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中華民族的符號

2021-01-08 從風

老祖宗的智慧

談到中國,最容易讓人想到的是瓷器,也是「china」的由來。瓷器是中國燦爛文化和高超技藝的完美結合,也串起了各朝各代的文明演進,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活化石。但我以為,更能代表中國的是漢字。

漢字是有智慧的。讓老外頭痛不已的「方塊字」有的象形,有的指事,有的會意,有的形聲,細究起來,妙趣無窮。先說最原始的象形字,比如「山」、「日」、「口」,這些字直接描畫出它們所代表的物的形狀輪廓,形象生動;但是如果想表達更多的意思,象形就不夠用了,於是老祖宗又想到了一個辦法-指事:比如「刃」,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比如「上」和「下」,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位置的概念就躍然於紙上。文字依然不夠用怎麼辦?於是出現了字的「合體」,一種是形聲法,由形旁和聲旁構成一個字:比如「草」,上形下聲;比如「媽」,左形右聲;比如「園」,外形內聲。最有趣的當屬會意法,看到兩字的合體就能猜到這個字的含義:比如「明」,日月齊照,大放光明;比如「淚」,眼睛流水,淚水汪汪;比如「眾」,三人團結,眾志成城。小小的方塊字蘊含著中華文明古老的智慧。

漢字是有美感的。縱觀全球,文字書寫能夠成為一門藝術的似乎只有漢字了。點畫的粗、細、剛、柔,墨色的濃、淡、燥、潤,架構的長、方、平、險,布局的疏、密、緊、松,簡單的變化卻能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氣韻,或規整嚴謹,或磅礴大氣,或瀟灑飄逸,或狂野奔放,恰如沈尹默先生的評價:「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顯示驚人的奇蹟-無色而具圖畫的絢爛,無聲而具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暢神怡。」

漢字是有生命力的。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青銅器時代的銘文、金文,再到後來的小篆、一直到現在的楷書,可以說一脈相承,從未中斷過。在幾千年的歲月長河中,中國雖有被蒙、滿等外族統治過,但漢字始終沒有消亡。中國的歷史、文化、技術、風俗、禮儀等整個文明體系都憑藉文字得以記載和保留。相比於那些沒有文字而只能靠歌唱、儀式、舞蹈和節日來維續自己文明的民族,中華文明因為文字而更具韌性和生命力。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它記錄了這個民族的淚水和歡笑、屈辱和驕傲,也向世界傳達著這個民族的善意和寬容、智慧和自信。讓我們以漢字為傲,以中華為傲。

