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溫槍對人體有害?從原理說到遙感

2021-01-12 和訊網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測體溫就成了常態,只要有大門的地方,小區、校園、實驗室、寫字樓、超市等等都要測。

  雖然場合不同,但測定方式大致一致,安保人員會掏出一把類似手槍的東西,對著額頭或手腕扣動扳機「打」一下。

  說實話,這東西不僅樣子長得像手槍,而且名字也稱為 「紅外測溫槍」。 

  說到槍,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士兵手中的那件東西。不管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槍都是士兵手中最基本的戰鬥武器,都是具有致命殺傷力的。

  所以,許多人看到這種類似槍而且名字也叫槍的東西,不免心生疑問,這樣測體溫對人體有傷害嗎,會不會影響健康? 

  實際上,它只是一個接收器,而不是發射器。這東西正式的稱謂叫做「紅外線測溫儀」 ,只是外形酷似手槍而已,在原理上與手槍沒有半毛錢關係。

  通過這種方式測體溫,與我們用體溫計測量是非常不同的。

  體溫計測體溫是必須接觸到人的身體,必須用人的身體將體溫計加熱到與其的溫度一致,不管是醫用玻璃水銀體溫計還是電子體溫計都一樣。

  所以,我們用醫用玻璃水銀體溫計就必須等待5分鐘以上,用電子體溫計就必須等待它發出嗶嗶嗶的叫聲,整個測量過程是比較慢的,因為加熱過程需要時間。

  不僅慢,而且因為是接觸式的,所以在大疫當前,是不合適使用的。因此,採用非接觸性溫度計,將你的溫度隔空傳遞過去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麼,其原理是什麼呢?

  簡單地說,就是收集被測物體發射的紅外能量,並將其匯集聚於檢測器上,檢測器把這些能量轉化為電壓信號,電壓信號經過數據處理及曲線擬合,推算出被測溫度,以數字方式顯示出來。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它的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就存在分子和原子的無規則運動,其表面就不斷有輻射。

  我們的太陽光,就是各種電磁波的輻射組合,其中也包括我們人眼能看到的可見光。之所以叫可見光,那就是針對我們的人眼來說。

  但很可惜,我們人眼能看到的電磁波的範圍非常有限,僅佔整個電磁波譜一個非常小的範圍。

  在可見光範圍之外,還有許多電磁波是可以反映物質的某些特殊屬性的。溫度就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

  不同的溫度輻射出去的電磁波在各個波段是不同的,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譜分布範圍。

  這種譜分布與物體本身的特性,特別是溫度極其相關。溫度越高,輻射出的總能量就越大。這張圖上顯示的,就是在不同溫度下各種電磁波的譜分布範圍。

  而且不同溫度下的輻射曲線還相互不重疊,整個波長範圍內的輻射能量,也就是每條曲線下的區域,其大小與溫度四次方相關,所以我們可以從輻射信號中測出對應的溫度。隨著被測物體溫度升高,最大輻射量逐漸向波長較短的區域移動。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人眼能看到的最大輻射量的溫度,必須是物體達到好幾千度,所以我們一般只能用人眼感知高溫。

  據說一些經驗豐富的鋼鐵工人還可以從顏色估算出煉爐的溫度,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測定的是常溫附近的,那麼溫度越低,最大輻射量逐漸向波長較長的區域移動,對應於紅外波段的波長。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選用紅外波段來測定我們常溫附近的溫度了。

  這裡,我其實特意沒有講黑體輻射,也沒有講維恩位移定律,也不準備講基爾霍夫定律,但我相信你肯定是聽懂了。我如果先講這些概念,估計大多數人都看不下去了。

  我們現在再來看看,在技術上如何分離這些電磁波,特別是紅外光。

  17世紀70年代,人們就發現太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複合而成的。我們熟悉的科學巨匠牛頓還用分光稜鏡分離出了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單色光。

