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美學三角形和現代書法教育

2021-01-08 光明網

  作者: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胡錫恆

  書法教育是傳承中華文化、加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本文從漢字的美學特徵入手,探討書法普及教育中的一個策略性的問題,即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問題。我們首先以現代美學的觀念導出漢字美的清晰特徵和一般性美學特徵,即自然美、架構美和形態美,進而定義漢字的美學三角形,並以此指導書法普及教育的設計。

  一、導言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幾千年來,漢字從無到有,經歷了各種變體和進化,從簡單的象形字發展為今天的為天下華人共同使用的通用文字。眼觀大千世界,各類文字林林總總,但沒有哪一種文字像漢字一樣,既古遠又現代,既博大又細微,既精深又不失顯易,既書寫嚴謹又美不勝收。

  但是21世紀的今天,電子工具日益取代紙質文字。雖然以打字取代手書的傾向是世界性的,但是對漢字文化的傷害卻更加嚴重。世界上絕大多數文字是表音文字,打字和書寫的內容基本一致,打得出就相當於寫得出,中文卻與眾不同,因為有其獨特複雜的方塊字表達形式。漢字的輸入法繁多,除了手寫輸入外,所有輸入法的輸入碼與實際的文字完全不同。如果這種狀況延續數代,勢必對漢字文化的傳承造成極大傷害。

  近年來,包括大學生在內,提筆忘字的狀況越來越普遍,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漢字危機的提法也不斷在媒體的報導中出現,針對於此,不少有識之士發出了拯救漢字和中華文化的納喊。

  拯救漢字,必須從書法普及教育入手。2011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2013年又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但是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效果仍然不盡人意,有的甚至流於形式。網絡上的分析評論很多,綜觀眾多評論可看出,書法教育當前面臨的問題包括課程歸屬不清;缺少專業師資;缺少教材;教學方法陳舊;學生負擔重,對書法缺少興趣;課程重要性得不到評價系統的支持等等,問題亟待解決。但是有一個教育教學策略性的問題很少被提及,那就是研發書法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其教育方式方法已經襲用千年,因此,幾乎沒有人懷疑這套方法的實用性,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其平移到今天的書法教育上來。

  但是,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青少年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信息是他們的先輩無法比擬的,而他們的時間並不比他們的先輩富裕,因此要求他們和先輩那樣去學習書寫被看成額外的負擔,尤其是當他們有現代工具去取代書寫的時候。因此,我們要針對時代和青少年的特點,探索新的書寫理念和方法,提高他們書寫的興趣和效率。

  這篇文章就是要探討新的書法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們以漢字美為切入點,以現代美學的概念對漢字美作系統分析,從造字到架構再到其藝術性,有序地揭示漢字美學特徵的各個層次及其關係,最終演繹出一個漢字的美學三角形。這個美學三角形可以作為書法作品審美的參考,更重要的是為如何更有序、髙效地進行現代書法教育提供清晰的指導思想。

  二、研究漢字美學的目的和方法

  美學或審美的概念出現於18世紀歐州哲學界,試圖解釋有關美和醜及其他關於人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問題。也許這個概念本身就具有「問題多多」的性質,因此,直到20世紀後期人們才能比較系統地對各種流派學說進行整理。

  (一)研究漢字美的目的

  美學研究人的主觀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如美和醜。因此,既涉及客觀實體,也涉及主觀性。例如,我們判斷一把鋸子是不是好鋸子,我們的評審目標就是它能不能鋸東西。審美者贊喻某一藝術品美,也是有所目標的,或者是從某一特定角度出發,即便有時這個目標並沒有明確地被思考過。

  近年來,漢字美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加,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目的性探討漢字和中國書法的美學特徵。宗白華的《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深刻挖掘了從倉頡造字到歷代名家對書法美的論述,剖釋中國書法美的兩個主要因素,即漢字和用筆,並詳盡地從美學的角度解說用筆、結體和章法三大元素。可謂中國傳統書法美學的經典之作。駱冬青提出以漢字造字原理為基點,主張漢字美學的邏輯起點是字形,由此點展開,可令漢字美學達到新的深度,可有新的開拓。顧易、張中之的《漢字美學》對選擇的多個漢字從美學的角度進行解說,以後揭示中國傳統的審美思想。李元博的《書法美學解析》則用哲學的眼光,以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分析中國傳統書法,努力提升中國書法美學的認識與實踐。

