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很多文字都用字母,為何我國能成功保住獨創的漢字?

2020-12-04 百家號

全球很多文字都用字母,為何我國能成功保住獨創的漢字?

文/凝結論史

大家通過電視媒體可以發現,各個國家的文字語言有自己的特點。在很多街頭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外國人覺得漢語和漢字是特別難的東西,我們或許見過能說很流利漢語的外國人,但是很難見到漢字寫得方方正正的外國人,這就說明,漢字是一門學問。大家能發現,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文字基本已經被字母化,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會覺得單詞很難背,其實據統計,漢字才是讓很多外國人頭疼的噩夢。全球很多文字都用字母,為何我國能成功保住獨創的漢字?

想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就先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對於中國的來說,我們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很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我們能夠對古代的歷史如此了解,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漢字。現在亞洲的一血國家還保留著自己的書寫體系,這些國家的文字很多又都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但是對於很多歐美國家和曾經是殖民地的國家來說,已經是嚴重拉丁字母化。

直到今天,很多外國人都會像我們抱怨英語一樣抱怨漢字的晦澀難懂,因為同樣的一句話,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很多不同的意思,有些可能在一句話中改變幾個字就成了另一個意思,這些東西令他們很頭疼。漢字有其特殊的文化魅力,其實生活中常用的也沒有多少,外國人只要掌握這些漢字,平時的生活就不成問題。

漢字的作用不再於它數量的龐大,而在於它能夠用簡單的符號組合表達出各種豐富的含義,也就是說只要掌握這些常用的漢字或者漢字的組合就能與人正常交流以及閱讀一本喜歡的書。而對於英文單詞來說,它們的含義很多都是固定的,所以在使用時就會麻煩很多。第一本英文詞典只有幾千個單詞,可是四百年後的今天牛津詞典中已經有一百二十萬個單詞。

其實漢字的延續不是一帆風順的,它也曾經面臨著字母化的危機。第一次是近代,很多人在接受了西方文化之後,想要去漢字使用字母,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直到建國後,我國推行簡化漢字,這一想法才取消。第二次是人類開始大規模使用計算機,這個時候拉丁字母是輸入法必須要用的工具,但是漢字是方塊字沒辦法滿足這個條件。

在這個時候,五筆輸入法的發明者王永民實現了漢字與字母案件的成功對接,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而不是靠那些假專家教授的嘴說出來的。漢字與拉丁字母成功結合的這一範例也說明文化是可以相互借鑑交流學習的。在科技的作用下,把很多人心中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這是科技的作用,更是人類的智慧,。漢字之所以直到現在仍然能保持這麼大的活力,離不開人們的努力和付出。有了這麼多人對漢字的重視,它才能在文字字母化的今天仍然保持這樣鮮活的生命力。

你們喜歡這樣的文章嗎?記得關注、點讚、分享哦!想說的話就寫在評論裡吧!

