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胡錫恆
書法教育是傳承中華文化、加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本文從漢字的美學特徵入手,探討書法普及教育中的一個策略性的問題,即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問題。我們首先以現代美學的觀念導出漢字美的清晰特徵和一般性美學特徵,即自然美、架構美和形態美,進而定義漢字的美學三角形,並以此指導書法普及教育的設計。
一、導言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幾千年來,漢字從無到有,經歷了各種變體和進化,從簡單的象形字發展為今天的為天下華人共同使用的通用文字。眼觀大千世界,各類文字林林總總,但沒有哪一種文字像漢字一樣,既古遠又現代,既博大又細微,既精深又不失顯易,既書寫嚴謹又美不勝收。
但是21世紀的今天,電子工具日益取代紙質文字。雖然以打字取代手書的傾向是世界性的,但是對漢字文化的傷害卻更加嚴重。世界上絕大多數文字是表音文字,打字和書寫的內容基本一致,打得出就相當於寫得出,中文卻與眾不同,因為有其獨特複雜的方塊字表達形式。漢字的輸入法繁多,除了手寫輸入外,所有輸入法的輸入碼與實際的文字完全不同。如果這種狀況延續數代,勢必對漢字文化的傳承造成極大傷害。
近年來,包括大學生在內,提筆忘字的狀況越來越普遍,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漢字危機的提法也不斷在媒體的報導中出現,針對於此,不少有識之士發出了拯救漢字和中華文化的納喊。
拯救漢字,必須從書法普及教育入手。2011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2013年又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但是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效果仍然不盡人意,有的甚至流於形式。網絡上的分析評論很多,綜觀眾多評論可看出,書法教育當前面臨的問題包括課程歸屬不清;缺少專業師資;缺少教材;教學方法陳舊;學生負擔重,對書法缺少興趣;課程重要性得不到評價系統的支持等等,問題亟待解決。但是有一個教育教學策略性的問題很少被提及,那就是研發書法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淵源流長。其教育方式方法已經襲用千年,因此,幾乎沒有人懷疑這套方法的實用性,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其平移到今天的書法教育上來。
但是,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青少年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信息是他們的先輩無法比擬的,而他們的時間並不比他們的先輩富裕,因此要求他們和先輩那樣去學習書寫被看成額外的負擔,尤其是當他們有現代工具去取代書寫的時候。因此,我們要針對時代和青少年的特點,探索新的書寫理念和方法,提高他們書寫的興趣和效率。
這篇文章就是要探討新的書法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們以漢字美為切入點,以現代美學的概念對漢字美作系統分析,從造字到架構再到其藝術性,有序地揭示漢字美學特徵的各個層次及其關係,最終演繹出一個漢字的美學三角形。這個美學三角形可以作為書法作品審美的參考,更重要的是為如何更有序、髙效地進行現代書法教育提供清晰的指導思想。
二、研究漢字美學的目的和方法
美學或審美的概念出現於18世紀歐州哲學界,試圖解釋有關美和醜及其他關於人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問題。也許這個概念本身就具有「問題多多」的性質,因此,直到20世紀後期人們才能比較系統地對各種流派學說進行整理。
(一)研究漢字美的目的
美學研究人的主觀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如美和醜。因此,既涉及客觀實體,也涉及主觀性。例如,我們判斷一把鋸子是不是好鋸子,我們的評審目標就是它能不能鋸東西。審美者贊喻某一藝術品美,也是有所目標的,或者是從某一特定角度出發,即便有時這個目標並沒有明確地被思考過。
近年來,漢字美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加,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或以不同的目的性探討漢字和中國書法的美學特徵。宗白華的《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深刻挖掘了從倉頡造字到歷代名家對書法美的論述,剖釋中國書法美的兩個主要因素,即漢字和用筆,並詳盡地從美學的角度解說用筆、結體和章法三大元素。可謂中國傳統書法美學的經典之作。駱冬青提出以漢字造字原理為基點,主張漢字美學的邏輯起點是字形,由此點展開,可令漢字美學達到新的深度,可有新的開拓。顧易、張中之的《漢字美學》對選擇的多個漢字從美學的角度進行解說,以後揭示中國傳統的審美思想。李元博的《書法美學解析》則用哲學的眼光,以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分析中國傳統書法,努力提升中國書法美學的認識與實踐。
