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備考:關於漢字字體演變的基本知識點

2020-11-25 吉林華圖

在公務員考試中,漢字字體演變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掌握,考試也是多以選擇題為主,會考查漢字字體的演變順序,大家還需要知道每種字體有哪些特點。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個知識點。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種古老的文字,確切的說是成熟時期的一種古老的文字,最早出土在河南安陽,是用來佔卜的一種文字,這種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是商朝重要的文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2.金文

中國在夏代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技術也比較發達,因為周朝時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金文,又因為這類銅器上以鐘鼎的字數最多,所以又叫「鐘鼎文」。據記載,金文的字數共計3722個,其中可識別的字有2420個。

3.大篆

大篆時西周晚期採用的字體,相傳是夏朝博益所創。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與籀文。俠義的大篆指籀文,遺存石刻石鼓文,石鼓文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

4.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的文字,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取消了其他的六國文字,創製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

5.隸書

隸書一般認為是由篆書發展而來的,隸書開始創於秦朝,在東漢達到頂峰,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對後世書法具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字形多呈寬扁,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6.草書

草書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草書又分為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為大草和小草,在狂亂之中覺得優美。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7.楷書

楷書是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的,更趨近於簡化,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特點就是橫平豎直。

8.行書

形成於兩晉,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者是草書的楷化。行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寫行書比較出名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以上就是漢字字體的演變的一個過程,我們可以用一句順口溜來記這句話,「甲骨金文大小篆,隸草楷行一大串」,考試時會考到字體的排序,大家要掌握這個知識點。

【例1-單選】下列關於甲骨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骨文又稱卜辭

B.甲骨文反映了商王的活動

C.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萌芽

D.甲骨文主要發現於河南安陽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漢字演變。A選項正確,甲骨文又稱卜辭。B選項正確,甲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後期王室用於佔卜的活動。C選項錯誤,甲骨文是中國成熟文字中最早的文字。D選項甲骨文發現在中國河南安陽市殷墟。因此,本題正確選項為C。

【例2-單選】在漢字的形體演變過程中,位於小篆和楷書之間的字體是( )。

A.金文

B.大篆

C.隸書

D.草書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漢字演變。A選項金文是周代書體的主流,說法錯誤。B選項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採用的字體,說法錯誤。D選項草書是在隸書的字體上演變而來的,與楷書之間沒有繼承關係,形成於漢代。根據順口溜「甲骨金文大小篆,隸草楷行一大串」可得知,位於小篆和楷書之間的字體是隸書。因此,本題正確選項為C。

