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全球大多文字已被字母化,為何只有中國漢字能一枝獨秀?看完秒懂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跪舉火把虔誠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倉,古人象形聲意辨惡良……這是一首叫《生僻字》的歌曲歌詞,彰顯了漢字獨一無二的歷史和藝術。
漢字獨一無二的特徵
人類歷史上,曾經或現在存在很多種不同的文字,但都可以歸納為兩大流派,一是表音文字,二是表意文字,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文字,漢字卻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使用字母表記錄語言,形成文字,無論多麼複雜的語言都由特定數量的字母組合而成,無非是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不同而已,比如使用最廣泛的英語,都由26個發音不同的字母組成,每個字母不能表達完整意思,必須組合成詞語。
表意文字使用圖形符號記錄語言,形成文字,每個符號都可表達一個完整意思,但卻不能或不能單純用於記錄語音,比如中國漢字中的任何一個字均可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但同音不同意的字很多,無法通過發音來辨別不同。
表意文字是人類文字萌芽時期的產物,很多文明古國都曾使用表意文字,但後來各國表意文字逐漸都被表音文字同化,只有中國仍在大規模大面積使用表意文字——漢字。
為什麼表意文字被表音文字同化?
表音文字只用少量的字母便可以勝任記錄複雜語言文字的任務,易於學習,方便使用,具有客觀可操作性,可以與數字形成對應關係,方便計量和排序,實用性很強。
表意文字結構複雜,表意模糊,主觀性強,客觀性差,不容易量化和排序,因此在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漸被表音文字同化,中國古代以數學為核心的理學工學發展落後於西方,而以語言為核心的文學卻十分輝煌,很大程度跟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區別有關。
計算機語言使用表音文字(英語),不使用表意文字(漢語),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惟獨中國保留了表意文字?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能獨善其身,完美保留了表意文字,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中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地理位置特殊,西面是青藏高原、戈壁沙漠,北面是蒙古高原、荒漠隔壁,東面是茫茫大海,南面也是大洋高原,這種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使得漢語與其他文化相對隔離,與其他語言文字相對獨立,交流融合比較少,不易被同化。
2,中國相對先進的人文優勢
中國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相對其他國家始終比較先進,即便發生對外文化交流,由於中國的文明優勢,更多是被其他文明仰慕、學習和效仿,中國很少主動學習和模仿其他文明,儘管中國歷史上屢次遭受外族徵服,比如五胡亂華、蒙古、滿清等,但中華文明以自己強大的融合能力,成功消納了其他文明,當然也包括文字在內。
3,中國相對統一的歷史環境
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並建立一系列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確保中國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能夠保持統一,即便有短期分裂,最終也重歸統一。歷史雄辯地證明,一個國家只有維持統一,其文明和文字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性。
綜上所述,漢字是中華文明的代表,是值得驕傲的歷史遺存,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義務珍惜和愛護。正如《生僻字》這首歌所唱:「現在全世界各地,到處有中國字,黃皮膚的人驕傲的把頭抬起,我們中國的漢字,一平一仄譜寫成詩。」
對此各位讀友們覺得呢?有什麼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歡迎分享關注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