  基於此,本文研究漢字美的目的是結合時代特點,揭示漢字的美學特徵及其內在和外表的聯繫,進而引導青少年熱愛漢字,並指導書法教育教學設計和書法美學評價。

  (二)研究漢字美的方法

  現代美學主張應該以系統的科學方法來分析審美對象,以求獲得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做到一方面進行常規觀察,採用分析和實驗的客觀方法;另一方面結合主觀審美目的進行判斷,回答好「為什麼說漢字是美的」基本問題。

  結合研究目的可知,清晰和一般性十分重要。清晰性要求簡單明了,層次分明,易於青少年理解;一般性要求提取漢字美普遍的特徵,才能廣泛應用於書法教育教學設計。

  三、漢字的美學特徵

  依照上述目的和方法,可以提煉出漢字三個層次的美學特徵。

  自然美:古人言倉頡造字之初云:「頡首四目,通於神胡,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雖為傳說,但漢字源於自然是可以考究的。因此,漢字從一產生就具有自然之美。

  古文字經歷千年進化,成為今天數目巨大、全面嚴謹的文字系統,依舊保留著漢字自然美的基本特性,如莊重、平衡、穩定、對稱、匹配、流動等。現代漢字有音有義有形,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字美,映襯著大自然的千姿百態。

  因此,漢字美是自然之美。自然美是漢字最基本的美學特徵。

用人體美表達漢字自然美的基本要素

  架構美:漢字由筆畫構建而成,即為架構。人類創造的所有架構都有架構之美,這是美學研究的一大議題。《新華字典》收集的漢字超過一萬個,常用漢字達3500個,每一個漢字都有不同的架構。

  架構美的特徵是元件規範、構造合理美觀。漢字架構的元件是筆畫,主要的筆畫有橫豎點撇捺等。最基本的要求是橫平豎直點斜,撇捺有一定的弧度。構造合理美觀則要求筆畫的位置合適,排列穿插得當,左右上下部分匹配得體,使字體穩定均衡,重心居中,給人以舒適和美感。

  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架構。因此,美或不美,架構則起著核心的作用。如是,書寫時只要把字「構」好,自然就美。這就是所謂的「永字變身」。

上圖「永」字,重構後就瀟灑飄逸多了

  形態美:漢字的形態美也是個性美或藝術美,是漢字和書法最高的個性與藝術性的表現形式。書法家通過筆畫、字形及章法等技藝,發揮個性和才華,形成獨立的流派和作品。歷代名家對書法的評述,例如衛夫人的筆陣圖對筆畫的超然解說;「永字八法」的精細技藝;古今名家的各種字體,都擁有其獨特的形態之美。形態美的美學研究更為複雜細膩,涉及到審美對象和觀察者的主觀情趣、愛好、審美價值觀等美學原理。如何使書法創作和書法教育評價大眾化、簡易化和個性化,並接受年輕一代的審美觀念是一個新的挑戰。

  形態美在其他文字也有所表現。如英文有哥特體,以及各種美工書寫。但這些對字母的美化與漢字美不同,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更多地體現在漢字的形態美上。

  漢字的三個美學特徵令我們對漢字美有一個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同時,漢字的這些美學特徵也突顯了漢字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極其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地位。

  書法作品「世界之舞」中包含了全世界90%的人所使用的文字,其含義都是舞蹈。中國之「舞者」獨具自然之美、架構之美和形態之美。

  四、漢字的美學三角形

  漢字的三種美學特徵共同蘊含在一幅書法作品裡。它們可以有所偏重,但並不是孤立或者平行的。作為漢字美的三個層次,每一個較高的層次都建立在較低層次的基礎之上。從而形成一個漢字的美學三角形。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由漢字的三個美學層次組成,即自然美、架構美和形態美,其中自然美是基礎,架構美是核心,而形態美則是最高的藝術表現形式。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提供了一個評價書法作品的框架性程序。書法作品首先應該依次滿足漢字美的第一、二層次的美學特徵,然後才談得上第三層次的美。

  現代書法教育:漢字美學三角形最重要的應用在於新時代的書法教育,為指導書法教育教學設計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即從低層次逐漸向高層次、由淺入深遞進式的教育方式。

  對於零基礎的小學生,把握教學層次最為重要。書法教育應該從漢字的自然美入手,讓學生了解漢字源於自然,就像一個人、一棵樹、一隻蘋果一樣,具有穩定、平衡、對稱、協調等自然美的特徵。同時,建立學生對漢字的崇拜之情,培養他們寫好漢字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在教學中忌諱過多添加屬於第三層次的美學元素,例如強調起筆運筆收筆等細微動作,這可能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過於繁複的訓練也容易引發其畏難和厭惡情緒。

