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的「八卦圖」,其實是漢字的鼻祖

2021-01-22 史哥侃歷史

"漢字",作為每個中國人都會使用的工具,但它也是中國歷史的風雲變幻的記錄者。因為它是記錄中國的思想、文化的工具,並且從它在中國的大地上誕生那一刻起,就一直和中國這個古老的大國聯繫在一起,它的變換,也是中國的變化的一部分,它作為載體和記錄者,在後世的我們可以從它的變化中,得以對歷史一窺究竟。

漢字的起源

先從它的起源說起,關於漢字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比如上古時期的倉頡造字說,還有結繩說、圖畫說、八卦說、契刻符號說等等。雖然這是對於漢字起源地概括,但是根據這幾種方法,我們也可以看到原始的先民們曾怎樣的生活。

如倉頡造字說:倉頡此人到底有沒有存在過,如果他存在過,到底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真的是黃帝的史官嗎?但是,他和漢字的關係一直被文獻記載,《說文解字序》中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說他以事物的形狀,依類畫形,對事物的形狀進行了總結描繪形成文字。文字形成的那一天,《淮南子》裡記載"天雨粟,鬼夜啼"。天上開始下小米,鬼在晚上都開始哭,這是什麼?這是人們已經認識到了,文字的重要性,還意識到了造字的最初就是記錄事物的形態,因為最早的造字法就叫"象形"。

如圖畫說:因為遠古時期還沒有文字,甚至是沒有完備的語言,但是當時的人們指物為畫,把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所以即便經歷千年,"日月不變,牛羊帶尾",後來這類字成為中國漢字詞彙所特有的一部分,意思千年不變,在現代漢語裡被稱為"基本詞彙"。

如八卦說:人們認為是伏羲的八卦圖衍生出了如今的漢字,因為"一"代表陽,用"--"代表陰,八卦圖可以演示、推演出萬物的變化之相,"八"字在中國文化中有有圓滿的意思,所以古代的桌子叫做八仙桌,圖的就是圓滿。乾——天,坤——地,坎——水,離——火,震——雷,艮——山,巽——風,兌——澤,更是將大地上的自然狀態都代表了個盡,從此法們可以看出先民們在但是自然科學不發達的時期,因為對於自然現象的無奈、對於自然的崇敬。

如結繩說:這個和中國的上古帝王神農氏有關,《易·繫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講的是古代先民們的契約精神,遇到重要的事情就規定打不同的結進行記載,後來根據結演化為現在的文字。《說文解字·序》也載:"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說結繩是最早的書契,用統領之用。可以通過此看到在沒有法治、合同的時代,先民們的合約精神。

比如契刻說:則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字"是什麼,但是他們以當時自己的方式對事情做得記錄,或者是在佔卜的時候,畫在獸骨上的符號,希望上天通過這些字跡的裂紋,來告訴他們的意思。這個在造字法"象形"中,也可以看出來,因為在遠古居民居住的山洞中,會發現石壁、陶器上篆刻的符號。而這種符號就是後來"漢字"的前身。

漢字的形體發展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漢字形成,並且在不同的社會時期,有不同的形體。共有甲骨文、金文、古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字體。不同的字體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通過字體,可以看到當時王朝的特點。

比如甲骨文:是商周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文字,又稱"契文""卜辭""貞卜文子""殷墟文字"它的特點是:繁簡有別,正反之別,偏旁不定(這種情況在中國的異體字中得到完美的體現)從他的書寫材料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文明程度不高,科技並不發達,人們只好在獸骨上刻畫,也因此讓最早的文字得以保存。

比如金文:是鑄刻在鍾、鼎、簠、壺、戈、劍等青銅器上的文字,又稱銘文、鐘鼎文、彝器文、吉金文,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和金文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合用時期。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出奴隸社會時期的西周冶銅技術的發達,還有周公制禮制樂後,西周形成的以"鼎"為禮器的禮文化。

