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山村因倉頡而出名,舉辦第4屆世界漢字節共萬人書寫漢字

2020-12-04 香山視覺

4月20日上午,中國(魯山)第四屆世界漢字節開幕式在魯山縣倉頭鄉倉頡廣場舉行,本屆漢字節按照「現場無觀眾、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的原則,採取線上線下互動的形式進行。

經許多史學專家考證,倉頡是河南魯山人,倉頡死後,葬於 魯山蒼頭,黃帝賜名倉子頭。倉頡冢位於現魯山縣倉頭鄉鄉政府院內,冢上有倉頡祠,已有1300年歷史。倉頡是漢文字的創造者,是中華文明的源泉,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倉頡文化是魯山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倉頡故裡,舉辦世界漢字節,就是為了發掘歷史文化瑰寶,弘揚民族精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把這一寶貴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

137/200 近年來,魯山縣圍繞倉頡文化,連續舉辦三屆「世界漢字節」,傳承倉頡文化,弘揚漢字精神,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今年,受疫情影響,第四屆世界漢字節活動將以現場簡約而莊嚴的儀式、海內外同心同書中國字、電視連線等線上線下互動的形式進行,形式不同,但意義不減。

農曆三月二十八,是「造字鼻祖」倉頡誕辰日,也是「漢字書寫日」。在第三屆世界漢字節上,經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規範漢字書寫工作辦公室、書寫中國專家團研究提議協同世界漢字節組委會,設立了「漢字書寫日」。

第四屆世界漢字節邀請書法家李亞凱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書寫漢字,同時連線世界各地雲上萬人漢字書寫,通過雲上連線共同展現漢字和漢字書寫的魅力。

河南省魯山縣倉頭鄉古地名倉子頭,倉頡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世代沿習賡續。近年來,魯山縣以倉頡文化為載體舉辦「世界漢字節」,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動漢字國際化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攝影:郭東偉

