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其中漢字就是非常獨特的文明。經過6000多年的演變,漢字從最早的甲骨文形成現在的楷、行、草書字體,是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
《說文解字》記載:「黃帝的史官倉頡看見鳥獸的腳印,明白可以用形來區別事物,開始造字。「 因此有倉頡造字的典故。而早在原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不同的畫像來表達生活中的 不同意思,之後慢慢地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
現在我們所用的大部分漢字都是簡化字,但部分仍有象形字的影子。「家「字的「宀」是房屋的象形字,「豕」是豬的象形字。「家」字象徵的含義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房屋,也就是人食宿生活的地方。類似的漢字還有很多 ,但並不影響我們學習和使用。
目前,漢字的數量沒有準確的數字,大概在10萬個左右,日常使用的僅有幾千字。儘管日常生活用到的漢字不多,但對瘋狂學習漢語、漢字的外國人,尤其是母語為英語的人來說,就像在讀天書一般。這是因為英語只有26個字母,單詞都是由字母組成,而漢字卻將近十萬個,偏旁部首、結構有所不同。同時,漢字還有四個聲調,多音字,一詞多義等等,外國人自然讀不懂。
外國人不僅在漢字的聽、讀方面存在疑惑,在寫字方面更是存在巨大困難。他們習慣用「畫」來代替「寫」,是畫字而不是寫字,更接近「鬼畫符」之類的符號。例如,《說文》:「員,物數也「,即物的數量,」貝「即是鼎,「口」是鼎上面的一個圓圈,而在外國人眼裡,「員」字像一個四肢僵直行走的人。
「哭」字的「犬」字底原本不是「犬」字,在甲骨文中是向蒼天高舉兩手的人,兩個口則表示不停高聲呼喊,表示向蒼天伸冤求助。有的金文誤把底下的高舉兩手的人寫成了「犬",表示哭聲如吠,慘不忍睹。在外國人看來,」哭「字就是一隻活生生帶著眼鏡、淚流滿面的狗。
對於「奧」字,外國人的理解就更奇葩了。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奧,宛也,室之西南隅」,房屋的西南角,古時祭祀神主或尊者居生之處。中間的「米」則是在房屋內將米捏成團,引申為隱蔽。儘管含義深刻,但在外國人眼裡,「奧」字十分像一個穿著盔甲的小士兵,「哈」字像一棟棟房子,「只」字像老式電視機。不得不承認,外國人的想像力很豐富,為學習中文非常拼命了。
然而即使中文漢字這麼難,卻攔不住全世界人民痴迷 吧學習的腳步。在非洲,學習中文的前景會比學習英文更廣泛;奔馳、三星、佳能等跨國公司也開始把漢語考級成績作為員工的考核參考條件之一;英國首相卡梅倫曾要求英國兒童放棄學法語該學漢語;俄羅斯更是將漢語納入高考,漢字也將隨著漢語的步伐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