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中國(魯山)第四屆世界漢字節開幕式在魯山縣倉頭鄉倉頡廣場舉行,本屆漢字節按照「現場無觀眾、規格不降、影響力不降」的原則,採取線上線下互動的形式進行。
經許多史學專家考證,倉頡是河南魯山人,倉頡死後,葬於 魯山蒼頭,黃帝賜名倉子頭。倉頡冢位於現魯山縣倉頭鄉鄉政府院內,冢上有倉頡祠,已有1300年歷史。倉頡是漢文字的創造者,是中華文明的源泉,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倉頡文化是魯山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倉頡故裡,舉辦世界漢字節,就是為了發掘歷史文化瑰寶,弘揚民族精神,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把這一寶貴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
137/200 近年來,魯山縣圍繞倉頡文化,連續舉辦三屆「世界漢字節」,傳承倉頡文化,弘揚漢字精神,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今年,受疫情影響,第四屆世界漢字節活動將以現場簡約而莊嚴的儀式、海內外同心同書中國字、電視連線等線上線下互動的形式進行,形式不同,但意義不減。
農曆三月二十八,是「造字鼻祖」倉頡誕辰日,也是「漢字書寫日」。在第三屆世界漢字節上,經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規範漢字書寫工作辦公室、書寫中國專家團研究提議協同世界漢字節組委會,設立了「漢字書寫日」。
第四屆世界漢字節邀請書法家李亞凱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書寫漢字,同時連線世界各地雲上萬人漢字書寫,通過雲上連線共同展現漢字和漢字書寫的魅力。
河南省魯山縣倉頭鄉古地名倉子頭,倉頡文化在這片土地上世代沿習賡續。近年來,魯山縣以倉頡文化為載體舉辦「世界漢字節」,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動漢字國際化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海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攝影:郭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