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重心究竟在什麼地方?啟功的說法對不對?

2021-01-13 晨之論史

書法創作中有一條重要的原則——重心平穩。在講究主次筆畫就的同時,不能失去重心,否則一個字就會失去平衡。以歐陽詢的「青」字為例,上部的豎畫偏右失去平衡,但下部「月」字內部的兩個小短橫寫到右邊豎上了。這樣,上面偏左,下面偏右,整個字的重心就平衡了。

所以,練書法把握字的重心非常重要。那麼漢字的重心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一些人認為字的重心就在一個字的中線上,主張漢字以中線為中心,寫字時要把握中線,把重心寫在中線上,使中線兩側的筆畫,在變化中保持均衡、對稱。

這種認識看似很簡單,但是卻造成了書法創作的很大問題。按照這種辦法寫出來的字往往有餘,藝術性不足。字體看著好像是美術字一般,雖規矩端正,卻缺乏名家書法藝術的精氣神。

那麼漢字的重心究竟在什麼地方呢?書法家啟功先生經過認真觀察,認為漢字的重心在於字的左上,就像人的心臟位於人體左上方一樣。啟功說:「漢字結構最重要的規律就是中心的確定,這個中心不像其他書法家所說的在字的正中央,而是在字的正中央偏左偏上的位置,就像人的心臟在人體中心的左上方一樣。中心部位筆畫緊湊、穿插勻稱,而後向四方擴展,必然好看。」

傅以新在《書法結體研究》中說「人眼的視覺中心偏高」,這與啟功的見解頗有相似之處。這應該與由左到右的書寫流程及地球重心有很大的關係。字的左上是漢字的重心——啟功先生的這個觀察非常的敏銳,它對於把字寫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為什麼這樣說呢?

第一,重心靠上,決定了豎畫向下伸展,字的下半身長。

以「千」字為例,它的上半身短下半身長。這就好像一個人長著大長腿似的,這樣寫字看著才顯得好看。位於字體下部的撇捺往往也有這種情況。為什麼這樣?這跟漢字的重心有很大關係。重心是靠上的,所以說字的上下平衡感並不是從正中間斷開的,而是要往上移。這樣的話,才可以保證字的平穩。

這就是說,字的上半部分要寫得相對小一些,下部分要寫得相對長一些,才能夠形成平衡。這個原則決定了:字的上半部分可以「以小博大」,只需要有限的程度就可以與下半身構成平衡了。如此,可以推導出漢字書寫的一個重要竅門——上緊下松!(或者說上小下大、上窄下寬等)

上緊下松的搭配更符合審美原則,比如說人的上嘴唇和下嘴唇看似對稱,可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下嘴唇要比上嘴唇厚,這就類似上緊下松的原則。 又如,「三」這個漢字中間形成的空距,貌似應該相等,保持「間距均勻」,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按照上緊下松的原則,上邊的空距要小於下邊的空距,這樣形成的字才更美觀。

第二,重心靠左,決定了橫畫向左側伸展,字形左小右大。

重心靠左,決定了漢字在書寫時左側要稍長。以「十」字為例,左側的橫畫要長於右側。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人們在觀察漢字時是要依照從左到右的順序來看,左側的筆畫首先出現在人的視野之中,因此左邊的筆畫更為重要。視覺的延續性不喜歡突然被打斷,所以豎畫要寫在橫畫較靠右的位置。這就是使得「十」字的橫畫顯得向左伸展,左側比較長。

其次,重心在左,所以左側的部分能以小博大,因此字要寫得左小右大(或稱「左緊右松」"左低右高」),以求字勢。這個漢字書寫法則決定了橫畫左伸,因為橫畫越向左越延伸,漢字的左部就越小。從審美心理上講,由小到大更符合人的視覺效果,而由大到小會比較突兀,不符合審美認識的心理。古人所說的「左豎不嫌短,右豎不嫌長」,這同樣符合「左小右大」或說「左緊右松」的原則。王羲之的字「轉左側右」,字勢整體上左低右高,向左下傾斜,這同樣也是由於重心處在左上所決定的。

所以我們看一看,啟功先生的這個理論是不是對於寫字來說很重要呀?想寫好字,要記住重心平穩不假,但是重心並不是處於正中間的,而是處於字體左上方中間一樣!掌握了這個法則,寫出來的字才更有美感。記住了這點我們寫字時對於平衡感的認識就會更進一步,寫出來的字就會更符合人的審美認識規律了,離書法藝術的進步也就會更近一層。相反,把漢字的重心放在中間,這是很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