相關焦點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六年級語文總複習-漢字的字體演變和造字方法
    漢字的字體演變和造字方法(一)漢字的字體演變漢字自產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形體在不斷演變。商代主要用甲骨文;西周和春秋時期用金文(又稱鐘鼎文);戰國時代用大篆;秦代主要用小篆,日常使用的字體是求書;漢代主要字體是隸書,草書和行書在當時開始流行;自魏晉以後,人們主要使用楷書,而輔助字體是行書。漢字從書體而言,可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五種。現行漢字經常使用的是楷書和行書。從形式手段上看,有印刷體和手寫體兩種。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7月3日,由上海師大非遺研究中心、上海通俗文藝研究會、上海浦江書院等單位主辦的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在江蘇茅山召開。滬蘇兩地漢字研究學者、書法家出席會議並聽取上海非遺研究中心的特約研究員,該書法展總體設計、策劃、創作者高金平先生關於漢字演變書法展的主要內容及表達方式的介紹。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現代字體設計給漢字帶來了什麼?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 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 中國漢字演變簡史
    而華夏文明之所以能傳承至今,漢字功不可沒。今天給大家簡單講一下為什麼人類社會會出現文字,以及漢字從原始到今天的演變過程。首先原古時期,人們基於生活的需求,比如出去狩獵時的路線標識,或者為提醒某人某地有陷阱之類的需求,開始出現了簡單的在巖石或者樹幹上的刻畫線。
  • 2020公務員考試,備考分為3個階段,每一次都是新的升華!
    許多考生面對公考,感覺有些不知所措。他們一方面不滿足當前的現狀,想要跳出現在的圈子,進入一個更大的平臺,而參加公考並成為一名公務員,是很多考生比較期盼的事情。另一方面是考生已經做好公考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如何備考、應考,心裡會感覺有些猶豫不決和惶恐不安。
  • 文字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中國古代漢字的演變歷程
    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其演變過程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漢字的演變過程。大篆的真跡,一般認為是「石鼓文」其風格凝重雄勁,字體結構整齊規範,筆畫流暢均勻,並有橫豎行筆,形體趨於方正。在形體結構方面,開始擺脫了象形的控制,為後來的方塊漢字奠定了基礎。
  •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
    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漢字在我國的地位自然不用說,一直擔任著重要的角色,但是你真的了解漢字嗎?現今的漢字的起源知道多少呢?在中國的歷史上,漢字是如何產生和演變的。漢字的起源一類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類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號。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
  • 字體行業呼籲:保護漢字智慧財產權(組圖)
    字體產業危機重重?  隨著智慧財產權在國際經濟競爭中的作用日益上升,字體行業也越來越認識到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人們對漢字、字體、計算機字庫幾個概念混淆不清,普遍認為字體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共有財產,公眾對字體行業的運營模式缺乏了解,字體產品盜版猖獗。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著名語言學家郭錫良,在《漢字知識》中就漢字發展的歷史說明了這點,他指出「簡化字體」是從古至今都在做的事,尤其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簡體字的「易讀、易寫、易懂」有助於交流、傳播和學習,也更符合更方便我們使用。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漢字設計的基本結構規律
    實際漢字設計中也要注意橫細豎粗的構字規律。漢字的基本筆畫是從書法的永字八法中延伸出的,包括橫、豎、點、摘、捺、挑、勾等,是創造優美字體的基礎。在漢字中,起支撐作用的叫主筆畫,不起支撐作用的副筆畫。一般來說,橫豎筆就像建築中的梁柱。點、摘、捺、挑、勾是建築中的門、窗等。前者佔主要地位,後者佔次要地位。在字體設計中,一般要先寫出主筆畫,再寫副筆畫,這樣有利於字體結構的安排。
  • 騰訊字體發布:6763個漢字 動感十足
    11月14日,騰訊發布了「騰訊字體」( TTTGB-Medium ) ,特點是更現代、更協調、更動感。據悉,騰訊字體共收錄6763個全形漢字,以及拉丁字母、希臘字母、日文平假名及片假名字母、俄語西裡爾字母,共同呈現一致的視覺美感。
  • 伏羲氏的「八卦圖」,其實是漢字的鼻祖
    漢字的起源先從它的起源說起,關於漢字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比如上古時期的倉頡造字說,還有結繩說、圖畫說、八卦說、契刻符號說等等。雖然這是對於漢字起源地概括,但是根據這幾種方法,我們也可以看到原始的先民們曾怎樣的生活。如倉頡造字說:倉頡此人到底有沒有存在過,如果他存在過,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真的是黃帝的史官嗎?
  • 漢字的起源與早期演變三部曲
    中國漢字、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 古印度文字、瑪雅文字皆為世界最古老文字,唯有漢字延續至今,其它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殆盡,關於漢字的起源與早期演變可分為以下三部曲:一.結繩刻契——萌發階段要把一件事保留在人的腦海裡
  • 論公考中的排列組合
    在國考以及各省的省考中,排列組合相關問題是幾乎以每年一道題的頻率出現,作為公考中的必考題型,很多同學對這一模塊的問題感到非常頭疼,因為這類問題屬於偏難的題目,且若沒有掌握基本概念和算法,在做題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比較大的障礙。
  • 2020軍隊文職備考崗位能力:比重的基本知識點
    今天寧夏華圖小編有一句詩與大家分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的是每天要積累,希望大家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小的知識點也不要輕易放過。   資料分析已經是必考的一個模塊,資料分析的做題步驟無非就是分析材料、查找數據、列式、以及運算。
  • 2012年漢字字庫500餘款 獨立字體設計師不足10人
    12月7日,被字體設計者看作業內盛會的第二屆「漢字24時」活動在深圳舉行。與兩年前相比,今年的活動有了更廣泛的參與性,字體設計的討論也進入了更深的層次。但是直到今天,「使用字體是要收費的」,對不少人來講,依然是一件新鮮事兒。  圈子小眾  兩年前談字體,更像是一個小眾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