基於此,本文研究漢字美的目的是結合時代特點,揭示漢字的美學特徵及其內在和外表的聯繫,進而引導青少年熱愛漢字,並指導書法教育教學設計和書法美學評價。
(二)研究漢字美的方法
現代美學主張應該以系統的科學方法來分析審美對象,以求獲得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做到一方面進行常規觀察,採用分析和實驗的客觀方法;另一方面結合主觀審美目的進行判斷,回答好「為什麼說漢字是美的」基本問題。
結合研究目的可知,清晰和一般性十分重要。清晰性要求簡單明了,層次分明,易於青少年理解;一般性要求提取漢字美普遍的特徵,才能廣泛應用於書法教育教學設計。
三、漢字的美學特徵
依照上述目的和方法,可以提煉出漢字三個層次的美學特徵。
自然美:古人言倉頡造字之初云:「頡首四目,通於神胡,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雖為傳說,但漢字源於自然是可以考究的。因此,漢字從一產生就具有自然之美。
古文字經歷千年進化,成為今天數目巨大、全面嚴謹的文字系統,依舊保留著漢字自然美的基本特性,如莊重、平衡、穩定、對稱、匹配、流動等。現代漢字有音有義有形,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字美,映襯著大自然的千姿百態。
因此,漢字美是自然之美。自然美是漢字最基本的美學特徵。
用人體美表達漢字自然美的基本要素
架構美:漢字由筆畫構建而成,即為架構。人類創造的所有架構都有架構之美,這是美學研究的一大議題。《新華字典》收集的漢字超過一萬個,常用漢字達3500個,每一個漢字都有不同的架構。
架構美的特徵是元件規範、構造合理美觀。漢字架構的元件是筆畫,主要的筆畫有橫豎點撇捺等。最基本的要求是橫平豎直點斜,撇捺有一定的弧度。構造合理美觀則要求筆畫的位置合適,排列穿插得當,左右上下部分匹配得體,使字體穩定均衡,重心居中,給人以舒適和美感。
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架構。因此,美或不美,架構則起著核心的作用。如是,書寫時只要把字「構」好,自然就美。這就是所謂的「永字變身」。
上圖「永」字,重構後就瀟灑飄逸多了
形態美:漢字的形態美也是個性美或藝術美,是漢字和書法最高的個性與藝術性的表現形式。書法家通過筆畫、字形及章法等技藝,發揮個性和才華,形成獨立的流派和作品。歷代名家對書法的評述,例如衛夫人的筆陣圖對筆畫的超然解說;「永字八法」的精細技藝;古今名家的各種字體,都擁有其獨特的形態之美。形態美的美學研究更為複雜細膩,涉及到審美對象和觀察者的主觀情趣、愛好、審美價值觀等美學原理。如何使書法創作和書法教育評價大眾化、簡易化和個性化,並接受年輕一代的審美觀念是一個新的挑戰。
形態美在其他文字也有所表現。如英文有哥特體,以及各種美工書寫。但這些對字母的美化與漢字美不同,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更多地體現在漢字的形態美上。
漢字的三個美學特徵令我們對漢字美有一個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同時,漢字的這些美學特徵也突顯了漢字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極其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地位。
書法作品「世界之舞」中包含了全世界90%的人所使用的文字,其含義都是舞蹈。中國之「舞者」獨具自然之美、架構之美和形態之美。
四、漢字的美學三角形
漢字的三種美學特徵共同蘊含在一幅書法作品裡。它們可以有所偏重,但並不是孤立或者平行的。作為漢字美的三個層次,每一個較高的層次都建立在較低層次的基礎之上。從而形成一個漢字的美學三角形。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由漢字的三個美學層次組成,即自然美、架構美和形態美,其中自然美是基礎,架構美是核心,而形態美則是最高的藝術表現形式。
漢字的美學三角形提供了一個評價書法作品的框架性程序。書法作品首先應該依次滿足漢字美的第一、二層次的美學特徵,然後才談得上第三層次的美。
現代書法教育:漢字美學三角形最重要的應用在於新時代的書法教育,為指導書法教育教學設計提供了清晰的概念,即從低層次逐漸向高層次、由淺入深遞進式的教育方式。
對於零基礎的小學生,把握教學層次最為重要。書法教育應該從漢字的自然美入手,讓學生了解漢字源於自然,就像一個人、一棵樹、一隻蘋果一樣,具有穩定、平衡、對稱、協調等自然美的特徵。同時,建立學生對漢字的崇拜之情,培養他們寫好漢字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在教學中忌諱過多添加屬於第三層次的美學元素,例如強調起筆運筆收筆等細微動作,這可能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過於繁複的訓練也容易引發其畏難和厭惡情緒。
在此基礎上建立架構美是漢字美的核心概念,引導學生體會「書寫就是用筆畫構建漢字」。有了這個概念,書寫時就要注意筆畫的方向位置排列,做到有思考地書寫,動腦筋地寫字。即便是高年級學生或者大學生,由於他們的書寫底子很薄,強調一、二層次的教學也更為有效。