  當時,另外一位英國科學家赫胥爾,就想測定不同顏色的光所含的熱量。

  本來,他想測一些光帶外的溫度來作為環境溫度的對照,可惜他失敗了,總有一支溫度計要高於其他的溫度,反覆測試都是一樣的結果。

  這個時候他才想到,是不是有一種人眼看不到的光線存在呀?而且這個區域總是位於光帶邊緣外側靠近紅光的位置,所以就命名為紅外線。

  這不得不說是人類對自然認識的一次飛躍。

  二戰中,德國人用紅外變像管作為光電轉換器件,研製出了夜視儀和紅外通信設備,為紅外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實際生活中,利用紅外線進行的測定已經非常豐富了,可以掃描成像生成熱像圖、可用於比較物體表面的溫度分布和變化情況,這有許多的應用場景。

  在醫學上,可以用來監測體溫,或者人體某些部位的病變;安裝在攝像頭上,可以在夜間監測動物或者人類的活動;如果安裝在衛星上,那就是衛星遙感,可用於監測地面的溫度變化情況,特別是感知森林溫度異常變化而用於防火。

  所以,我們這裡測體溫,與遙感衛星監測地表溫度的變化,在原理上是一樣的。

  遙感一詞,來源於英語Remote Sensing。從字面上看,就是遙遠的感知,但實際上可以泛指一切無接觸的探測,正如Remote Control翻譯為遙控,實際上距離並不是那麼遠一樣。

  所以,從原理上講,其實這種非接觸式的測定方式,我們都可以稱為廣義的遙感。

  那麼現在大家看到,遙感原來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神秘,只不過是安裝在太空中的一架照相機而已,與我們在小區門口進行的測定差不多。

  我們前面一直在說紅外線,但其實這麼籠統地說,並不準確。

任何高於絕對零度的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太陽的熱量也主要是通過紅外線傳到地球。

  紅外線的波長介於760納米到1毫米之間,跨越了好幾個數量級,是一個非常寬的範圍,所以一般還分為近紅外(0.7~2.5μm)、中紅外(2.5~25μm)和遠紅外(25~1000μm)。

  而人體溫度對應的紅外輻射峰值,其波長在5~10微米之間,屬於中紅外。大多地球資源衛星,也都有一個熱紅外波段(3~15μm),大致也在中紅外波段,專門用於測定地表溫度的變化。  

  而我們許多電器的紅外遙控,則是利用近紅外光傳送遙控指令的,波長為0.76um~1.5um。

  用近紅外作為遙控光源,是因為紅外發射器件與紅外接收器件的發光與受光峰值波長介於0.8um~0.94um之間,可以獲得較高的傳輸效率及可靠性。由於紅外線不可見,因此不會產生其他幹擾。 

  說到這裡,我想順便提一個問題。如果所有非接觸式的測定方式都稱為遙感,那麼醫學上的影像學檢查B超是遙感嗎?