古文:又稱六國古文,指戰國時代秦以外東方各國的文字,六國古文的寫作材料非常的豐富,如青銅器、璽印、貨幣、陶器、簡帛。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分崩離析的社會狀態,文字不一致,表現了周天子的名存實亡。

秦系文字:包括了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及小篆,秦系文字資料包括石刻文字,資料包括石刻文字、秦國金文、印章封泥文字、陶文、漆器、及簡帛上的文字。其中石刻文包括:石鼓文、詛楚文、石刻文。

小篆:也叫秦篆,是秦統一後頒發的標準字體,它的頒發意味著對古漢字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整理和規範,小篆固定了偏旁部首的寫法和位置,書寫形式相對規範整齊,筆畫線條粗細勻稱,筆畫分布均衡,不過仍然保留了漢字構形表義或寓義於形的本質特徵。但是,它是秦朝建立以後的官方文字,體現的是戰國分崩離析後的社會大一統,是秦朝國家意志力得到完全體現的表現。

隸書:形成與戰國晚期,秦國的文字俗體是隸書的來源,所以隸書有很長時間的一段共存時期,習慣上把篆書寫成古文字,把隸書寫成今文字。書寫材料:帛書、碑刻和字典專書:有秦隸和漢隸之別,漢隸稱今隸;表現的是不同朝代下文字的不一,也可以看出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文字的形體改變,比如由繁至簡的字體變化。

行書:行書產生於東漢晚期,來源於帶有較多草書筆意的新隸體,有行楷、行草。楷書:來自於早期行書、因筆畫平直,形體方正,可為楷模,而得名,楷書萌芽於漢魏之際,魏晉南北朝漸趨成熟,南北朝時期之後成為主要的字體,又稱"真書"。草書:又稱章草、今草、狂草,狂草產生於唐代,從性質上說它已經變成純粹的藝術品。可以看出大唐的人們肆意張揚的精神狀態!

分析漢字演變的意義

漢字的第一個形體改變是"隸變",漢字從篆書演變為隸書,人們稱之為隸變。對篆文字形的改造主要表現在:解散篆體,即把彎曲的線條改變或分解成平直的筆畫;省略各篆文字形的一部分或偏旁筆畫合併;混同或變形偏旁。即將不同的偏旁同化或將相同的偏旁同化。表現出漢字字形上由繁至簡的發展變化,從古至今,大對數字形結構基本上偶組遵循著一定的規律而發展,始終未曾與原有的造字原理截然脫離聯繫。繁體字和簡體字的關係,和隸變一樣,體現的是店鋪漢字作為工具的實用性,一切改變都是為了實用,適應人類社會的發展。

從漢字書寫材料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經濟的改變、社會文化、政治制度、國家意志,等等,很多宏觀原因都會對漢字的發展產生影響,比如秦統一文字,新中國建立後漢字的簡化運動,都是為了讓文字,更好地服務於人民,以此來更好地推進社會的發展。而漢字使用者本身——人,也對漢字的發展有著大影響,比如"隸變"是底層官吏為了更快的書寫,""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就和人民的認同有很大的關係。了解漢字的形成發展,看到的是中國的時代風雲變遷。