相關焦點

  • 全球大多文字已被字母化,為何只有中國漢字能一枝獨秀?看完秒懂
    導語:全球大多文字已被字母化,為何只有中國漢字能一枝獨秀?漢字獨一無二的特徵人類歷史上,曾經或現在存在很多種不同的文字,但都可以歸納為兩大流派,一是表音文字,二是表意文字,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文字,漢字卻是表意文字。
  • 美國人:中國人和世界格格不入,只有中國人保住了「漢字體系」
    世界上其實有很多的語言體系,而每一個語言體系其實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有些語言體系可能一直都有在發展,而有的語言體系可能就被中斷了,然後就沒有再發展了,而這也造成,並不是每個國家的人都是一直使用的一個語言體系。
  • 為什麼很多文字語音都是拼音組成,而象形字只有中華文明的漢字?
    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為什麼很多文字語音都是拼音組成,而象形字只有中華文明的漢字?首先我要說人類的發展是從非洲開始的。也就是擁有十幾萬年歷史的智人。世界上人沒有人種之分,只有亞種之分。黑白黃種人之間可以互相通婚,產下後代可以繼續生育。人種之間是不可能生育,即使生育了,也不會繼續繁殖。好比騾子是驢和馬的孩子,但騾子是不能再生育的。
  • 英文字母已成現代中文一部分,爭論漢字編程還是英文編程已無意義
    同理,對現有的高級語言,我們也可以用「漢字」進行重新設計,無非是把英文指令改成漢字指令而已,其實中國早就已經開發出可以用漢字編程的軟體,但是為何沒有成為流行?因為沒有必要。用英文編程並不比用漢字編程難。
  • 日本有自己的文字,為何這部正史用漢字書寫?看強大繁盛的吸引力
    上面這段描述開天避地的語句,不論從文字,還是從內容,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出自中國的古典文籍。其實不然,它是成書於1300年前的日本,是日本流傳至今最早的正史----《日本書紀》。這部書不僅通篇用漢字寫成,而且內容上深受我國古文典籍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早於它900多年成書的《準南子》。既然是日本「最初之國史」,為何行文不用日文,而用漢文呢?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實際上,人類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後來象形文字不斷出現一些表音的結構,於是開始向字母文字過渡。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近日西方某論壇上討論起東亞的虎文化,並談到了老虎額頭上的花紋與漢字「王」的關係,外國人感到很神奇,中國人居然能從老虎身上獲得靈感創造出「王」這個字,這個漢字造的太好了,老虎是力量的象徵,用它額頭上最明顯的符號作為文字,如同西方的家族紋章,這簡直是天才的創造!
  • 世界文字史〔關於漢字為何沒有被表音文字取代的淺顯剖析〕
    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需要注意的是,如同拉丁字母一樣,漢字並非漢語專有,漢字不僅可作為漢語的書寫用字 ,也被用於書寫日語、韓語、越南語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
  •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2018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1月9日電 (記者 鍾旖)「漢字出徵全球行」活動9日在重慶啟動,該活動將以漢字文化為載體,面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屆時,由重慶科研機構研發的26個英文字母解構漢字系統將落地海外漢語學校和培訓機構。
  • 文字背後的未來世界:世界五大文字系統,漢字排名第三!
    40%都使用拉丁字母系統構建其文字。2、婆羅米字母系統婆羅米字母,目前使用人口第二多的字母系統,形成於公元前6世紀左右,由古印度人所創,源自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腓尼基字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文字系統,可與中國漢字相媲美。中國古籍上所說的「梵文」就是婆羅米字母文字。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我國現存最早的刻符是八千年前的賈湖刻符,就目前發現來看,這種刻符的數量較少,處於文字的萌芽狀態。刻符除了表達具體的事物,也用來表達抽象的含義,像數字、方向等,八卦的陰爻陽爻便具有刻符的性質,用來表達抽象的陰陽。2、圖畫與符號的結合是文字發展中的第一次飛躍,是文字萌芽階段的重大進步。
  • 當漢字筆畫邂逅英文字母 「漢字慧」讓老外也能輕鬆掌握中文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 實習生 李茂佳致力於讓外國人用母語輕鬆掌握中文,通過解構漢字筆畫、筆順,類比字母形態等方式,把每個漢字的筆畫轉換為與之高度相似的英文字母。作為本次雙高賽的參賽者,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帶了一種名為「漢字慧」的獨特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每個漢字都能解構重組為英文字母的組合。這樣一來,對於從小接觸英文字母的人群來說,學習漢語就容易得多。」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曉明介紹,經歷十餘年時間,「漢字慧」現已成功解構了8105個漢字,基本涵蓋了日常高頻用字。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寫2篇奇文諷刺,全文一個讀音
    不可否認的是,文化之所以能在久遠的時光中流傳下來,文字在其中發揮出了巨大作用。而中國在五千年的歲月中,文字也經歷了數次的變革才最終形成如今的模樣。對於漢字的起源,人們普遍認為是在黃帝時期,倉頡所創造出來的象形文字開啟了文字的變革,這些漢字幾乎都是根據事物的形態來創造的。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漢字演變畫作如此之多的文學家,隨便一個都能稱之為名垂千古的人物,為何要廢除漢字?,源於漢字,於是這場浩浩蕩蕩的運動開始了,譚嗣同直言「盡改漢字為拼音文字」,劉半農更是表示「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有文化的人都這樣說了,沒文化的人自然也沒話可說,於是這場運動最終確實實現了初步的成功。
  • ...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徐義華:漢字作為表意文字...
    來自全球的知名理論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展開集中研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義華通過對表意文字系統與記音文字系統比較,闡釋了漢字作為唯一還在使用的官方表意文字系統,具有獨立性,以及漢字在文化傳承和傳播方面的獨特優勢,而這種優勢是記音文字所難以具備的。
  • 漢語拼音 60 年:是什麼助推了漢字的拉丁化,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何改變?
    這一切,還是需要從「如何讓每個中國人用上計算機」開始說起。1、為何五筆先於拼音得勢?五筆由漢字校對照排機研究員王永民歷經 5 年、於 1983 年發明。這種技術通過拆分漢字的字形,並與鍵盤上的拉丁字母配對,三個拉丁字母就能夠輸入一個特定的漢字。
  • 從腓尼基字母到滿文:絲綢之路上的文字流變
    漢字、漢語與拼音文字的相容性不太好,拼音文字很難區分漢字的四聲,更何況粵語方言有九聲,吳語方言有七聲。此外漢字中還有很多同音字,這都增加了以拼音文字表現漢語的難度。但中國人使用甲骨文的動機和蘇美爾人等是一樣的,都是希望把人的語言化為一種符號。這種符號可以傳給同時代的他人,也可以傳給後人,從而使人的記憶可以超過個體生命的極限,一群一群地傳開來,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
  • 王希明 |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
    簡單點說,表音文字是記錄音的,表意文字是記錄意義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學過英語,比如「山」這個意思,英語用「mountain」來表示,這個單詞是記錄發音的。而我們的漢字「山」,一看就能猜出是什麼意思,這個字形是表示意義的,和shan這個讀音沒有必然的關聯。
  • 趙元任曾用同音奇文反對漢字拼音化,讓其他學者無話可說
    形意文字在本質上是一種圖畫符號,依靠筆畫符號在平面上的有序排列來記錄信息,能體現出豐富而抽象的文化含義,表達語音只是次要作用。 看到一個漢字即使不認識,也不曉得讀音,但是,根據字體結構和偏旁部首,完全能推斷出這個字表達的意思,甚至猜出讀音,這是漢字最大的優勢。 另一種是「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主要代表有拉丁文和阿拉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