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裡的宇宙

2020-12-08 騰訊網

  不妨就來扒扒漢字的起源。

  浪漫的說法,漢字是由皇帝的史官倉頡創造的。

  倉頡這個人形象本身就極富浪漫情懷。

  《春秋元命苞》裡說他「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

  「龍顏」是什麼樣子,若非親眼所見,單憑語言已經無法描述了。「四目」就是重瞳,即一目兩眸,它在上古神話裡是一種吉相,意味著富貴與吉利。

  假若雙目已能看破世事,那麼四目,就更是人中之聖。史書中記載的重瞳者,除了倉頡,還有人們熟悉的此處霸王項羽、南唐後主李煜。

  睿德之人又生而能書,更是天降奇才。他用他與生俱來的好頭腦與罕見的重瞳觀察、打量著世間萬物,從「鳥獸之跡」、「天地之變」、「奎星圓曲之勢」、「龜文」、「鳥羽」、「山川」的形態與運行規律得到了靈感,創造出了一些足以讓天地震動、鬼怪嚎哭的靈物。

  天地為何震動?因為造化的秘密從此洩露;鬼怪為何嚎哭?因為它們再也無法躲藏,在世間為非作歹了。

  與此同時,那些曾經僅憑結繩記事、刻畫符號、迎著狂風的呼喊和與天通靈的舞蹈也表達不了千分之一的喜樂哀愁怨,也終於得到了釋放。

  從此,國人頭一次,擁有了記錄情感、表達自我工具——漢字。

  也由此可見,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字,有著多麼深刻的浪漫情懷。

  理性的說法,漢字在其漫長的起源過程中,的確有著與神話相似的誕生軌跡。

  甲骨文,作為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並不是中國最早的文字。在它之前,一定還有很多稚嫩、簡單的文字符號存在,並且,這些符號,要麼是代表了人與人交流時最基本的指示,要麼就是直接從萬物的形象特徵中來,所謂「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這與「倉頡造字」時「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有異曲同工之處。

  人類的智慧,太需要大自然的啟發了。

  不如說,人類的文明,從某種程度上,就是從對大自然的觀察、模仿、改良的過程中,發展壯大的。

  人類將宇宙萬物的智慧引用到自己的造物之中,才會有工業時代誕生的汽車、輪船、飛機、火箭,才會有資訊時代誕生的通訊、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模仿人)。然而,那些人文的東西常常容易被忽略,即使它們才是萬物更加直接的啟示。

  比如,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比如,畫,梵谷的《星月夜》。比如,漢字,若要說漢字帶給人的啟示,那就太多了。

  漢字總數幾萬個(各種字典收錄數量不同,比如1990年徐仲舒主編的《漢語大字典》,共收字數為54678個),如果每一個字的啟示和智慧都要知道,那麼這輩子也別想了解完。如今國人只要認得3000個字以上,就能應付市面上99%的書面表達。但3000個字,依然是個大數字。

  好在有一本《赳赳說千字文》。《千字文》是由南北朝的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簡化前無一字重複)組成的韻文,是一部功德無量的偉大經典。

  用《赳赳說字》主講人、前《新周刊》總主筆胡赳赳的話來說,它「幾乎沒一個句子裡都蘊藏著典故,通篇見地、境界很高,有傳統文化的魅力」,「它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它成為書法家們最愛謄寫的名篇之一」。