相關焦點

  • 人皇伏羲氏的傳說
    伏羲氏人皇伏羲氏是華夏先始,出生農曆三月十八,與天皇燧人氏,地皇神農氏合稱三皇。伏羲也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的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併,官方當局稱為「太昊伏羲氏」。伏羲是中國古籍中記載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 韓國的國旗脫胎於伏羲八卦圖
    韓國的國旗脫胎於伏羲八卦圖。文中所謂「碣石山」,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在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陳廣忠《淮南子譯註》謂在昌黎北),漢代時仍在渤海邊上,北魏時沉沒在水中。文中所謂「朝鮮」即當今的朝鮮半島,直到現在南朝鮮(韓國)仍然高舉著伏羲氏的旗幟,他們的國旗圖案正是伏羲氏發明的「陰陽魚」和「八卦符號」!韓國的國旗脫胎於伏羲八卦圖。
  • 千古之謎:先天八卦圖
    中國古代流傳下來兩幅神奇的圖,一幅叫先天八卦圖,另一幅叫後天八卦圖,據說,在宋朝以前並沒有實物圖傳下來,但在古代文獻有詳細的文字記錄,乃是宋朝術圖易學家陳摶(一說邵康節)根據《周易.說卦傳》將圖複製出來的。
  • 揭秘:史書中的第一位創世神——伏羲氏
    生帝成紀 伏羲氏的傳奇人生。仿佛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一般,據《歷代帝王陵寢備考》記載: 太昊伏羲氏,風姓,母居華胥渚,履巨人跡,因娠生帝成紀,蛇首人身,以木德王,都陳,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
  • 靈活百變的八卦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問題,解決方案有無窮多種
    靈活百變的八卦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問題,解決方案有無窮多種學《易經》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不能僅僅拿一本普及版的《周易》讀來讀去,還需要參考傳統文化裡面的很多相關的內容,因為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易經》的涉及範圍極廣。比如,八卦圖就是其中一種。
  • 太極圖與八卦圖是一個意思嗎
    而八卦圖則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立八方,每一個卦象中有三爻,陽爻用橫線表示,陰爻用有間隔的雙線表示。而「三爻卦」的陰陽爻排列組合形式必然是八種卦象的「八卦圖」,以表現時間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和空間八方(東北、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象徵世界的變化與循環。
  • 漢字的傳奇,文字是怎麼產生的,三種說法那種靠譜
    ,又稱包犧氏,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傳說中的「三皇之首」( 伏羲氏,神農氏,黃帝氏)。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中描述到:「庖犧作卦」、「神農結繩」、「倉頡作書」,按時間先後相提並論,說明八卦對漢字產生有著啟發作用。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源於漢字,於是這場浩浩蕩蕩的運動開始了,譚嗣同直言「盡改漢字為拼音文字」,劉半農更是表示「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有文化的人都這樣說了,沒文化的人自然也沒話可說,於是這場運動最終確實實現了初步的成功。
  • 為什麼把伏羲氏稱作人文始祖?他都做了什麼?
    現在常用的是後天八卦,是周文王在伏羲氏的八卦基礎上改進的。關於周文王,小編之前有大概介紹過,是個好的領導人。那麼關於伏羲氏,很多人可能感覺距離太遠,有待考究,而忽略了其人文始祖的貢獻。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談談我們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伏羲氏是中國文獻記載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被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 八卦圖之三:後天八卦與天幹地支
    本文接上篇《八卦圖之二:後天八卦用法》3.9 九州前面說到了天文星象,能一一對應到後天八卦圖中。那麼這一小節,我們探討一下地理,也就是九州的概念。在古人的眼中,有大九州和小九州的觀念。大九州將全世界分為九州,中國屬於其中一州。大九州的概念由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首倡,隨後在《淮南子》中有其記載。