  在此基礎上建立架構美是漢字美的核心概念,引導學生體會「書寫就是用筆畫構建漢字」。有了這個概念,書寫時就要注意筆畫的方向位置排列,做到有思考地書寫,動腦筋地寫字。即便是高年級學生或者大學生,由於他們的書寫底子很薄,強調一、二層次的教學也更為有效。

在相似的架構下,各種優秀字體充分發揮其個性和藝術的形態之美

顏體、趙體、柳體、歐體、方正行楷、華文行楷、文鼎中行書和田英章行書

  那麼,應該在什麼階段涉及形態美的範疇?鼓勵學生在自然美和架構美的基礎上寫好自已的字,並不等於不讓學生接觸優秀的書法作品。優秀的書法作品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品味和建立審美力很有幫助,應該讓學生觀摩。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作品中的自然美和架構美,欣賞作品的形態美或個性美。這樣的觀摩對學生寫好自己的字有幫助,也不會成為枷鎖。

  目前的書法教學往往從筆畫形態(不是簡單的基本筆畫)、字體字形入手,強調單一的臨摹、模仿,強調必須學好一種傳統字體。從漢字美學三角形的角度來看,這是無層次地混合教學。傳統書法傳受的方式基於三大因素:第一是毛筆的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有很大的操作難度,即便是一橫一豎,都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練習才能寫好。因此,學習者必須從筆畫形態入門;第二是處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古時的背景下,書寫技法被看作是衡量一個人學識和能力的重要標誌,關係到人的仕途前程。因此,文人墨客無不投入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書法。再者是師徒傳授的私塾方式。拜師則從師,一切從細微入手,不越雷池一步更是古人的學風。

  然而,今天人們使用的多是簡單易行的硬筆,書寫只是記錄或傳遞信息的一種手段,甚至,這種手段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隨著電子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學生需要講究開發創新,提倡能動學習。換言之,傳統書法教育方法的基礎因素已不復存在。對廣大青少年的書法普及教育而言,如果抱著老方法一成不變,只會提前給學生過多的信息量,幹擾他們的基礎學習,造成學習壓力,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

  在作者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的反饋都表明,書法學習中單純追求模仿某種字體往往使學生把注意力放在筆畫和字的形態上,而忽略了對字整體的構造的思考,從而事倍功半,練了很多帖子卻進步不大。

此硬筆書並非古體,深受很多人喜愛

  五、教學實踐

  筆者在大學和小學進行了教學實踐,本文的議題也在實踐中逐漸完善。

  大學:筆者2012年開始研究書寫教育。2015一2018年在廣州大學開設《現代硬筆書法》課程,六學期共一千三百餘學生參與。學生的書寫熱情和課程反饋為課程的成熟作出了巨大貢獻。2015年起在中國農業大學宣講,2019年正式開課並進一步推廣。

  小學:2018年5月,筆者在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銀杉校區為120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上了一堂兩學時的書法示範課。後來又在廣州華美雙語實驗學校做了間接實驗(由本校教師實施)。在天桃學校的課堂上,筆者著重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自然美,並以積木等教具輔助學生體會架構在漢字書寫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了這些理念後,學生用一種新型練習紙學習書寫。這種練習紙突出架構的核心作用,學生不能描字,要在架構的引導下寫好自己的字,如此一來,學生寫得輕鬆,字也比平時的好,熱情很高,以至不願意下課。

隨機抽取樣本:第一行強調學習字的架構,二、三行引導寫自己的字,第四行爭取復現第三行

  六、結語和建議

  (一)結語

  本文揭示了漢字三個層次的美學特徵,從而定義了漢字的美學三角形,並以此指導現代書法教育教學設計。針對時代背景和青少年學生的特點,現代書法教育應該從自然美和架構美的基礎層次入手,引導學生寫好字,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避免簡單重複的模仿式學習方式和過早引入形態美的高層次元素。

  (二)建議

  《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強調建立書法教師隊伍的重要性,這是提升我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重要策略。筆者認為,要建立龐大的書法師資隊伍,語文教師需要提升書法教學能力,而藝術書法專業的畢業學生則需要補充教育學理論才能當好中小學書法教師。因此,加強書法教師培訓和培養極其重要。但是在筆者看來,這種培訓和培養不應該停留在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上,要鼓勵思考和創新,嘗試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為此,筆者建議開發一門新的課程,例如《中小學現代書法教育》,從教育學、美學和技能學習模型等方面提升教師的書法教育理念,同時提高他們自身的書寫水平。