在相似的架構下,各種優秀字體充分發揮其個性和藝術的形態之美
顏體、趙體、柳體、歐體、方正行楷、華文行楷、文鼎中行書和田英章行書
那麼,應該在什麼階段涉及形態美的範疇?鼓勵學生在自然美和架構美的基礎上寫好自已的字,並不等於不讓學生接觸優秀的書法作品。優秀的書法作品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品味和建立審美力很有幫助,應該讓學生觀摩。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注意作品中的自然美和架構美,欣賞作品的形態美或個性美。這樣的觀摩對學生寫好自己的字有幫助,也不會成為枷鎖。
目前的書法教學往往從筆畫形態(不是簡單的基本筆畫)、字體字形入手,強調單一的臨摹、模仿,強調必須學好一種傳統字體。從漢字美學三角形的角度來看,這是無層次地混合教學。傳統書法傳受的方式基於三大因素:第一是毛筆的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有很大的操作難度,即便是一橫一豎,都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練習才能寫好。因此,學習者必須從筆畫形態入門;第二是處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古時的背景下,書寫技法被看作是衡量一個人學識和能力的重要標誌,關係到人的仕途前程。因此,文人墨客無不投入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書法。再者是師徒傳授的私塾方式。拜師則從師,一切從細微入手,不越雷池一步更是古人的學風。
然而,今天人們使用的多是簡單易行的硬筆,書寫只是記錄或傳遞信息的一種手段,甚至,這種手段變得越來越不重要。隨著電子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學生需要講究開發創新,提倡能動學習。換言之,傳統書法教育方法的基礎因素已不復存在。對廣大青少年的書法普及教育而言,如果抱著老方法一成不變,只會提前給學生過多的信息量,幹擾他們的基礎學習,造成學習壓力,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
在作者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的反饋都表明,書法學習中單純追求模仿某種字體往往使學生把注意力放在筆畫和字的形態上,而忽略了對字整體的構造的思考,從而事倍功半,練了很多帖子卻進步不大。
此硬筆書並非古體,深受很多人喜愛
五、教學實踐
筆者在大學和小學進行了教學實踐,本文的議題也在實踐中逐漸完善。
大學:筆者2012年開始研究書寫教育。2015一2018年在廣州大學開設《現代硬筆書法》課程,六學期共一千三百餘學生參與。學生的書寫熱情和課程反饋為課程的成熟作出了巨大貢獻。2015年起在中國農業大學宣講,2019年正式開課並進一步推廣。
小學:2018年5月,筆者在南寧市天桃實驗學校銀杉校區為120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上了一堂兩學時的書法示範課。後來又在廣州華美雙語實驗學校做了間接實驗(由本校教師實施)。在天桃學校的課堂上,筆者著重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自然美,並以積木等教具輔助學生體會架構在漢字書寫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了這些理念後,學生用一種新型練習紙學習書寫。這種練習紙突出架構的核心作用,學生不能描字,要在架構的引導下寫好自己的字,如此一來,學生寫得輕鬆,字也比平時的好,熱情很高,以至不願意下課。
隨機抽取樣本:第一行強調學習字的架構,二、三行引導寫自己的字,第四行爭取復現第三行
六、結語和建議
(一)結語
本文揭示了漢字三個層次的美學特徵,從而定義了漢字的美學三角形,並以此指導現代書法教育教學設計。針對時代背景和青少年學生的特點,現代書法教育應該從自然美和架構美的基礎層次入手,引導學生寫好字,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避免簡單重複的模仿式學習方式和過早引入形態美的高層次元素。
(二)建議
《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強調建立書法教師隊伍的重要性,這是提升我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重要策略。筆者認為,要建立龐大的書法師資隊伍,語文教師需要提升書法教學能力,而藝術書法專業的畢業學生則需要補充教育學理論才能當好中小學書法教師。因此,加強書法教師培訓和培養極其重要。但是在筆者看來,這種培訓和培養不應該停留在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上,要鼓勵思考和創新,嘗試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為此,筆者建議開發一門新的課程,例如《中小學現代書法教育》,從教育學、美學和技能學習模型等方面提升教師的書法教育理念,同時提高他們自身的書寫水平。
(參考文獻略)
[ 責編:鄭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