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多文字已被字母化,為何只有中國漢字能一枝獨秀?看完秒懂

2020-12-04 不麻煩殿下

導語:全球大多文字已被字母化,為何只有中國漢字能一枝獨秀?看完秒懂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跪舉火把虔誠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倉,古人象形聲意辨惡良……這是一首叫《生僻字》的歌曲歌詞,彰顯了漢字獨一無二的歷史和藝術。

漢字獨一無二的特徵

人類歷史上,曾經或現在存在很多種不同的文字,但都可以歸納為兩大流派,一是表音文字,二是表意文字,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文字,漢字卻是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使用字母表記錄語言,形成文字,無論多麼複雜的語言都由特定數量的字母組合而成,無非是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不同而已,比如使用最廣泛的英語,都由26個發音不同的字母組成,每個字母不能表達完整意思,必須組合成詞語。

表意文字使用圖形符號記錄語言,形成文字,每個符號都可表達一個完整意思,但卻不能或不能單純用於記錄語音,比如中國漢字中的任何一個字均可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但同音不同意的字很多,無法通過發音來辨別不同。

表意文字是人類文字萌芽時期的產物,很多文明古國都曾使用表意文字,但後來各國表意文字逐漸都被表音文字同化,只有中國仍在大規模大面積使用表意文字——漢字。

為什麼表意文字被表音文字同化?

表音文字只用少量的字母便可以勝任記錄複雜語言文字的任務,易於學習,方便使用,具有客觀可操作性,可以與數字形成對應關係,方便計量和排序,實用性很強。

表意文字結構複雜,表意模糊,主觀性強,客觀性差,不容易量化和排序,因此在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漸被表音文字同化,中國古代以數學為核心的理學工學發展落後於西方,而以語言為核心的文學卻十分輝煌,很大程度跟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區別有關。

計算機語言使用表音文字(英語),不使用表意文字(漢語),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惟獨中國保留了表意文字?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能獨善其身,完美保留了表意文字,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中國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地理位置特殊,西面是青藏高原、戈壁沙漠,北面是蒙古高原、荒漠隔壁,東面是茫茫大海,南面也是大洋高原,這種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使得漢語與其他文化相對隔離,與其他語言文字相對獨立,交流融合比較少,不易被同化。

2,中國相對先進的人文優勢

中國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相對其他國家始終比較先進,即便發生對外文化交流,由於中國的文明優勢,更多是被其他文明仰慕、學習和效仿,中國很少主動學習和模仿其他文明,儘管中國歷史上屢次遭受外族徵服,比如五胡亂華、蒙古、滿清等,但中華文明以自己強大的融合能力,成功消納了其他文明,當然也包括文字在內。

3,中國相對統一的歷史環境

秦朝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並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並建立一系列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度,確保中國這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能夠保持統一,即便有短期分裂,最終也重歸統一。歷史雄辯地證明,一個國家只有維持統一,其文明和文字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性。

綜上所述,漢字是中華文明的代表,是值得驕傲的歷史遺存,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義務珍惜和愛護。正如《生僻字》這首歌所唱:「現在全世界各地,到處有中國字,黃皮膚的人驕傲的把頭抬起,我們中國的漢字,一平一仄譜寫成詩。」

