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真的一個人創造了漢字嗎?西安這些漢字符號早他一千年

2021-01-08 最長的歷史

直到現在,關於中華民族漢字的起源,也依然是眾多學者所爭論的學術問題之一,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了。據史料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經過數十年嘔心瀝血地鑽研之後,才最終創造了漢字,那麼這個傳說到底有幾分可信度呢?

儘管數千年來這個傳說的流傳度非常廣,但是它的可信度卻著實不高,因為一個文字語言的形成是十分之困難的,勢必經理了數十代人們的傳承和積累,憑藉倉頡一個人是很難憑空想像製造出如此之多的漢字的。

並且不光是憑空推測,在實際的考古發現之中,也有著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在陝西西安半坡遺址所出圖的部分陶器之中,有著一些原始的刻畫符合,這也被認為是最原始的漢字符號,比倉頡造字的時代早了1000年。

並且除了倉頡造字之外,上古傳說之中的很多人都曾經參與過文字的創造,比如祝融、黃帝、神農氏等等,因此漢字的創造絕非一人一時就能完美呈現,漢字是是集合了上古時期多位人物的智慧和結晶,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所創造的文化財富。

相關焦點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說到漢字的起源就要說到文字的起源。漢字也是文字的一種,漢字的起源肯定符合文字起源的一般規律。世界範圍內的文字起源,一般來說有神賜、聖人造字、所有權記號、勞動人民創造等幾種比較普遍的說法。不管是哪一種說法,文字的出現呢都是原始記事方法。大家為了打破口語無法留存的局限,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而想到各種方法。
  • 有趣的漢字之書畫同源和漢字符號記錄
    有趣的漢字,書畫同源和符號記錄。漢字是怎麼來的?傳說很多。最流行是倉頡造字的傳說。說的是古代有個非常聰明的人,名叫倉頡,他有四隻眼睛,看東西非常清楚。他抬頭看見天上的月亮有時圓有時彎,低頭看見地上鳥獸的腳印各式各樣,從中得到啟發,創造了漢字。這個行動驚動了天地鬼神。
  • 漢字的起源與早期演變三部曲
    中國漢字、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 古印度文字、瑪雅文字皆為世界最古老文字,唯有漢字延續至今,其它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殆盡,關於漢字的起源與早期演變可分為以下三部曲:一.結繩刻契——萌發階段要把一件事保留在人的腦海裡
  • 漢字的發展史
    中國漢字的歷史是長達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依照發展的時間順序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也應該是文字創作者之一,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
  • 漢字裡的宇宙
    不妨就來扒扒漢字的起源。   浪漫的說法,漢字是由皇帝的史官倉頡創造的。   倉頡這個人形象本身就極富浪漫情懷。
  • 伏羲氏的「八卦圖」,其實是漢字的鼻祖
    漢字的起源先從它的起源說起,關於漢字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比如上古時期的倉頡造字說,還有結繩說、圖畫說、八卦說、契刻符號說等等。雖然這是對於漢字起源地概括,但是根據這幾種方法,我們也可以看到原始的先民們曾怎樣的生活。如倉頡造字說:倉頡此人到底有沒有存在過,如果他存在過,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真的是黃帝的史官嗎?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
  • 他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
    不要說倉頡製造出整個漢字體系,就是製造出一個新的漢字,也往往會遭受巨大的麻煩。比如歷史上的武則天不就造了一個字,也就是她後來的名字「武曌」的「曌「字,但是當時多少人反對她呢?因為這不僅僅代表一個文字,還代表一個新的女皇帝。近代史上也有一位教授創造了1個漢字,卻被女性謾罵3年,如今這個字被收錄進新華字典。這位教授名叫劉半農。他出生於1891年,是民國「大師「當中的一員。
  • 專家提議用拼音代替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而漢字的起源,相傳是倉頡所造。倉頡呢,他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當時因為部落聯盟之間的外交頻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而這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後來便出現了漢字。我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如今普遍使用的行楷,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極富有生命力,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 漢字是怎麼創造的,有什麼獨特的使用方法?「四體二用」給你答案