  (參考文獻略)

[ 責編:鄭芳芳 ]

相關焦點

  • 當今書法走向末路了嗎?現代字體設計給漢字帶來了什麼?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 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 完全不懂漢字書法的外國人寫漢字時,能感受到美醜之別,為什麼?
    中提到他自己在嘗試書寫漢字時親身體會到美感的經歷(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他在此前對中國文化幾乎沒有了解,也不懂中文):有一次我去看她時,艾蓮正在練書法,她自言自語說,」不對,寫錯了。」我這個「偉大的科學家」說,「你什麼意思啊?
  • 現代書法就是無恥書法和白痴書法!
    1,書法是什麼?——本來對一般的老百姓來說都無須特別的解釋,現在卻被一些專業人士搞得雲遮霧罩、似是而非。簡單地說,書法是用毛筆寫漢字。如果說得嚴謹一些,按照一定的規矩法度,用筆墨書寫漢字。當然,書寫的工具還有刀、硬筆、墨、硃砂和硯等等,但主要應是各種毛筆。
  • 象形文字的減省演變:漫談漢字符號化和書法法度的永恆存在性
    書法的生命內核:法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接觸到漢字,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寫字,但不是所有人寫的字都可以稱之為書法的,或者說不是所有的書寫行為都可以歸入書法藝術的範疇的。那麼普通的書寫和具有藝術美感的具有法度的書法的書寫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呢?我認為能夠稱得上是書法的,一定是書寫具有法度,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藝術性的。
  • 漢字重心平衡格致力於打造中國漢字書法之道的大品牌
    ,格練字品牌對於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特色的品牌,它把傳統方法和現代,結合推出大膽新奇的培訓方式,三大突破方法,經過總部的培訓,可以讓學員短時間內就能夠見到效果,在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 隔空相邀田蘊章老師共論——什麼是書法及書法是什麼?
    書法必須以漢字作為載體,而漢字作為一種文字,必須以記錄、傳遞信息為首要功能,必須首先具備實用性,也就是文字要有可識性,只有寫出的文字符合法度和要求才具備可識性,所有的自由和個性都要收到法則的制約。他們所謂的創新是基於西方現代理論構架為基礎的,他們通過誇張的線條、扭曲的形體,缺筆少畫的結構來表達對世界的感受,表現的是一種迷惘的、頹廢的精神世界。現代書風的創新完全拋棄了傳統文化和書法美學理論和價值體系,完全拋棄了書寫的法度和標準,是對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和拋棄。創新應該是在高度繼承基礎之上的創新,而不是推翻以前,重新開始,也不是對原有藝術形式和內容的的決裂式的變革。
  • 香港學者金耀基:漢字常存,中國獨特的書法就會常存
    中國書法是漢字的書寫美學,是以「線條」為藝術美學的表現形式,在世界藝術中獨一無二(日本因有漢字,故亦有書道)。文史兼美的國學大家錢穆說:「中國藝術中最獨特而重要的,厥為書法」(《中國文化史導論》)。錢先生書法剛健婀娜,自成一格,他在八十六歲目疾之前給我的第一封毛筆信,絕然是一件藝術珍品。錢先生一生著述都是為守護中國傳統文化。他之重視書法,是自然之事。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據介紹,漢字演變書法展大致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殷商甲骨文、兩周金文、石鼓文、戰國簡帛、秦小篆、漢隸書、章草、魏晉行書、唐楷,上下幾千年漢字字形字體代表性作品仿作,全面展示從殷商以來至今九種主流字體字形的基本特徵。第二部分為:展示字體字形演變的主要方式,如:正體與俗體並存,俗體加速漢字演變。
  • 五千年的美學符號——走近神秘三角形文化
    隱藏在科技美學下的神秘三角形文化逐漸進入主流視野!神秘的三角形文明文明二字之重豈能是一個幾何符號名詞能承受的?然而,當我們從形態這一人類感知事物最直接的視角去剖析和感知過往人類文明中的組成元素時會發現,三角形近乎是一種無處不在的存在。
  • 安倍也會書法,但他是寫漢字還是日文,完全出乎預料
    安倍也會中國書法,但由於日本字和中國字不完全一樣,那麼他寫的書法到底是漢字還是日文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看他書法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二幅吧。 這是安倍的妻子昭惠和梅拉尼共同舉起了「和平」二個字,看來他們對中國漢字還是挺感興趣的啊。這是安倍在展示一幅中國書法作品,其內容是「風雲論道」。
  • 書法,寫的是人生符號
    《魯班經》裡記錄的符,看起來象漢字,我卻不認識。《說文解字》《康熙字典》裡找不到這個符所對應的字,也許這個符就是一個帶有神秘功能的圖吧。我每天練字,練著練著忽然覺得好象也在畫符,而不是寫字。問題是這樣產生的。雖然王羲之丶顏真卿、趙孟、啟功等古今書法名家為後人練習書法提供了標準字體技法,但是他們寫出了漢字的本來面目嗎?
