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18年11月25日,「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理論研討會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召開。來自全球的知名理論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展開集中研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徐義華通過對表意文字系統與記音文字系統比較,闡釋了漢字作為唯一還在使用的官方表意文字系統,具有獨立性,以及漢字在文化傳承和傳播方面的獨特優勢,而這種優勢是記音文字所難以具備的。
徐義華介紹,表意文字是對事物本身的把握,根據事物形象創造出基本文字。記音文字是單純的拼讀功能,不具有對語言所代表事物本身的特徵總結。
漢字作為唯一還在使用的官方表意文字系統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同時也有劣勢。字數多,學習周期長,書寫較困難,與語音之間的聯繫較弱,語音變化不豐富等等。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很多人否定漢字。這在徐義華眼中,這是不可取的,因為漢字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存在。
徐義華認為,漢字有很強的直觀性,有些字,看到偏旁,就知道這個字表達的意思。這樣的直觀性導致他有廣泛的適應性和穩定性。就像廣東人和山東人口音不同,但文字是一樣的。推及到整個漢字文化圈,像越南、日本、韓國,他們有使用漢字的歷史,卻無法真正改變漢字。「像西方的字母文字,如果外來的一個種族或者文化學習它,只要把它字母拿走,用它去拼自己的語言就可以。但是像中國文字,它每一個字都有它的原始意義,對對應的事物,如果你用學習漢字,你直接拿去對應自己的語言是沒法對應的。」
最後,徐義華說,漢字對於我們最大的意義就是文化的傳承,漢字作為一種歷史延續,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當中最主要的一個特色有巨大的優勢,所以漢字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
閃電新聞記者 張偉 李玲 賈鑫 劉海寧 崔春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