    世界上的任何一門語言,都存在一個共通的普遍現象,那就是一詞多義,就拿我們的漢語來說,一個簡單的詞彙,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自然產生了各種不一樣的含義,可以簡單歸納為三大類:本意、引申義、假借義。豆字的結構也是根據豆的形狀創造出來的,甲骨文的豆一眼看過去(如下圖),就能知道豆是什麼,後來經過演變,才成了我們現在書寫的豆字。這就是漢字表意的特徵。因此,我們想要弄清漢字的意思,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字的結構入手。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郭沫若根據1972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測定,把西安半坡遺址發現的刻畫符號作為漢字產生的標誌,認為至今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有人說,漢字是為克服漢語時空制約而產生的幫助交際的符號系統,大約產生於5、6千年以前;有人認為,漢字產生於夏代,至今有4000多年歷史;也有人說,漢字產生於商代,至今有3000多年歷史,甲骨文已經是系統的文字體系。 漢字是如何產生的?
  •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漢字的起源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號。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著名語言學家郭錫良,在《漢字知識》中就漢字發展的歷史說明了這點,他指出「簡化字體」是從古至今都在做的事,尤其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簡體字的「易讀、易寫、易懂」有助於交流、傳播和學習,也更符合更方便我們使用。
  • 花式「玩」漢字、潛心探字源,他說:每個漢字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
    採訪當天隨他走進這個老舊的小區的一室一廳,客廳和主室各有一張畫案,客廳有3人正在寫甲骨文春聯,裡屋及陽臺有兩人在晾曬手工染好的布制書包。甲骨文春聯和書包都是劉志賢為他在徐博開設的漢字講座準備的。他說,博物館給了些講課費,他就用來給每個聽課的學生和家長印製課件和練習簿、製作書包。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近日西方某論壇上討論起東亞的虎文化,並談到了老虎額頭上的花紋與漢字「王」的關係,外國人感到很神奇,中國人居然能從老虎身上獲得靈感創造出「王」這個字,這個漢字造的太好了,老虎是力量的象徵,用它額頭上最明顯的符號作為文字,如同西方的家族紋章,這簡直是天才的創造!
  • 漢字是世界上公認最簡單的文字?看看外國人眼中的漢字就知道了
    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其中漢字就是非常獨特的文明。經過6000多年的演變,漢字從最早的甲骨文形成現在的楷、行、草書字體,是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說文解字》記載:「黃帝的史官倉頡看見鳥獸的腳印,明白可以用形來區別事物,開始造字。「 因此有倉頡造字的典故。而早在原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不同的畫像來表達生活中的 不同意思,之後慢慢地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現在我們所用的大部分漢字都是簡化字,但部分仍有象形字的影子。
  • 驚世構想:用表音思想改造漢字,也許能創造出超智能未來文字
    在大部分人印象裡漢字是確鑿無疑的象形文字,它通過圖形記錄信息,而英文、法文等文字是表音文字,通過聲音符號記錄信息。其實漢字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漢字不是單純的象形文字,也有表音漢字,而且數量還不少。漢字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初的基礎漢字形成於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倉頡造字絕非傳說,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倉頡所造的漢字數量很少,大約300-1500個,只佔數萬漢字總量很小一部分。最初的漢字全是象形文字,而且都是單體字,即字是一個整體,沒有上下、左右、左中右等複雜結構。更複雜的漢字是後人在漢字發展中新創造的。
  • 河南一山村因倉頡而出名,舉辦第4屆世界漢字節共萬人書寫漢字
    4月20日上午,中國(魯山)第四屆世界漢字節開幕式在魯山縣倉頭鄉倉頡廣場舉行,本屆漢字節按照「現場無觀眾、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的原則,採取線上線下互動的形式進行。經許多史學專家考證,倉頡是河南魯山人,倉頡死後,葬於 魯山蒼頭,黃帝賜名倉子頭。
  • 漢字的傳奇,文字是怎麼產生的,三種說法那種靠譜
    他認為卦象的形態導致漢字的筆勢必定成縱向,這是否是漢字源於八卦的形態遺留,無法考究。 以上可以看出,漢字起源於八卦說有一個發展過程,八卦之物極抽象。 傳說中,八卦是一種先於文字而存在的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的象徵符號。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只用拼音,此人不服寫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
    漢字是歷史最久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數是最多的文字。它凝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對延續中華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早在7000多年前的夏文化裡就出現了漢字。關於文字最早是由誰創造的,《呂氏春秋》一書給了我們答案:「倉頡作書,后稷作稼。」因此「倉頡造字說」是最廣為流傳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