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懂漢字書法的外國人寫漢字時,能感受到美醜之別,為什麼?

2020-12-05 老陳聊書法

先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人公,

理察·菲利普斯·費曼,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在他的自傳《你幹嘛在乎別人怎麼想?》 中提到他自己在嘗試書寫漢字時親身體會到美感的經歷(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他在此前對中國文化幾乎沒有了解,也不懂中文):

有一次我去看她時,艾蓮正在練書法,她自言自語說,」不對,寫錯了。」我這個「偉大的科學家」說,「你什麼意思啊?這字怎麼寫只不過是人為的慣例罷了,並沒有自然法則來規定它非要怎樣怎樣,你愛怎麼寫就怎麼寫。」「我是說,從美的角度來看不對頭,問題的關鍵在於平衡,在於感受。」「這樣、那樣,在我看來沒什麼區別。「我爭辯道。「來」,她遞過毛筆,「你自己試試。」我寫了一個,然後說,「等等,讓我再寫一個——剛才那個太散了。」(我還是不鬆口說寫錯了。)她問,「你怎麼來定那個字應該有多散呢?」我明白了她的用意。那些筆畫都有一定的方法才能寫得悅目。美學的規律是一種特殊的東西,我不能定義它。因為我不能定義它,我就不承認它的存在。可事實上,從剛才的經歷中我領悟到它是存在的。從那以後,我對藝術有了一種驚奇神往。

是什麼讓費恩曼驚奇神往呢?對,是隱藏在漢字書法當中的美學規律,一種超出他的文化背景的關於審美的普遍標準。那麼,什麼是書法中的美學規律呢?其實,這樣的提法在傳統書法認知中是沒有的,只是到了近現代,隨著西方思想和觀念的不斷湧入才逐漸被我們接受的抽象規則。比如說,比例、平衡、協調對比等等。

看似簡單的美學規律,其實對於我們學習書法意義重大,即使你事先並不知曉,你也會在由一筆一划構建一個漢字結構時體會到美醜有別。這也是今天藉由一個外國人說事的緣由,符合美的規律的東西,是人類可以共通的,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做到「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在中國書法界比較早的研究和關注美學規律的是啟功先生,通過對歐陽詢、柳公權等前人經典書法碑帖的深入研究,他發現了結字黃金律。運用這個方法進行楷書的結體,可以使字的體勢端莊遒健、舒展得體。在《論書絕句》中他這樣表述發現「黃金律」之後欣喜的心情,「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一從證得黃金律,頓覺全牛骨隙寬。

黃金分割率

然而可惜的是,今天的書法學習中仍然有很多人沿襲傳統,一味單純地臨帖,臨完歐陽詢臨顏真卿,臨完趙孟再臨董其昌,沒有把找尋共性、發現美學規律當作重要方向。結果是雖經數年寒窗苦練,卻似離古人愈發遙遠。

