次變革以物理常數為基礎,對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將對經濟、科技與民生等產生深遠影響:重新定義將改變國際計量體系和現有格局,實現量值傳遞的鏈路多樣化和扁平化;重新定義將顯著提升國家計量管理效能,使得計量基準可隨時隨地復現,將最準「標尺」直接應用於生產生活;重新定義將有力支撐新一輪工業革命,通過嵌入晶片級量子計量基準,把最高測量精度直接賦予製造設備並保持長期穩定;重新定義將引發儀器儀表產業的顛覆性創新發展,催生測量儀器儀表形態的全面創新。 在國際單位制變革的同時,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證書互認制度也在進行重構,新的計量互認證書(OIML-CS)制度於2018年開始實施,OIML證書制度是指計量器具經過試驗證明其符合OIML的有關國際建議的要求時,可頒發由國際法制計量局(BIML)統一規定的合格證書,並由BIML統一註冊登記,向世界各國、各地區公布,減少在國際貿易中各國對計量器具重複進行型式批准的現象,促進國際貿易發展。 OIML證書制度的實施將推動企業依據OIML國際建議和國際標準研製、生產、銷售和使用計量器具,促使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和檢測機構提升管理和技術能力,帶動計量器具產業質量發展和計量水平的國際接軌與提升;互認制度將降低貿易技術性壁壘,便利計量器具國際貿易,實現「一張證書、一次測試、全球互認」,釋放「國際紅利」。 浙江是儀器儀表製造大省,儀器儀表企業數量、規模、市場佔有率和出口量穩居全國前茅。近年來,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計量作為國家質量基礎的重要作用,制定相關舉措,服務和支持全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停徵、降低計量收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二是持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創造「放管服」活力;三是完善量傳溯源能力,提供產業特色計量技術服務;四是開展「優化計量、提質增效」幫扶行動,深化計量技術服務平臺開放共享;五是加強標準創新引導,開展國際認證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