相關焦點

  • 使用紅外線測溫槍會引發白內障?測溫槍原理了解一下
    測溫槍頻繁打在腦門上,網上也流傳著各種調侃的段子。與此同時,一則「紅外線測溫槍會導致眼部損傷」的說法也不脛而走。該說法稱,由於眼球含有較多的液體,對紅外線吸收能力較強,使用紅外線測溫槍可能會引起白內障。這是真的嗎?資料顯示,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出紅外輻射能量。
  • 為什麼測溫槍一下子就能測出人體的溫度?
    為什麼測溫槍一下子就能測出人體的溫度? 物體的溫度高於絕對零度(- 273.15℃)時,就會自動向外散發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紅外線含有的能量也就越高。當我們拿測溫槍往額頭、手腕等部位掃描時,測溫槍內的傳感器會接收到人體發出的紅外線,再由晶片迅速計算出對應的溫度數值。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 靠譜嗎?
    大家對這種測溫槍應該不陌生了,它的好處其實也很明了,非接觸式測溫不會傳染病毒,快速,便於大規模應用,但是這種簡易快速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靠譜嗎?還是要從它的原理開始講起。為什麼是「紅外」?我們剛說的測溫槍,基本上是採用紅外測溫法。為什麼會是「紅外」呢?英國物理學家F. W.
  • 眼見測溫槍熱銷,有人拿工業測溫槍應急?不行
    眼見測溫槍熱銷 有人打起「小算盤」 拿工業測溫槍應急?不行!進小區量體溫、去公司量體溫、進飯店量體溫……疫情當前,測溫槍成了搶手貨。記者調查發現,貨源緊張之下,有商家打起「小算盤」,稱工業測溫槍也可用來測量篩查人體溫度,且「溫度誤差不大」。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首先筆者先幫大家解答一下「紅外測溫槍」的測溫原理。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物體表面的紅外輻射來求得被測溫度的。依據此原理,紅外測溫槍基本的測溫過程是這樣的:由人體發射出的能量經光學系統匯聚到紅外探測器上,探測器將入射的輻射轉換成為電壓信號,電壓信號送入接收系統後,經過數據處理及曲線自動擬合,最後準確推算出被測人體溫度,以數字方式顯示輸出。那這樣測溫的方式,真得靠譜嗎?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首先筆者先幫大家解答一下「紅外測溫槍」的測溫原理。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物體表面的紅外輻射來求得被測溫度的。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靠譜嗎?
    還是要從它的原理開始講起。為什麼是「紅外」?我們剛說的測溫槍,基本上是採用紅外測溫法。為什麼會是「紅外」呢?英國物理學家 F. W. 赫胥爾在 1800 年作各色光研究時發現了紅外線,當時稱作「不可見之光」,赫胥爾用三稜鏡將太陽光分解,並在各色光位置上放上溫度計,結果發現位於紅外線位置的溫度計升溫最快,紅外線熱作用強。
  • 「測溫槍」到底是怎樣測出你的溫度的?
    測溫槍是為何在你腦袋上「打一槍」就知道溫度的;它測得到底準不準;以及親戚群裡最關心的,被這玩意打多了會不會影響健康?這些問題,其實只要搞懂測溫槍的原理,就會一一迎刃而解。原理雖然複雜,但不用擔心,看了小姨的講解,保準咱二舅姥爺瞅了都能理解得明明白白兒的。
  • 小知識 | 「紅外測溫槍」為什麼測不準?
    自從各地復工以後,在出入公共場所都需要先測量體溫,現在常見的測溫槍一般都是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於是有好奇的網友提出疑問,被這個「紅外線」每天照額頭這麼多次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呢?有時候體溫槍測量出的體溫忽高忽低也不是特別準確,這又是為什麼呢?雖然現在很多公共場所已經將額頭測溫改成了手腕測溫,但是今天我們還是想和大家一起來研究一下,「測溫槍」的原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 臭氧消毒對人體有害嗎 臭氧消毒的原理是什麼
    那麼,臭氧消毒是什麼原理呢?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臭氧消毒的原理是什麼  臭氧消毒是以氧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壞微生物膜的結構,來實現殺菌消毒的作用  而所謂的臭氧,指的是一種天藍色腥臭味氣體,可以吸收、阻擋並削弱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防止其到達地球上。目前,臭氧已廣泛用於水處理、空氣淨化、食品 加工、醫療、醫藥、水產養殖等領域的消毒。