下面是多位楷書名家的「風」字的比較圖,看看能否對我們發現共性和規律有所啟發。

相關焦點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
  • 中國人寫漢字都快寫不過外國人了,你覺得你還像個「中國人」嗎?
    不過通常來說,漢語對外國人來說相對還稍微簡單一點(當然,也沒那麼簡單,漢語的發音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而漢字,因為不像國外的文字都是由基本的字母拼出來的,漢字全都是象形字,需要大家一個一個去記,沒什麼規律,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寫錯。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不少外國人都是只會說漢語,但不太會寫漢字。
  •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和現代書法教育
    漢字的輸入法繁多,除了手寫輸入外,所有輸入法的輸入碼與實際的文字完全不同。如果這種狀況延續數代,勢必對漢字文化的傳承造成極大傷害。  近年來,包括大學生在內,提筆忘字的狀況越來越普遍,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漢字危機的提法也不斷在媒體的報導中出現,針對於此,不少有識之士發出了拯救漢字和中華文化的納喊。  拯救漢字,必須從書法普及教育入手。
  • 他發明「英文書法」,一幅賣到一千萬,網友批評:先把漢字寫好
    同樣的,書法文字也絕對不能簡單地來看待。文字最為直接和簡單的用法就是用來記錄和表達。只要寫的人寫的清楚,看的人看得明白就完全沒有文字。而中國書法的存在則是一種對美的刻意追求,書法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而是追求更高一層次的美的感受。因此,只要具有美感,書法就應當得到承認。
  • 漢字是世界上公認最簡單的文字?看看外國人眼中的漢字就知道了
    現在我們所用的大部分漢字都是簡化字,但部分仍有象形字的影子。「家「字的「宀」是房屋的象形字,「豕」是豬的象形字。「家」字象徵的含義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房屋,也就是人食宿生活的地方。類似的漢字還有很多 ,但並不影響我們學習和使用。目前,漢字的數量沒有準確的數字,大概在10萬個左右,日常使用的僅有幾千字。
  • 讓漢字煥發魅力 拯救提筆忘字的「失寫症」
    拯救「失寫症」,需要在傳承中重視漢字的文化內涵,在與當代文化結合的過程中謀求創新發展,讓漢字煥發魅力。歷史上,這也正是漢字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一大動力。  正確認知漢字和書法的文化內涵是基礎。漢字只是書寫和表達工具而已嗎?當然不是。
  • 美院院長發明「英文書法」,國人看不懂,外國人:連我都不認識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書法就十分的在意,我們老話中也常說見字如見人,一個人的字就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了一個人的內在是如何的。從古代流傳至今的書法大多數都是古代優秀的作家在精神文化中積累下來的。傳統書法發展至今,沒有人可以說還能創造出怎樣新的書法樣式了,都是在傳統書法的基礎上進行「創作」。
  • 漢字重心平衡格致力於打造中國漢字書法之道的大品牌
    作為「漢字,平衡格」項目推廣的運營機構——金夢飛揚文化傳播湖北有限公司,充分發揮湖北教育資源優勢和武漢作為中國,城市的區位交通優勢,為廣大投資者和書法愛好者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和運營指導。不臨摹、不描紅,找到,、掌握平衡,方能寫出一手規範又漂亮的好字。「漢字,平衡格」作為「7天練字」行業課程標準的制定者,致力於打造中國漢字書法之道大品牌。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近日西方某論壇上討論起東亞的虎文化,並談到了老虎額頭上的花紋與漢字「王」的關係,外國人感到很神奇,中國人居然能從老虎身上獲得靈感創造出「王」這個字,這個漢字造的太好了,老虎是力量的象徵,用它額頭上最明顯的符號作為文字,如同西方的家族紋章,這簡直是天才的創造!
  • 為什麼很多外國人的紋身都喜歡紋漢字?沒想到不僅僅是為了好看!
    外國人喜歡漢字紋身,他們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是知道漢字是象形字,看起來比較好看,比較酷,畢竟大多數外國人不認識漢字,更加不懂漢字的意思。「萬人迷」貝克漢姆的身上就有漢字紋身,其內容是我們中國的諺語: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萬人迷造訪中國時,就曾經在公開場合,展示了他的漢字紋身,以此來迎合中國球迷和中國市場。
  • 他發明英文書法,作品賣上千萬,網友:狗屁不通
    書法這種藝術形式,從古至今都是文人所喜愛和追尋的一種個人表達。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書法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形式,最早的書法可以說來自漢字產生之時,從甲骨文、金文一直演變到大篆、小篆、隸書,最後到草書、楷書和行書,這些形式,最終都被保存至今。而在今天,書法又進一步發展,有人在漢字書法的基礎上,開發出了英語書法。而英語書法的發明,也讓人褒貶不一。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先祖在按照美的規律生產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 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並沒有純粹的書法藝術觀念。書寫漢字用於記錄和交往,是十分普遍的日常社會實踐活動,書法簡單地說就是書寫漢字。今天被我們廣泛稱之為書法作品的古代書跡,包括書信、題跋、文章、詩詞、試卷、寫經、墓誌、碑石、印章等,無不是古人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產生原因主要是實用需求。
  • 漢字筆順 你寫對了嗎:專家詳解漢字筆順規則意義何在
    人們發現,一些非常熟悉的字,自己書寫時竟然與網傳的漢字筆順規則都不一樣。網絡熱傳的「國家規定的漢字筆順規則」中,「忄」先寫點和點,最後寫豎;「匕」先寫撇,後寫豎彎鉤;「萬」先寫橫,再寫橫折鉤,後寫撇;「母」字的最後三筆是點、橫、點;「火」先寫上面兩筆,即點和撇,再寫人字……「難道小時候老師教錯了嗎?」不少網友問。還有人質疑:「字寫對了不就行了?筆順次序有這麼重要嗎?」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長什麼樣?另類視角看漢字
    滿臉懵比的我們而現在,歪果仁在街頭隨處可見,而且他們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融入人群:我曾經在冬天看到一個非洲小哥穿著軍大衣是像一堆神秘的符號,一個個堆得整整齊齊的方塊,還是一串串看不懂的代碼,只有學會了才能破譯?我問了我身邊的留學生朋友:你們眼中的漢字是什麼樣的?
  • 學習漢字的外國人,理解水平挺高 網友:一定考過四六級!
    我國的文字,傳說是黃帝時期的倉頡,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字成之日,「天降穀雨,鬼哭龍藏」,倉頡也被後人敬稱為「造字聖人」。漢字的歷史博大精深,那麼,在外國人眼裡的漢字,又是什麼樣子?這是一張醫生寫的藥方,可以看出字板上寫有「連子15」字樣。被採訪到的兩名外國年輕人不可置否:「這真的是中文嗎」?
  • 外國人創辦漢字字源網站感動中國人
    潛心收集漢字資料 廿年努力修成正果  外國人創辦漢字字源網站感動國人  2011年一元復始時節,當《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電子顯示屏播出,用笑容形象詮釋中國國家新形象的時候,中國和中華文化的另一種古老的形象代表——漢字,也正通過網際網路引起廣泛關注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據介紹,漢字演變書法展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殷商甲骨文、兩周金文、石鼓文、戰國簡帛、秦小篆、漢隸書、章草、魏晉行書、唐楷,上下幾千年漢字字形字體代表性作品仿作,全面展示從殷商以來至今九種主流字體字形的基本特徵。第二部分為:展示字體字形演變的主要方式,如:正體與俗體並存,俗體加速漢字演變。
  • 聽外國人講漢字的故事(組圖)
    瑞典漢學家林西莉自師從漢學大師高本漢學習漢語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帶著她一步步探索漢字背後的故事。而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都在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對於漢字背後的故事又知道多少呢?也許是因為天天使用,我們失去了對漢字之美的感受力,也遲鈍於考究其歷史文化淵源。今日由一位外國人引領我們審視一筆一畫的故事,感知祖先的生活經驗,不能不說有一種慚愧和感動。
  • 日本推出面向外國人的起名軟體 可將英文名自動轉換成漢字
    日本推出面向外國人的起名軟體 可將英文名自動轉換成漢字 發布時間:2017-05-25 14:27:18.0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5月25日電 手機軟體開發公司Libre 24日推出了一款可以將歐美人名字自動轉換成漢字的軟體「KANJI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