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流傳下來兩幅神奇的圖,一幅叫先天八卦圖,另一幅叫後天八卦圖,據說,在宋朝以前並沒有實物圖傳下來,但在古代文獻有詳細的文字記錄,乃是宋朝術圖易學家陳摶(一說邵康節)根據《周易.說卦傳》將圖複製出來的。
其先天八卦圖乾上坤下、離左坎右,兌居左肩、巽居右肩,震在左腳、艮在右腳,八卦對應八象,而後天八卦對應八方,卦序與先天八卦不同,後天八卦根據先天八卦推演而來,這個觀點基本無爭議,爭議的焦點是:先天八卦根據什麼畫出來的?這一爭已經爭了幾千年。
傳說,先天八卦圖乃遠古時代的伏羲所創,距今七八千年乃至上萬年,古今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先天八卦圖根據河圖洛書而畫,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是《周易》,《周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但精研術圖的學者會發現,從數理邏輯來講,其實先天八卦圖與河圖洛書沒有任何聯繫,僅僅是一個神話傳說而已,神話傳說怎可當作依據?況且《周易》只說了十個字。
關於伏羲畫八卦的依據,觀點很多,最有可信度的應該只有兩種,一是根據陰陽和三才畫出八卦,二是根據自然現象和規律畫出八卦,但筆者以為,陰陽和三才是古代很成熟的哲學概念,文王推演後天八卦肯定以此為依據,但伏羲遠古時代是漁獵部落,古代哲學在當時恐怕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高度。
《周易.繫辭》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與地為兩儀,天地日月則為四象,冬至和夏至為兩儀,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則為四象,古人發現大自然的規律: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有天必有地,有日必有月,有冬天必有夏天,有春天必有秋天,一分為二再分,則得四象矣,四象再分則得八卦矣,有天地、有日月,有風雨、有山雷,八象備矣。
事物發展的規律都是由初級向高級發展,先天八卦應該是古人長期觀測自然現象總結出的規律,當初並不是用以佔卜,直到文王推演出後天八卦,才真正具備了佔卜的功能,先天八卦不會是一夜之間完成的,應該是先有一個雛形,到了伏羲時代,伏羲氏將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