至於「左上」這個重心的位置到底在什麼地方,啟功後來又進一步總結了黃金結字律,認為它就在漢的黃金分割點上,這是啟功對書法結構規律探討的一個重要貢獻。

相關焦點

  • 漢字的「重心」及其平衡與穩定性
    顏體字端莊平穩一談起楷體漢字的方正、工整、平衡與穩定性,就會談到漢字的重心問題。有人說,當漢字左右部分的重心在同一水平線上時,字就平衡、穩定;當漢字上下部分的重心點在同一直線上時,字就穩定……那麼,請問簡簡單單的手寫體「一」字的重心在哪裡?可能有人回答是一字的二分之一處,有人回答是中間靠左一點,還有人回答是靠右一點。那麼到底誰的回答正確呢?要想搞明白這一問題,我們就得從到底什麼是物體的重心?什麼是平面圖形的重心?到底什麼是漢字的重心?
  • 如何找楷書重心?如何寫好漢字?
    圖中我用紅的色塊,把這個字的重點部位標了出來,為什麼說這個地方是重點部位,重心部位呢?我認為大部分字,能把字的右邊下半部分寫好了,這個字就基本上是穩健的,美觀的,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重心位置。有人說你又在吹牛了,寫字哪有那麼容易。那我告訴你,覺得不容易的人是不懂怎麼去寫,懂的按什麼原理去寫就容易了,人們常說「難者不會,會者則不難」就是這個道理。
  • 如何理解重心平穩原則,什麼是字的重心?
    如何理解重心平穩原則字的結構布勢規律可歸納總結為:橫平豎直、重心平穩、疏密勻稱、比例適當,主筆突出等等。對於初學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重心平穩原則。什麼是字的重心呢?重心對於漢字來說就是一個字中力量集中之處。在視覺上感受的是整個字體的支撐點,也就是對整個字起到穩定作用的地方。一般來說,漢字的重心處在漢字的豎中線上。
  • 漢字重心平衡格 成功揭秘並解決了書法難練的難題
    漢字重心平衡格是由金夢飛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北京陶然書畫院全力打造的以「速成練字」為核心的文化類書法訓練推廣品牌,旨在「傳承中國文化、書寫漢字之美」,為青少年學生以及成人奉獻一套獨特、科學、高效、有趣的漢字書法之道。漢字重心平衡格在市場上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其實力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和肯定,投資更有發展市場。
  • 寫字重心找不到,必然東倒西歪,這些識別字體重心的常識很重要
    其實,這是書法結體沒有把握好,具體一點來說,是沒有找到字體的「重心」在哪裡,所以寫起字來結體不穩重。書法字體的"重心",就是指整個字的軸心,這個軸心有時候兼顧左右,有時候兼顧上下各部分的平衡。如果寫字的時候,字體的重心把握準了,寫出的字才穩重均衡,不至於東倒西歪,頭重腳輕。
  • 漢字重心平衡格致力於打造中國漢字書法之道的大品牌
    作為「漢字,平衡格」項目推廣的運營機構——金夢飛揚文化傳播湖北有限公司,充分發揮湖北教育資源優勢和武漢作為中國,城市的區位交通優勢,為廣大投資者和書法愛好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和運營指導。不臨摹、不描紅,找到,、掌握平衡,方能寫出一手規範又漂亮的好字。「漢字,平衡格」作為「7天練字」行業課程標準的制定者,致力於打造中國漢字書法之道大品牌。
  • 於丹將任啟功藝術研究館館長?評:誰借誰的招牌
    新浪微博知名博主「梁惠王」稱:北師馬上要成立啟功藝術研究館,館長是於丹,不住嘆氣。  我知道,於丹老師最近心裡頗不寧靜,這不,她發了一條微博:佛心是世間無情時我多情,世間多情時我歡喜,願人心也更多情,更歡喜。  於丹要是真的當上了啟功藝術研究館館長,恐怕將再次引發傾盆大雨般的口水。
  • 完全不懂漢字書法的外國人寫漢字時,能感受到美醜之別,為什麼?
    中提到他自己在嘗試書寫漢字時親身體會到美感的經歷(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他在此前對中國文化幾乎沒有了解,也不懂中文):有一次我去看她時,艾蓮正在練書法,她自言自語說,」不對,寫錯了。」我這個「偉大的科學家」說,「你什麼意思啊?
  • 字漂不漂亮?關鍵看主筆!田蘊章歐楷好全靠它,啟功的方法更準確
    同樣道理,字漂不漂亮?關鍵看主筆。主筆寫好了,即使筆法有點欠缺,字還是算漂亮的。如果字的主筆是敗筆,字就散架了,即使筆法再好,比如鉤寫得再漂亮,這個字也是沒法看的。字的主筆是什麼?王羲之喜歡把寫字比喻成領兵打仗,例如他把紙比作陣地,筆比作武器,硯臺水墨比作城池等等。如果把這些比喻放在一個字中,主筆相當是一個將軍,其它的筆畫都是副將或者士兵,都要圍繞主筆聽主筆「指揮」。
  • 說文解字:漢字「母」「毋」「毌」什麼意思?什麼區別?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大家好,我是聊城王崗。今天跟大家分享「母」「毋」「毌」這三個字,長得很像,但是讀音完全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今天我們來辨個究竟。這三個字什麼區別?另一種說法認為,「母」的字形像給孩子餵奶的樣子。「母」字的甲骨文很形象。