  漢字那麼多,人生那麼短,要想識得漢字裡的智慧,就識這些能讓人們受益一生的字就行了。

  「一字一智慧,字中有乾坤」是《赳赳說千字文》這本書的精神之源。乾為天,坤為地,天地即為宇宙萬物。

  漢字裡真的蘊藏著宇宙萬物嗎?當然不可能。但轉念一想,漢字正因宇宙萬物而生,那麼,漢字本身就帶著宇宙萬物的遺傳物質。我們識字,同時也是在宇宙萬物中遨遊。

  《千字文》一上來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創始之初,我們識字,不妨也由此開始……

相關焦點

  • 漢字叔叔:嬉皮士、宇宙與中國字
    理察 · 西爾斯,花了近10年時間建立漢字字源網,因此在中國社交媒體走紅,人稱「漢字叔叔」。在意外成為「漢字叔叔」之前,理察 · 西爾斯曾是一心逃離閉塞的家鄉小城的叛逆少年,花30萬美元掃描古漢字字形的怪人,租住在10平方米簡陋房間裡的失業老人。他說自己是一個要用一生了解宇宙秘密的嬉皮士,漢字不過是他的眾多興趣之一。
  • 單子論與漢字:萊布尼茨與中國
    1萊布尼茨最著名的著作是《單子論》,他認為,單子(monod)是最小的實體,也是最簡單的實體,不可再分,一個單子可以是一個靈魂,宇宙就是由單子構成,神就是最核心的最高級的單子。就像單子論中,每一個單子自身是整體,又反映著整個宇宙。而單子是上帝的反映,正如理是道或太極的反映。且不說萊布尼茨對朱熹的「理」理解得是否正確,單單就理解的深度而言,萊布尼茨對朱熹的理解已經超越了與他通信介紹中國的神父,甚至比很多中國人對朱熹的了解都深刻,這也許是同為哲人的惺惺相惜吧。萊布尼茨對漢字的喜愛,也基於他的哲學思想。
  • 日語裡五個常見漢字的生僻讀音
    各位同學好,今天老師想談一談日語裡常見漢字的讀音問題。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讀音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但不管是哪種,讀音都不是唯一的,有些訓讀的單詞,漢字後的送假名不同,意思和讀音也不同。下面老師想介紹五個特別常見的漢字的生僻讀音,據說這些詞99%的人都會讀錯,看看你認不認得吧!開かる「開」這個字我們並不陌生,常見的詞有「開(あ)く」和「開(あ)ける」這一組,就是表示「開」,比如:ドアが開いている。 門開著。
  • 廢除漢字後,韓國這次徹底輸慘了
    漢字在唐朝時,開始傳遍朝鮮、韓國、日本甚至東南亞的越南等國。事實上這些周邊國家,全都歸屬於漢字文化圈,是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受日本人蠱惑,「宇宙第一強國」韓國執意廢除了漢字,結果還沒等自己的文字「母雞變鳳凰」,韓國就已經飽嘗苦頭了。現如今,韓國人壓根兒看不懂史書刑法,更悲催的是,往昔幾千年的歷史文字記錄,所有的歷史遺蹟,所有的科技,文化都被毀於一旦。
  • 漢字魅力無限——著名文字學家、理論家路清
    路清文學作品欣賞 《字是一切的紐帶》 字是人類和自然、和一切萬物的紐帶,包括和宇宙的紐帶把這一切都藏在字的夾縫裡,留給後人自己去尋找和開啟智慧的光明。 字是一部天書,都是天體的能量和天地靈魂的顕示。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字裡面找到答案,今天只是我們不相信罷了。 今天誰又會想到,我們的點點滴滴都是字的顕露。我們都說喜歡字,既然是喜歡字,就要愛上字。你喜歡字,當然字也喜歡你。我們既然喜歡字,就不能給字丟臉。
  • 寓意最好的10個漢字,你的名字裡有它嗎?
    寓意最好的10個漢字,你的名字裡有它嗎?中華上下五千年,在歷史長河中,漢字不斷豐富發展,留下了許多精粹,寓意最好的10個漢字,也許就在你的名字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大概是世界的共識,而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以及載體,是最特殊,最有價值的符號。寓意最好的漢字,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衡量標準,所以孰好孰壞並不能找到一個標準答案,暫且說說最近熱門的漢字。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雖然少,但痴迷漢字的外國人可不少。有一個理察.希爾斯的美國人痴迷漢字20年,創建了字源網,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其對漢字的痴迷令人動容。世界上有很多熱愛漢字的外國人,他們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漢字,每天在網上討論漢字的構造和寓意,樂此不疲。還有很多外國人把漢字刺在身上,認為漢字很神秘,像神秘學中的符號。
  • 木活字印刷、挑戰甲骨文 寓教於樂打開漢字之門