對此各位讀友們覺得呢?有什麼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歡迎分享關注交流哦。

相關焦點

  • 全球很多文字都用字母,為何我國能成功保住獨創的漢字?
    全球很多文字都用字母,為何我國能成功保住獨創的漢字?文/凝結論史大家通過電視媒體可以發現,各個國家的文字語言有自己的特點。在很多街頭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外國人覺得漢語和漢字是特別難的東西,我們或許見過能說很流利漢語的外國人,但是很難見到漢字寫得方方正正的外國人,這就說明,漢字是一門學問。大家能發現,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文字基本已經被字母化,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會覺得單詞很難背,其實據統計,漢字才是讓很多外國人頭疼的噩夢。全球很多文字都用字母,為何我國能成功保住獨創的漢字?
  • 為什麼很多文字語音都是拼音組成,而象形字只有中華文明的漢字?
    大家好,小編是小悅懂生活的作者,此百家號不討論政治,不涉及敏感話題,定期的和大家分享一些大千世界的事情。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為什麼很多文字語音都是拼音組成,而象形字只有中華文明的漢字?首先我要說人類的發展是從非洲開始的。也就是擁有十幾萬年歷史的智人。
  • 英文字母已成現代中文一部分,爭論漢字編程還是英文編程已無意義
    同理,對現有的高級語言,我們也可以用「漢字」進行重新設計,無非是把英文指令改成漢字指令而已,其實中國早就已經開發出可以用漢字編程的軟體,但是為何沒有成為流行?因為沒有必要。用英文編程並不比用漢字編程難。
  • 26個英文字母解構8000漢字 「漢字出徵全球行」重慶啟動
    「漢字出徵全球行」是「中國印象」文化藝術嘉年華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已被國家文化部納入2018年全國40個「一帶一路」文化貿易與投資重點項目之一,也是重慶唯一入選項目。圖為漢字「合」被解構為「AO」。受訪者供圖圖為漢字「善」被解構為「KHKO」。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如今西方國家所使用的字母體系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被認為是當今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腓尼基人所發明的這套字母表奠定了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字基礎,使人們能更為容易地掌握閱讀與寫作的能力,成為了未來通訊的關鍵要素之一。腓尼基字母還不只是如今西方各國文字的鼻祖,事實上腓尼基字母同樣曾在亞洲廣泛傳播。
  • 世界文字史〔關於漢字為何沒有被表音文字取代的淺顯剖析〕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非漢語體系中,日本將部分漢字自行作簡後成為現在的日本新字體,韓國也制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朝鮮、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 文字背後的未來世界:世界五大文字系統,漢字排名第三!
    2、婆羅米字母系統婆羅米字母,目前使用人口第二多的字母系統,形成於公元前6世紀左右,由古印度人所創,源自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腓尼基字母,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文字系統,可與中國漢字相媲美。中國古籍上所說的「梵文」就是婆羅米字母文字。
  • 漢字是文字發展的主流,拼音文字只是支流
    文字在成熟之後,逐步開始了抽象化、線條化和筆畫化。所謂的抽象化,就是古文字在的圖畫因素逐漸降低,符號因素逐漸增加的過程,比如甲骨文的馬到大篆的馬,象形的因素明顯降低了。所謂的線條化,是文字的組成從形象變成線條,比如大篆的馬到金文的馬。所謂的筆畫化石子文字在的組成逐漸總結出一套通用於各個文字的基本筆畫,比如馬從小篆到隸書的變化。
  • No21: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世界之最及語言文字的兩標準
    一一誇美紐斯只有理解了的事物,人們才容易記憶它,掌握它。容易記憶的文字、詞彙,容易讀寫的文字、詞彙,才是優秀的語言文字!優異的語言文字更容易書書朗讀,更容易交流、傳播,也更利於創新、提高。表意文字的主要特徵是:①字難讀,書寫難;②容易識別,現代和古代的文獻和名箸一脈相承(在中國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就能讀懂中國的四大名著。這是西方一些語言學家不可想想的事);③漢字可以同音異讀(在中國全國各地對同一個字的讀音可謂「十裡不同音」。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近日西方某論壇上討論起東亞的虎文化,並談到了老虎額頭上的花紋與漢字「王」的關係,外國人感到很神奇,中國人居然能從老虎身上獲得靈感創造出「王」這個字,這個漢字造的太好了,老虎是力量的象徵,用它額頭上最明顯的符號作為文字,如同西方的家族紋章,這簡直是天才的創造!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
