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之爭:漢語是落後的語言?(語文的演變10)

2020-12-05 閱讀與表達

語文的演變02

10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之爭

漢語是落後的語言?

表音文字是使用少量的字母記錄語言中的語音,從而記錄語言的文字。如英語、法語、俄語、拉丁語等等。

表意文字是用象徵性書寫符號記錄詞或詞素的文字體系,不直接或不單純表示語音。如漢字。

人們常說漢字是表意文字,其實這是大致而言的。漢字在甲骨文階段已出現大量的假借字和形聲字,已不是一種純粹的表意文字。今天漢字更是以兼表意與表音的形聲字為主,所以請不要以為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是絕對對立的。

古文明起源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和古巴比倫楔形文字,一般都主要是表意文字。只是要麼斷絕了傳承,要麼徹底轉變成為表音的字母文字。像漢字這樣傳承數千年而不絕的,僅此一家。所以一直有研究者認為:表音文字是文字的「進化」方向,表意文字是落後的。

魯迅:我曾經那麼恨漢字,意外否?

尤其在近代中國,國家的落後、腐敗,不斷地被侵略、欺侮,使很多文化精英反思其中因由時,將之歸綹於落後的傳統文化,更進一步認為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是因為漢字。譚嗣同、錢玄同、陳獨秀、蔡元培……當時很多文化名人都主張廢漢字,改用字母文字。魯迅先生更是提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終將廢去,蓋人存則文必廢,文存則人當亡。在此時代,已無幸運之道。」,「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在裡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能自己死。」

只是幾十年間,國家陷於戰火,無論是漢字的簡化還是徹底廢除,都難以實行。1935年時民國政府教育部還曾發布的《第一批簡體字表》,意欲推動漢字簡化,卻也無疾而終。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64年5月,中國文改會發表了《簡化字總表》。收字2274個,向全國推廣。與之伴隨著的就是漢語拼音方案。

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繁簡字對照表(部分)

當時本是將這些工作做為漢字拼音化的前奏來推行的,但在接下來幾十年的實踐中,人們發現中國不適合用拼音文字,因為在漢語中有海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詞,例如:「去世」和「 趣事」、「攻擊」 和 「公雞」、「最後」和「醉後」等等等等。這些同音字詞能用漢字來區分,而表音的拼音文字對於這兩個詞都只有一種拼音組合,這反而會增加辨識的難度 。所以最終拉丁字母只能當漢字的輔助音標(漢語拼音),不能取代漢字的書寫。目前中國已放棄拉丁化改革。

今天簡化後的漢字表意性減弱,表音性質增強,成為兼具表意與表音屬性的文字系統。雖然依然有人認為,人類語言的書面符號都應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這個標準的文字都是落後文字,終將被淘汰,卻再也不能像當年那樣深入人心了——隨著中國的發展,漢字不但沒有被淘汰,反而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了。

文明的先進與否最終取決於軍事實力嗎?

回顧這段歷史,不得不深思:判斷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乃至民族文化先進還是落後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想想當年的文化精英們為什麼會對自己國家的文字失去信心,也許會有所悟吧。

理性認知:形聲字的優缺點

漢字是有理性文字,它除了表示字的讀音,還是代表事物類別屬性的標誌。如「木」字,是從象形樹木的形狀勾畫出來的。它有表形和表意兩個作用。形聲字中,將「木」作形旁(意符)表示類屬,再用其它字,如「兆」、「支」、「主」、「加」、「利」等等,作聲旁,表示讀音(聲符),就組成了表示與「木」相關事物的「桃」、「枝」、「柱」、「架」、「梨」等字,這樣的形聲字,是漢字的主體,這種形聲兼顧的特點,使漢字兼具表音和表意的屬性,便於識別和記憶。

漢字在商周時就早早地走過了象形的時代

不過,形聲字也有兩大缺點:一是形旁(意符)只能表示字的大致類屬、屬性,並不能準確表現整字的意義。二是形聲字的聲符並不能區分聲調的差異,同一個聲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聲調;還會因為語言的變易,而減弱甚至喪失表音功能。如「尚」讀「shàng」,但以"尚"為聲符的「倘」、「躺」讀「tǎng」,「黨」讀「dǎng」,「徜」、「常」讀「cháng」,「敞」讀「chǎng」。

