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關於中華民族漢字的起源,也依然是眾多學者所爭論的學術問題之一,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了。據史料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經過數十年嘔心瀝血地鑽研之後,才最終創造了漢字,那麼這個傳說到底有幾分可信度呢?
儘管數千年來這個傳說的流傳度非常廣,但是它的可信度卻著實不高,因為一個文字語言的形成是十分之困難的,勢必經理了數十代人們的傳承和積累,憑藉倉頡一個人是很難憑空想像製造出如此之多的漢字的。
並且不光是憑空推測,在實際的考古發現之中,也有著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在陝西西安半坡遺址所出圖的部分陶器之中,有著一些原始的刻畫符合,這也被認為是最原始的漢字符號,比倉頡造字的時代早了1000年。
並且除了倉頡造字之外,上古傳說之中的很多人都曾經參與過文字的創造,比如祝融、黃帝、神農氏等等,因此漢字的創造絕非一人一時就能完美呈現,漢字是是集合了上古時期多位人物的智慧和結晶,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所創造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