  • 漢語拼音 60 年:是什麼助推了漢字的拉丁化,我們的思維方式為何改變?
    五筆的發明者王永民認為:「當電腦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外人士曾有一大困惑——成千上萬的漢字,能夠進入只有 26 個字母鍵的計算機嗎?那個年代,國內外報刊上登出了『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是拼音文字的助產士』的文章,宣揚漢字『走進了時代的死胡同』,該『壽終正寢』了。」
  • 當漢字筆畫邂逅英文字母 「漢字慧」讓老外也能輕鬆掌握中文
    封面新聞記者 楊渝 實習生 李茂佳致力於讓外國人用母語輕鬆掌握中文,通過解構漢字筆畫、筆順,類比字母形態等方式,把每個漢字的筆畫轉換為與之高度相似的英文字母。作為本次雙高賽的參賽者,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帶了一種名為「漢字慧」的獨特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每個漢字都能解構重組為英文字母的組合。這樣一來,對於從小接觸英文字母的人群來說,學習漢語就容易得多。」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曉明介紹,經歷十餘年時間,「漢字慧」現已成功解構了8105個漢字,基本涵蓋了日常高頻用字。
  • 美國人:中國人和世界格格不入,只有中國人保住了「漢字體系」
    語言上就有可能會隨著國家的一些歷史發展而進行變化,美國人:中國人和世界格格不入,只有中國人保住了「漢字體系」。這個美國人表示,其實現在很多國家都是採用的字母體系,就算是不全是字母,也或多或少會字母的存在。
  • 韓國漢字研究第一人:漢字並非中國文字,是韓國的
    韓國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而韓國的歷史文化和中國差別很多。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文化都沒有中國那樣悠久,但是韓國作為中國的鄰國,感受著中國近些年來的巨大變化,心裡難免有壓力。加上韓國方面爭強好勝的心理,於是鬧出了許多笑話。中國歷史上傑出人物很多,而韓國曾「偷梁換柱」,把中國歷史人物稱為「韓國人」。
  • 了解漢字,才能了解中國,它是中國人的驕傲,漢字的優勢是什麼?
    漢字與古埃及文字漢字是中國人最大的驕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如果沒有上個世紀50年代全面學習簡體字,那麼漢字2200多年來幾乎沒有太大變化。簡體字的好處是讓漢字更加簡單,也更加便於學習,大大的消減了中國的文盲率,同時也降低了中國人的交流成本,提升了中國人的交流效率,簡體字至少在我們這一代看來是功德無量的。中國漢字與古埃及文字形成鮮明對比。
  • 從腓尼基字母到滿文:絲綢之路上的文字流變
    漢字、漢語與拼音文字的相容性不太好,拼音文字很難區分漢字的四聲,更何況粵語方言有九聲,吳語方言有七聲。此外漢字中還有很多同音字,這都增加了以拼音文字表現漢語的難度。但中國人使用甲骨文的動機和蘇美爾人等是一樣的,都是希望把人的語言化為一種符號。這種符號可以傳給同時代的他人,也可以傳給後人,從而使人的記憶可以超過個體生命的極限,一群一群地傳開來,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 日本文字為何和中國漢字非常像
    公元前108年,漢武大帝平定朝鮮半島,漢字可能已經傳入了朝鮮。在公元3世紀的晉朝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百濟國的漢宗室之後-博士王仁將《論語》和《三字經》漢字傳入日本。靈巖郡百濟國遺址在漢字傳入之前,日本沒有文字,處於「口口相傳」蒙昧階段,使日本在彌生時代實現了從野蠻到文明的跨越。唐朝時期,中國國力空前強盛,漢字的進一步傳播推廣到東南亞地區,漢字在日本進一步普及。
  • 韓國人為什麼要「復活漢字」?8分鐘看完朝鮮半島的文字歷史
    在古代,中國是東亞地區當之無愧的領袖,其文明一直受東亞各民族推崇,漢字也成為東亞各國的通用文字——中國,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均以漢字作為官方文字,即使是他們自創的民族文字(朝鮮諺文,日本假名,越南字喃)也都是以漢字為藍本進行仿製的。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這種說法貌似有理,但稍微深究一下就會發現,拼音文字的所謂優勢僅僅對母語學習有一定合理性。的確,對拼音文字而言,只要掌握了字母及其發音知識,就能見詞讀音,聽音寫詞,文字的學習成本較低。這種讀音與拼寫形式的高度一致性,也是拼音文字風靡全球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