  • 八卦圖蘊涵著許多迄今不為人知的秘密—論先天八卦圖
    按先天八卦圖的相對位置,先天八卦可分成三個周期。第一周期:從坤卦左行,表示東至一陽初升,從北方而起,從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陰初生,從南方而起,這一周期由八卦圖的最內圈,即由卦的初爻組成。這寒暑的變更,表示太陽在一年內的周期運動。第二個周期:由八卦的中爻組成,半圈陽爻象徵太陽從東方升起,經南方而到西方;半圈陰爻表示黑夜時分,太陽已經落山,這是太陽在一天內的周期運動。
  • 易經,教你如何看懂八卦圖!下
    昨天我用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跟大家分享了下八卦的演變,今天我繼續說說這八卦圖。文字版八卦圖如圖大家可以更清晰的看出來八個卦的方位跟卦象,至於中間的太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究下!不過根據易經所說的(卦)字小編理解卦字的右邊「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豎杆子,右邊那一點是太陽的影子。
  • 「太極八卦圖」,或是外星智慧留給地球人的飛碟製作書
    產生在七千年前的《太極八卦圖》,以其獨特的外觀、詭秘的內涵,成為中華神秘文化的起源。幾千年來,眾多的學者、智士從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角度對它所做出的極力闡述,造就了《太極八卦圖》涉及範圍廣泛幾乎無所不在的特點。古時涉及萬事、萬物、生死、長消、勝負、苦樂、陰陽,近代波及哲學、宇宙、天文、地理、數學、生物、醫學,近幾年又產生出了一些太極專利。
  • 後天八卦圖的由來和含義
    後天八卦圖,相傳是由周文王發明的,所以又叫文王 後天八卦圖。文王后天八卦圖,是以洛書九宮為基礎,按照北半球黃河流域 為中心華夏民族的生活環境而設計的。圖示如下:《周易說卦傳》中對此有詳細的解說,我們在(四)時空統一論」一節中已經引述過,這裡不再 重複。這個象數理模型,從天文、地理、時間、空間各個角度模擬了中 華民族生存的客觀環境。
  • 從八卦圖中看地支藏幹
    八卦圖由八天幹和十二地支加四隅卦構成即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和子醜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加巽坤乾艮。子午卯酉為四正卦,四正卦兩邊配天幹;四隅卦兩邊配地支。1、四正卦子午卯酉藏幹是順時針緊鄰的天幹。中氣是八卦圖地支貼身的天幹,沒有貼身的天幹就是背著四隅卦,數到第八位的天幹即是藏幹,排在後面的天幹是餘氣。數到第八的就是地支三合五行的天幹。
  • 書法中的各種矛盾關係就像太極圖和八卦圖
    黑與白構成了千變萬化的書法黑白世界,這一特點和古代的太極圖及八卦圖很類似。書法中的矛盾關係就是太極的陰陽關係,矛盾的雙方誰也離不開誰。伏羲先天八卦圖按先天八卦乾坤、艮兌、震巽、坎離兩兩對待,每一對中都含有順逆、奇偶、陰陽,即陰中含陽,陽中含陰,陰陽錯綜交變,這就是先天八卦方位圖中的矛盾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是八卦本著陰陽消長,順逆交錯,相反相成的宇宙生成自然之理,書法中各種對立的矛盾也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書法家在通過處理矛盾關係,在不斷地變化中創造出氣韻生動、豐富多彩的書法之美
  • 六龍爭霸3D八卦圖陰陽詳細走法全解大全
    六龍爭霸3D八卦圖陰陽怎麼走?六龍爭霸3D八卦陰陽玩法詳解!今天安趣網小編就為各位六龍爭霸3D玩家帶來了,六龍爭霸3D八卦陣陰陽走法大全,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可要看好了!  所謂的八陣圖其實主要分成了八個卦,分別是乾、巽、坎、艮、坤、震、離、兌八個,又叫八個陣;在每一個陣圖中小夥伴們會發現在加屬性那一排下來,在最後面多了一個陰陽;那麼怎麼破呢?
  • 中國古代故事:人類的始祖,伏羲氏與「八卦」的淵源
    伏羲氏又叫厄犧氏,相傳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華夏太古三皇之天皇,與女蝸同被尊為人類始祖。關於他的出生,有這樣一個傳說。伏羲氏有很多發明,他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又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但他最重要的發明是創造了八卦。關於伏羲發明八卦的經過,(易·繫辭下)是這樣記載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一分鐘學會周易八卦圖,懂乾坤曉陰陽
    (音gèn,山;方位名:東北方;姓;止,靜止;堅固,堅硬;艱難) 巽(音xùn,古同「遜」,謙讓恭順) 兌(音duì,今字作悅,本義:喜悅;兌為口,說也;通「銳」,鋒利) 有很多好奇者都看過,但不一定了解太極八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