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青島當地舉辦的「漢字之星」聽寫大賽進入半決賽。現場參賽者儘管都是每個學校選出來的優秀代表,但有些常見的漢字還是難倒不少人。記者調查了解到,漢字聽寫入職者不如在校生,大學生不如中學生,隨著電腦打字代替手寫,書寫能力下降成普遍現象。專家認為,聽寫大賽只是治標,重視漢字還應從重視傳統文化開始。
現場>> 常用字看著熟悉卻寫不出來
12日,青島「漢字之星」大賽半決賽在青島26中舉行。大賽分為漢字聽寫和漢字應用兩部分。如果漢字書寫失敗,即被淘汰,沒有資格參加第二輪答題;漢字應用包括組詞、成語、同音字、筆順、硬筆規範漢字書寫、軟筆書法臨摹。
「qí,指田園中分成的小區。」在高中組漢字聽寫部分比賽階段,主持人念完題目後,一所職業學校的學生開始答題。半分鐘過去了,這名學生沒有在規定的時間裡寫出這個「畦」字,得了零分。
不過,有的參賽學生寫出來了,組詞卻遇到了困難。如寫出一個含有「夙」的成語,不僅難倒了臺上的參賽選手,臺下不少學生也想不出來。在組詞階段,也有學生將「恣意妄為」寫成「肆意妄為」。
「有些字就是容易搞混,看著熟悉,寫起來困難。」青島3中一名高二學生小劉稱,他就把「稽查」的「稽」字寫錯了,「我把它的右半部分寫成『嗜』字的右半部分了。」
調查>> 大學生多不用筆,寫字還不如高中生
「其實高中以前還算好的,因為他們平時手寫比較多。大學生和已經工作的,提筆忘字現象才最嚴重。」青島58中的學生在當天的三輪比賽中,獲得兩輪的冠軍,參賽學生表現不錯。不過,帶隊的魏老師坦言,從整體來分析,學生書寫的規範性和準確率還是有待提升。
據調查,隨著電腦的普及,學生寫字規整度和正確率隨著年齡的上升呈下降趨勢,記者隨機讓一所高校的30名大三學生書寫「稽查」、「頹廢」、「夙興夜寐」3個詞,完全寫對的僅有15名學生,而且不少學生的字寫得歪歪扭扭,與參加聽寫比賽的高中生相比差得很多。
「現在我們電腦用得多了,有的字真的會認會拼,不會寫。」一名大三學生小呂說,大學裡的老師上課多用PPT講課,他們做筆記也不如上大學前多,下課後直接把老師課件拷貝走。同樣,他們的作業也多是通過電腦完成,然後發送到老師郵箱。
一位已經畢業7年、從事文案策劃工作的劉女士認為,從工作的性質和效率方面考慮,她的手邊離不開電腦。「用電腦多了,手寫自然少了,寫起來也就生疏。估計現在讓我聽寫,肯定不如一個高中生。」
觀點>> 閱讀量減少也是書寫退化重要原因
2013年,央視一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引發了人們對「漢字危機」的熱議。不過,對於「漢字危機」的說法,專家們也有不同的看法。
青島大學漢語言學院教師劉鳳霞認為,2000年以前畢業的大學生,基本都是用筆書寫,其書寫功底、規整度也較好。現在是手機、電腦時代,給國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使得漢字書寫能力退化。「另外,一個人閱讀量和詞彙量的減少也是影響漢字書寫的重要因素。」
在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孟華看來,漢字是表意文字,如今鍵盤輸入是拼音編碼,其特點就是注重音,不注重字形,拼音輸入選擇漢字,省略了書寫的環節,時間長了對字形的記憶就很模糊。在他看來,「提筆忘字」只是漢字危機的一種現象,寫字難看、外來語衝擊、網絡語泛濫等,是更嚴重的危機。
另外,孟華認為,要重視漢字,不僅僅是通過「聽寫」這個方式,這治標不治本。「漢字有其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還是藝術、歷史和文化的統一,有著形音義之美。」孟華說,要在復興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復興漢字,引起國人對古代文化、文字的興趣。 文/片 本報記者 李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