  • 讓漢字煥發魅力 拯救提筆忘字的「失寫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也曾發出「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呼籲,百餘位政協委員聯名倡議,喚起民眾對漢字的重視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拯救「失寫症」,需要在傳承中重視漢字的文化內涵,在與當代文化結合的過程中謀求創新發展,讓漢字煥發魅力。歷史上,這也正是漢字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一大動力。  正確認知漢字和書法的文化內涵是基礎。漢字只是書寫和表達工具而已嗎?
  • 漢字的傳奇,文字是怎麼產生的,三種說法那種靠譜
    他認為卦象的形態導致漢字的筆勢必定成縱向,這是否是漢字源於八卦的形態遺留,無法考究。 以上可以看出,漢字起源於八卦說有一個發展過程,八卦之物極抽象。 傳說中,八卦是一種先於文字而存在的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象徵符號。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雖然甲骨文是現今發現最早的古代漢字,距今已經三千多年,但說起漢字的起源卻可以推斷到六千年前。漢字起源的說法也有很多種,像我們比較熟悉的倉頡造字。也有結繩說和八卦說,認為漢字起源於古人的結繩記事或是由八卦演變而成。另外還有刻劃說和圖畫說等等,總之說法各異但卻並沒有一個完全肯定的真相。當然這並不影響如今的漢字的地位和作用,漢字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 漢字是怎麼創造的,有什麼獨特的使用方法?「四體二用」給你答案
    豆字的結構也是根據豆的形狀創造出來的,甲骨文的豆一眼看過去(如下圖),就能知道豆是什麼,後來經過演變,才成了我們現在書寫的豆字。這就是漢字表意的特徵。因此,我們想要弄清漢字的意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字的結構入手。
  • 有趣的漢字之書畫同源和漢字符號記錄
    有趣的漢字,書畫同源和符號記錄。漢字是怎麼來的?傳說很多。最流行是倉頡造字的傳說。說的是古代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名叫倉頡,他有四隻眼睛,看東西非常清楚。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有時圓有時彎,低頭看見地上鳥獸的腳印各式各樣,從中得到啟發,創造了漢字。這個行動驚動了天地鬼神。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說到漢字的起源就要說到文字的起源。漢字也是文字的一種,漢字的起源肯定符合文字起源的一般規律。世界範圍內的文字起源,一般來說有神賜、聖人造字、所有權記號、勞動人民創造等幾種比較普遍的說法。不管是哪一種說法,文字的出現呢都是原始記事方法。大家為了打破口語無法留存的局限,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而想到各種方法。
  • 啟功鋼筆書作《心經》鑑賞,三分行書七分楷書,行楷相彰,好書法
    啟功的書法講究乾淨利落,蒼勁有力,飄逸秀美,書卷氣濃厚,有皇家氣派。在書壇大家公認啟功是中國近代以來排在前十的大書法家之一。啟功的字三分行,七分楷,行楷相彰,筆法流暢,啟功先生不只是書好、畫好,詩也好。學術方面,在古典文學、文獻學、語言文字學、佛學、敦煌學、文物鑑定學上都卓有建樹無愧於一代大師!啟功老師的字今人評價是瓦當美。
  • 物業公司的重心應該是什麼?
    大凡一個住區都離不開物業公司,物業公司承擔著住區內管理和服務兩大主要工作,那麼物業公司究竟應該以管理作為重心,還是以服務作為重心呢?這個話題著實讓人們糾結,也讓很多住區業主在閒暇時不斷地「揣摩」。
  • 懂也沒用的漢字冷知識:最醜招牌上的字體究竟是些什麼鬼
    懂也沒用的漢字冷知識:最醜招牌上的字體究竟是些什麼鬼 2019-07-04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把握重心是關鍵!
    如何把握好字的重心,對初學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中國漢字千姿百態,複雜多變,有些字的重心比較明顯,如「十」、「田」等,有些字的重心卻很難把握,如「飛」、「乃」等。下面將漢字分成獨體、上下、左右三類,並舉例說明字的重心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