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很多文字都用字母,為何我國能成功保住獨創的漢字?
文/凝結論史
大家通過電視媒體可以發現,各個國家的文字語言有自己的特點。在很多街頭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外國人覺得漢語和漢字是特別難的東西,我們或許見過能說很流利漢語的外國人,但是很難見到漢字寫得方方正正的外國人,這就說明,漢字是一門學問。大家能發現,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文字基本已經被字母化,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會覺得單詞很難背,其實據統計,漢字才是讓很多外國人頭疼的噩夢。全球很多文字都用字母,為何我國能成功保住獨創的漢字?
想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就先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對於中國的來說,我們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很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我們能夠對古代的歷史如此了解,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漢字。現在亞洲的一血國家還保留著自己的書寫體系,這些國家的文字很多又都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但是對於很多歐美國家和曾經是殖民地的國家來說,已經是嚴重拉丁字母化。
直到今天,很多外國人都會像我們抱怨英語一樣抱怨漢字的晦澀難懂,因為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很多不同的意思,有些可能在一句話中改變幾個字就成了另一個意思,這些東西令他們很頭疼。漢字有其特殊的文化魅力,其實生活中常用的也沒有多少,外國人只要掌握這些漢字,平時的生活就不成問題。
漢字的作用不再於它數量的龐大,而在於它能夠用簡單的符號組合表達出各種豐富的含義,也就是說只要掌握這些常用的漢字或者漢字的組合就能與人正常交流以及閱讀一本喜歡的書。而對於英文單詞來說,它們的含義很多都是固定的,所以在使用時就會麻煩很多。第一本英文詞典只有幾千個單詞,可是四百年後的今天牛津詞典中已經有一百二十萬個單詞。
其實漢字的延續不是一帆風順的,它也曾經面臨著字母化的危機。第一次是近代,很多人在接受了西方文化之後,想要去漢字使用字母,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直到建國後,我國推行簡化漢字,這一想法才取消。第二次是人類開始大規模使用計算機,這個時候拉丁字母是輸入法必須要用的工具,但是漢字是方塊字沒辦法滿足這個條件。
在這個時候,五筆輸入法的發明者王永民實現了漢字與字母案件的成功對接,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而不是靠那些假專家教授的嘴說出來的。漢字與拉丁字母成功結合的這一範例也說明文化是可以相互借鑑交流學習的。在科技的作用下,把很多人心中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這是科技的作用,更是人類的智慧,。漢字之所以直到現在仍然能保持這麼大的活力,離不開人們的努力和付出。有了這麼多人對漢字的重視,它才能在文字字母化的今天仍然保持這樣鮮活的生命力。
你們喜歡這樣的文章嗎?記得關注、點讚、分享哦!想說的話就寫在評論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