相關焦點

  • 漢字的書寫藝術——淺議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秦知道丨從倉頡造字,解讀漢字起源
    說到漢字的起源就要說到文字的起源。漢字也是文字的一種,漢字的起源肯定符合文字起源的一般規律。世界範圍內的文字起源,一般來說有神賜、聖人造字、所有權記號、勞動人民創造等幾種比較普遍的說法。不管是哪一種說法,文字的出現呢都是原始記事方法。大家為了打破口語無法留存的局限,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把這些信息記錄下來而想到各種方法。
  • 「西泠杯」全國小學生規範漢字硬筆書寫大會暨全國小學生規範漢字...
    西泠印社出版社將於2020年10月—2021年1月開展「傳筆下經典、做向上少年」「西泠杯」全國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會暨全國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免費測評活動。現將活動方案明確如下:一、活動主題傳筆下經典  做向上少年二、參賽對象全國小學在校學生。
  • 倉頡真的一個人創造了漢字嗎?西安這些漢字符號早他一千年
    直到現在,關於中華民族漢字的起源,也依然是眾多學者所爭論的學術問題之一,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了。據史料記載,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經過數十年嘔心瀝血地鑽研之後,才最終創造了漢字,那麼這個傳說到底有幾分可信度呢?
  •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有一條規律「化異為同,化同為異」是什麼意思
    漢字不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積澱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同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離不開漢字。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過:「依照今日訓詁學之標準,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可見我們中華文化能有五千年的歷史而延綿不絕的局面,漢字功不可沒。相傳,漢字是由倉頡創造的。
  • 漢字的發展史
    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 中國漢字演變簡史
    黃帝時期抽象丨陶文隨著時間流逝,到黃帝時期,這個大家應該會了解一點,那就是倉頡造字。黃帝統一天下的時候,象形和表意這兩種表達方式,已經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但是沒有一個具體的刻畫規矩,於是便命令史官倉頡,把所有的文字整理出來,重寫一遍,當成天下人書寫的準則。於是乎,便有了倉頡造字這一傳說。
  • 伏羲氏的「八卦圖」,其實是漢字的鼻祖
    漢字的起源先從它的起源說起,關於漢字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比如上古時期的倉頡造字說,還有結繩說、圖畫說、八卦說、契刻符號說等等。雖然這是對於漢字起源地概括,但是根據這幾種方法,我們也可以看到原始的先民們曾怎樣的生活。如倉頡造字說:倉頡此人到底有沒有存在過,如果他存在過,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真的是黃帝的史官嗎?
  • 「祈福英語實驗小學」準而美,書寫漢字之韻
    準而美,書寫漢字之韻——記語文科組漢字聽寫大賽為檢驗學生新教材詞語學習掌握情況,推動孩子努力學好語言文字,積累更多詞彙。同時,養成認真、規範書寫的好習慣,傳承好書法這一傳統文化,並將我校語文科此前舉辦過兩次的聽寫大會活動一以貫之,特舉辦本次「準而美」一至六年級全員參予的聽寫比賽。12月30日,氣溫雖驟降,陽光卻依舊燦爛。下午第八節課,一至六年級全體同學端坐室內,屏氣凝神,認真參與比賽。書寫時,同學們聚精會神,他們認真地完成由聽到寫的過程。
  • 第七屆「方正獎」中文字體設計大賽開始徵集
    近日,由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與國內最大的字庫產品提供商——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簡稱方正電子)共同主辦的第七屆方正獎中文字體設計大賽正式拉開帷幕,面向全社會專業字體設計人員及字體愛好者徵集優秀作品,作品徵集日期將截止至2013年11月30日。
  • 巴蜀書社攜手大美漢字 梳理全世界最美的文字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漢字,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文字。10月16日下午,由四川巴蜀書社有限公司、大美漢字(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看動漫,識漢字」新聞發布會亮相天府書展,重要著作《字理識字》等初露真容。
  • 來天鵝之城 享攝影盛宴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在三門峽舉辦
    12月3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以「戰疫脫貧潤初心培根鑄魂譜金像」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於12月20日在素有「天鵝之城」美譽的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屆時,三門峽市將迎來全國各地乃至世界的攝影人,共享攝影盛會。  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向新聞媒體通報了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籌備工作的有關情況。
  • 漢字的傳奇,文字是怎麼產生的,三種說法那種靠譜
    但這一秒鐘,已讓這世界天翻地覆。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記載著人類史的開端,是發現距今600萬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種)。 而人類文明史,是開始於文字的發明,在時間上最早不過幾千年,不足人類史的千分之一。
  • 漢字裡的宇宙
    不妨就來扒扒漢字的起源。   浪漫的說法,漢字是由皇帝的史官倉頡創造的。   倉頡這個人形象本身就極富浪漫情懷。
  • 公考備考:關於漢字字體演變的基本知識點
    俠義的大篆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4.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的文字,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取消了其他的六國文字,創製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5.
  • 第十三屆中國航展延期舉辦
    13日,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組委會發布公告,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原定於2020年11月10日-15日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將延期舉辦,具體時間另行通知。公告全文如下:第十三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延期舉辦公告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 青島辦漢字聽寫大賽:學歷越高書寫正確率越低(圖)
    12日,青島當地舉辦的「漢字之星」聽寫大賽進入半決賽。現場參賽者儘管都是每個學校選出來的優秀代表,但有些常見的漢字還是難倒不少人。記者調查了解到,漢字聽寫入職者不如在校生,大學生不如中學生,隨著電腦打字代替手寫,書寫能力下降成普遍現象。專家認為,聽寫大賽只是治標,重視漢字還應從重視傳統文化開始。
  • 漢字的起源與早期演變三部曲
    中國漢字、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 古印度文字、瑪雅文字皆為世界最古老文字,唯有漢字延續至今,其它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殆盡,關於漢字的起源與早期演變可分為以下三部曲:一.結繩刻契——萌發階段要把一件事保留在人的腦海裡
  • 漢字是世界上公認最簡單的文字?看看外國人眼中的漢字就知道了
    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其中漢字就是非常獨特的文明。經過6000多年的演變,漢字從最早的甲骨文形成現在的楷、行、草書字體,是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說文解字》記載:「黃帝的史官倉頡看見鳥獸的腳印,明白可以用形來區別事物,開始造字。「 因此有倉頡造字的典故。而早在原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不同的畫像來表達生活中的 不同意思,之後慢慢地從原始圖畫變成了一種」表意符號「。現在我們所用的大部分漢字都是簡化字,但部分仍有象形字的影子。
  • 第十八屆「漢語橋」決賽火熱開啟 全球30強玩轉「漢字九宮格」
    供圖中新網長沙8月2日電 (唐小晴 吳嘉玲 蘇芷妍)8月1日,第十八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第一場在長沙開啟,來自五大洲的30位晉級選手在舞臺上展開精彩激烈的漢語比拼。30強選手正在挑戰。供圖今年的「漢語橋」決賽推出「漢字九宮格」和「VLOG視頻考」的全新概念,對節目的出題及答題模式進行了創新性設計,邀請湖南衛視李銳、靳夢佳作為節目主持人,北京大學教授趙冬梅是考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