相關焦點

  • 倉頡真的一個人創造了漢字嗎?西安這些漢字符號早他一千年
    直到現在,關於中華民族漢字的起源,也依然是眾多學者所爭論的學術問題之一,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了。據史料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經過數十年嘔心瀝血地鑽研之後,才最終創造了漢字,那麼這個傳說到底有幾分可信度呢?
  • 【策劃】它們竟然是漢字?!盤點那些被誤認為是符號的日語漢字
    在日語中,有許多漢字形狀奇特,看起來像是符號。下面就來一起盤點一下日語裡那些被誤認為是符號的漢字。 〆 部首:丿 筆畫數:2 訓讀:しめ 「〆切り(しめきり)」等詞語中出現的「〆」並不是特殊符號
  •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龜背記事漢字的起源漢字的起源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號。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
  • 有趣的漢字之書畫同源和漢字符號記錄
    有趣的漢字,書畫同源和符號記錄。漢字是怎麼來的?傳說很多。最流行是倉頡造字的傳說。說的是古代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名叫倉頡,他有四隻眼睛,看東西非常清楚。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有時圓有時彎,低頭看見地上鳥獸的腳印各式各樣,從中得到啟發,創造了漢字。這個行動驚動了天地鬼神。
  • 漫談漢字、漢語、信仰
    漫談漢字、漢語、信仰賴恩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多彩的文化,特別是在漢字上的創造,更是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漢字作為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遞文化、思想極其重要的語言工具,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內容,其中以消除「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的影響尤為重要和緊迫。第一,漢字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智慧的基因符號,要講好漢字文化自信故事。漢字在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正如梁啓超所言:「我國文字,行之數千年,所以糅合種種異分子之國民而統一之者,最有力焉。」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
  • 六旬老漢自創字母簡化漢字 字母符號像「蚯蚓」
    更厲害的是,他竟然自創了字母要改造漢字。    昨日(31日),記者在世紀城玉春苑見到了周金階,穿著藍色中山裝,嘴裡噴著酒氣。他說,他是湖北人,從小就對文字感興趣,村子裡老人聊天時隨口說出的短語,他都感覺非常有意思。於是,他開始隨身帶著筆和紙,記錄平日聽到的精彩短句。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最古老的文字是各種各樣的符號,包括繩結、刀刻、串珠等,各種圖畫文字在新石器時代大量出現,可以追溯到公元4000年前,見諸世界各地。據估計,全世界大約有3000種文字,確定無疑的文字有400多種。漢字是以漢語為基礎而產生的記錄漢語的符號體系。5000多年的文明中國,漢字起源至今尚無定論。
  • 方寸之間 海納百川 漢字文化創新性傳播對話會在北京召開
    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常務副院長桂帆用一個故事、一個理念、一個符號、一個口號、一個驚喜五個一作為切入點總結匯報了體驗園三年來的研發成果。從教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故事、字字珠璣的建設理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為IP的漢字符號到建設「一個來了還想來的樂園」以及從研究者、設計者、體驗者的不同角度發現了漢字擁有如此有趣的靈魂和與會者分享了體驗園建設的心路歷程。
  • 花式「玩」漢字、潛心探字源,他說:每個漢字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表意是漢字外在最精美的部分。」1月19日的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徐州技師學院副教授劉志賢開啟他的《國潮漢風:二十四節氣裡的中國漢字》第一課《大寒節氣:漢字的前世今生》。課後,同來的書法家們為聽眾現場書寫贈送了甲骨文春聯。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長什麼樣?另類視角看漢字
    是像一堆神秘的符號,一個個堆得整整齊齊的方塊,還是一串串看不懂的代碼,只有學會了才能破譯?我問了我身邊的留學生朋友:你們眼中的漢字是什麼樣的?大部分留學生都表示:【漢字很複雜難寫】來自波赫的威力表示:「漢字超難寫」;來自匈牙利的李可認為:「漢字像『憤怒的貓抓』,感覺漢字很複雜,字字不能區別」;而越南的段維孟覺得:「漢字看起來像ロロ
  • 專家提議用拼音代替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而漢字的起源,相傳是倉頡所造。倉頡呢,他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當時因為部落聯盟之間的外交頻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而這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後來便出現了漢字。我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如今普遍使用的行楷,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極富有生命力,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 傳承漢字精髓 書寫精彩未來——臨沭縣舉行小學生寫字比賽活動報導
    作為記錄漢語的文字符號、負載科學知識和人文理念的全息標誌、固化中華文明信息模塊的漢字,是每一個中國人必須掌握的交際工具。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激發學生堅持練字和展示自我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書寫漢字的水平,11月27日下午,從全縣各學校層層選拔中脫穎而出的小書法家們齊聚第二實驗小學報告廳共襄書法盛舉。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如果真正說到漢字起源,那麼倉頡造字並不能完全解釋,但卻有它的合理性。漢字的起源跟史前的刻畫符號有關,在白水縣城裡有些雕塑,包括前面旗幟上的倉頡的鳥跡碑,或者說倉頡造的那28個字。這些符號實際上跟史前的一些刻畫符號是有很大共性的。如果有人去過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很多刻畫符號,一般都被認為是漢字的一個起源。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元代的曲和清代的小說,成了今天中國引以為傲的文化瑰寶,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本來源、文化創新的不竭動力,而這一切都以漢字為基礎。一字一詞,一詞一句,漢字成了中國文化特有的符號和象徵。今天,中國已在全世界88個國家,設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可見漢字的傳播之遠、影響之深。
  • 象形文字的減省演變:漫談漢字符號化和書法法度的永恆存在性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不管是我們日常的書寫也好,還是我們進行藝術的創作也好,法度性始終是圍繞漢字而生的,是始終伴隨著漢字的,它不以個人書寫的好壞為轉移,只要你學的是漢字就有法度。所存在的區別就是這兩者的法度性要求到底是嚴謹的,還是寬鬆的,是要求比較高的,還是要求比較低的。
  • 漢字的發展史
    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
  • 填補字理教學空白 《漢字解密》為方塊字尋根問祖
    2016年,全國唯一一檔文字類欄目《漢字解密》在湖北電視教育頻道開播。一天解一字,一字一故事,欄目用獨特的視角追溯漢字的歷史淵源,探尋漢字背後的故事,創造性傳承與發展了優秀傳統文化。  破解漢字的造字秘密  「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文化類節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