  • 紅外測溫槍靠譜嗎?
    相信眼下大家每次出門都會被小區或地鐵工作人員拿著測溫槍對著額頭就來一下。有時工作人員會嘟囔「怎麼這麼低,35 度不到」,碰到高溫的,工作人員就緊張了,「37 度?來重量一下!」。大家對這種測溫槍應該不陌生了,它的好處其實也很明了,非接觸式測溫不會傳染病毒,快速,便於大規模應用,但是這種簡易快速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靠譜嗎?劃重點「紅外測溫槍」靠譜嗎?如果了解了原理,可以說「紅外測溫槍」其實是靠譜的,但是,脫離了使用方法和測試環境去談靠不靠譜,本身就是件不靠譜的事。
  • 測溫槍為何測出驚人溫度?專業人士:醫用溫槍和工業溫槍是有區別的
    3月25日,市民劉先生向本報熱線4286666反映,日前,他在魚池口小商品批發市場購買了23個人體測溫槍,孰料,該測溫槍測出的溫度與人體溫度差異很大。劉先生想退換,商家卻不予退換。對此,商家的解釋是:劉先生購買溫槍時,商家強調了是工業溫槍,不退換是有理由的。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為何會低於36℃?會不會是虛晃一槍呢?
    為了篩查方便,也為了儘可能讓被查者配合,手持式測溫槍(也稱額溫槍)通常是用紅外測溫原理,採用不接觸的方式照射被查者的額頭,然後根據人體額頭的溫度與實際體溫的關係,經過內置軟體換算成實際體溫。測溫槍通常在1秒左右就可以測出額溫。
  • 體溫槍貨源緊張,用工業測溫槍「應急」?不可!
    記者調查發現,貨源緊張之下,網上有商家打起「小算盤」,稱工業測溫槍也可用來測量篩查人體溫度,且「溫度誤差不大」。專家則認為,工業測溫槍不適合於人體測溫,建議嚴格測溫機制。網上售賣的工業體溫槍市場體溫槍緊俏,商家多限量預售「買個體溫槍太難了!」在網上挑選幾天後,公司員工小逸忍不住感嘆。
  • 吉米家居紅外測溫槍用於體溫篩查的幾點注意事項
    1.工業紅外測溫槍能用作體溫篩查,但不能用作判斷人體溫的醫學依據。 2.紅外測溫槍的精準度與發射率、測量距離、環境溫度等有較大關係,而且紅外測溫槍測量的是人體表溫度,與人體內溫度存在一定誤差。 3.所有紅外測溫槍只能測量額溫,就是額頭表面的溫度,額溫與正常體溫要低0.5度,如果在冬季室外長時間停留,額溫會低於1度以上,如果要精準測量就需要在室內待5分鐘後再測量。
  • 紅外線測溫儀是否對人體有害?專家回應來了……
    因為防疫需要,許多通勤的街坊 一天要都被紅外線測溫槍頻繁地 照射到眼睛。 有街坊擔心: 被測溫儀的紅外線頻繁照射 會不會傷眼?
  • 地球人研究報告:「測溫槍」到底是怎樣測出你的溫度的?
    測溫槍是為何在你腦袋上「打一槍」就知道溫度的?它測得到底準不準?以及親戚群裡最關心的,被這玩意打多了會不會影響健康? 這些問題,其實只要搞懂測溫槍的原理,就會一一迎刃而解。原理雖然複雜,但不用擔心,看了小姨的講解,保準咱二舅姥爺瞅了都能理解得明明白白的。
  • 教你天冷如何使用測溫槍
    測溫槍在日常防護過程中又應如何使用?帶著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專業人士。北京宣武醫院急診科護師王長亮告訴記者,目前普遍使用的電子測溫槍名叫額溫槍,又稱紅外線測溫儀,通過吸收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量來測定體溫。「與水銀溫度計、耳溫槍相比,額溫槍的優點是可以有效避免接觸,且測溫速度較快,適合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篩查有發熱症狀的人。」
  • 紅外線測溫槍,會導致眼部損傷嗎?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當前,測量體溫成為人們每日不可或缺的事情,測溫槍頻繁打在腦門上,網上一則「紅外線測溫槍會導致眼部損傷」的說法也不脛而走。這是真的嗎?首先,我們了解下紅外線測溫的原理,是通過接收物體發射的紅外線來檢測的,因為溫度高的物體發射的紅外線數量大,溫度低的物體發射的紅外線數量小。紅外線測溫,它自己不會主動地去照射被測物體。手持紅外測溫槍,通常會發射一束輔助光線,用來定位,幫助測量人員觀察,測量元件是不是對準了額頭。
  • 紅外線測溫槍會引發白內障?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進小區一「槍」、進超市一「槍」、進菜市場一「槍」、進單位一「槍」,槍槍「打」頭,有的甚至會發出光亮,有時候測量的位置還離眼睛好近,就在這時,網上一則「紅外線測溫槍會導致眼部損傷」的說法也不脛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