  • 漢字重心平衡格 成功揭秘並解決了書法難練的難題
    漢字重心平衡格是由金夢飛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北京陶然書畫院全力打造的以「速成練字」為核心的文化類書法訓練推廣品牌,旨在「傳承中國文化、書寫漢字之美」,為青少年學生以及成人奉獻一套獨特、科學、高效、有趣的漢字書法之道。漢字重心平衡格在市場上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其實力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和肯定,投資更有發展市場。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西泠杯」全國小學生規範漢字硬筆書寫大會暨全國小學生規範漢字...
    自創立以來,西泠印社始終以一種現代意義的社團組織形式從事古典的藝術探索,以寬鬆的運作理念主張藝術的多元性,延續著創社以來每年春秋兩季雅集、逢五、逢十周年慶典和社員不定期聚會的社團運行模式。其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12冊)《西泠印社精選歷代碑帖》(37種)《中國書法經典導讀》(12種)《歷代名帖及其筆法》《中國書法經典碑帖導臨類編》(18冊)等得到廣大讀者的廣泛認可。《書法練習指導》(3—6年級)作為教育部首批審批通過的國家級書法教材,全國有四分之一多的學生在使用。目前,西泠印社出版社已經逐步成為一個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實力的專業出版社。
  • 讓漢字煥發魅力 拯救提筆忘字的「失寫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也曾發出「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的呼籲,百餘位政協委員聯名倡議,喚起民眾對漢字的重視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拯救「失寫症」,需要在傳承中重視漢字的文化內涵,在與當代文化結合的過程中謀求創新發展,讓漢字煥發魅力。歷史上,這也正是漢字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一大動力。  正確認知漢字和書法的文化內涵是基礎。漢字只是書寫和表達工具而已嗎?
  • 馬雲的20幅書法藝術字欣賞,自創「馬體」書法,網友:字隨人貴
    馬雲馬雲的書法我們只能說是字隨人貴因為馬雲的商業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也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人物,由此水漲船高,他的書法也曾高達數百萬一幅。由此很多的網友也給馬雲的書法稱之為「馬體」。小編認為馬雲的字是因為馬雲而不是字本身有價值,所以只要馬老闆健在,只要馬老闆混得好,他的字就值錢,相應的,馬老闆百年之後,他字的價值會慢慢回歸到字的本身。
  • 書法愛好者看過來 青島市博物館「以易貫之——館藏書法五體作品展...
    此次書法展,共展出館藏明清與近現代書法五體佳作30餘件,不乏有文徵明、董其昌、王鐸、劉墉、高鳳翰、康有為、黃賓虹、王獻唐等書法名家的作品,是青博為豐富島城文化生活的又一力作。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精神的表徵,在孕育之初,就具備中國經典文化的精神。從漢字的起源來看,漢字的創造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這與中國古代經典《易》中所載八卦起源說一致。
  • 國人學習書法已蔚然成風,書法速成班,是騙局還是真有秘籍
    隨著高考、中考、國考中書法知識題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考試對漢字書寫規範性的要求,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書法」,也越來越受到國民的重視,尤其是學生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考試中因為字寫得不規範,書法知識欠缺而丟分,學生學習書法熱潮已蔚然成風。
  • 書法藝術是生命力交織的網絡空間
    宗白華先生在《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中說:「中國書法所引起的空間感,我名之為力線律動所構成的空間境,如現代物理學所說的電磁野」。簡而言之是,書法藝術是一個力場空間。漢蔡邕《九勢》說「力在字中」。兩位智者,相隔二千年,視書法為力場空間的論述,卻驚人的一致。因為「力在字中」對於書法而言實在是第一重要之事,它是漢字書寫成為藝術的根本原因。字中有力,猶如人體有骨,古今書論中「骨」與「力」實為一體。衛夫人說「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微骨之書尚稱墨豬,何況無骨之書?現代,「骨力」已經成為書法藝術重要的審美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