    木活字印刷、漢字大富翁遊戲、挑戰甲骨文……寓教於樂 打開漢字之門王淑晨人體拼成漢字、通過漢字猜成語……坐落在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的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漢字愛好者體驗漢字遊戲大家膚色不同、年齡不同、所在的國家不同,但置身於這座體驗園時,都被漢字世界所吸引。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體驗園中,「巧拼漢字」展板上用磁鐵做成的漢字筆畫靜靜地躺在田字格裡。在「口」字展板前,兩名外國女孩正比劃著組漢字。擺好筆畫,便喊同伴拍下與漢字的合影。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而日本仍在本民族文字體系中保留著漢字。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裡,東亞漢字圈的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共享著漢字書寫系統。而現在仍在國家層面上使用漢字的,只剩下中國和日本。「從4世紀漢字傳入日本到今天,漢字在日本列島使用了1700多年。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長什麼樣?另類視角看漢字
    大部分留學生都表示:【漢字很複雜難寫】來自波赫的威力表示:「漢字超難寫」;來自匈牙利的李可認為:「漢字像『憤怒的貓抓』,感覺漢字很複雜,字字不能區別」;而越南的段維孟覺得:「漢字看起來像ロロ千百年來的風俗禮儀,社會結構、倫理道德、哲學思考、審美意識——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幾乎都隱藏在一個個漢字對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畫、概括和美化之中。」漢字的演化,其實就是中國民族的整個文明史。
  • 漢字的發展史
    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 漫談漢字、漢語、信仰
    漫談漢字、漢語、信仰賴恩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多彩的文化,特別是在漢字上的創造,更是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漢字作為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遞文化、思想極其重要的語言工具,在中華民族的文化、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可事實上,我們如今所見的繁體字,早已在歷史裡被多次簡化過,並非數千年前那「原汁原味」的繁體字。倘若讓我們日常使用那些古老的繁體字,估計誰都會叫苦連天,不再如此「崇古媚繁」了。儘管指事字的發展突破了象形字的局限,讓文字的進程邁前了一步,但能造出來的字依然有限;但幸運的是,在「象形到表意」的這個過程裡,人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於是「會意字」就順勢而生了: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或指事字合二為一,把它們的意義結合成一個新的意義。
  • 花式「玩」漢字、潛心探字源,他說:每個漢字都蘊藏著中華文明的...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表意是漢字外在最精美的部分。」1月19日的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徐州技師學院副教授劉志賢開啟他的《國潮漢風:二十四節氣裡的中國漢字》第一課《大寒節氣:漢字的前世今生》。課後,同來的書法家們為聽眾現場書寫贈送了甲骨文春聯。
  •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2012-11-26 16:52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漢字和英語的較量:漢字具有精準、自由和智能化優勢!
    最近發了幾篇討論漢字的文章,很多人說漢字多義字太多,不精確,容易產生歧義。其實一個字有多重意思,本身就是「漢字」的優勢所在,「漢字」的多義並不影響漢字的精確性!今天就繼續拿英語試刀,用英語的亡魂展現漢字的「精準」!
  • 不存在「科學革命」,實際上是「漢字革命」
    想想窮山溝裡的土話是什麼樣子,它們就是什麼樣子;即使憑藉印刷術而形成「文字」,也不可能被用於書寫文學、科學和哲學等!內華達大學教授丹妮絲·蒂勒裡寫道:在17世紀中後期,自然哲學的研究與語言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7世紀的自然哲學家也都明白語言的重要性,這是他們所面對的認識論的挑戰。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