古今歷史,漢字演變

理性認知:漢字發展簡史

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劉又辛教授負責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字發展史綱要」,其最終成果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漢字發展史綱要》(2010年版),其中談到漢字發展史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應該屬於這個階段。

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相關焦點

  • 表意與表音文字生成殊途再解釋
    近年來,隨著生物、解剖、遺傳等學科的進展,人類語言起源問題又有捲土重來甚至方興未艾之勢。與此類似,人類文字的起源和演變也是一個眾說紛紜卻又淺嘗輒止的話題。表音和表意文字的起源與發展進程或有參差,但難以劃分「原始」或「文明」、「先進」或「落後」等級差。  然而,隨著工業文明異軍突起甚至肆意擴張,西方國家的文化霸權也與經濟、軍事優勢一樣在世界上橫行一時。由於西方國家大多使用表音文字這一歷史傳統,學術界便出現了「一鳥入林,百鳥不語」的反常現象,語文研究領域逐漸成為西方學者大唱「獨角戲」的舞臺。
  • 表意與表音文字生成殊途再解釋
    近年來,隨著生物、解剖、遺傳等學科的進展,人類語言起源問題又有捲土重來甚至方興未艾之勢。與此類似,人類文字的起源和演變也是一個眾說紛紜卻又淺嘗輒止的話題。表音和表意文字的起源與發展進程或有參差,但難以劃分「原始」或「文明」、「先進」或「落後」等級差。然而,隨著工業文明異軍突起甚至肆意擴張,西方國家的文化霸權也與經濟、軍事優勢一樣在世界上橫行一時。由於西方國家大多使用表音文字這一歷史傳統,學術界便出現了「一鳥入林,百鳥不語」的反常現象,語文研究領域逐漸成為西方學者大唱「獨角戲」的舞臺。
  • No21: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世界之最及語言文字的兩標準
    容易記憶的文字、詞彙,容易讀寫的文字、詞彙,才是優秀的語言文字!優異的語言文字更容易書書朗讀,更容易交流、傳播,也更利於創新、提高。這裡我們再回顧一下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持點表音文字的主要持點是: ①易讀,書寫容易;②羅輯思維強;③詞彙量極大;④古今相同語意詞彙的讀音岐義極大,不相關;⑤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
  • No20;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音文字之比較(下)
    語音是語意的一件外衣在No18(上)及No19(中)兩篇文章中分別介紹了表音文字(英文)的和表意文字(漢字)的造字之法及現狀;這篇文章將介紹《w世界運用語》這一的「形意文字」的造字之法和現狀。縱觀以上用阿拉伯數字字符組成的「」像形文字」您也許一眼就能識別其意像5050、5885、特別是大腦「33833」詞,形象生動有趣(還有許多像形字,詞會在此後有關的章節中論述)。漢字是「像形文字」又稱為「表意文字」,那麼以上《w語》的這些文字(詞彙)也應該稱為「像形文字」 。
  • 說說針對漢語是表意文字進行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發現用得較多的是課件裡的動畫遊戲識字法。這種方法確實生動活潑有利於引起學生注意力,比如摘果子、抓動物等等,但只能算是死記硬背的範疇,對英語那種表音文字來說,效果可能會好些。而漢語是象徵性書寫符號的表意文字,字的結構和意義有緊密的聯繫,那麼在漢語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這點來教學,就有助於學好漢字。小學低年級學習的漢字絕大多數是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這些字是從實物簡化而來的,用圖畫識字法是最好不過的了。
  • No19: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意文字之比較(中)
    漢字是當今唯一尚存的表意文字。是人類起源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早在三千五百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已經是成熟的文字了。這說明漢字產生的時代遠比這個時間更早。漢字進化演變過程漢字的造字之法,謂之「六書」作為表意的漢字,最初是先有象形文字的,後來隨著文化的進步,思維的深化
  • 王希明 |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
    人類的文字系統可以分為表音和表意兩種。
  • No17: 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音文字及語言文字優劣的標準(上)
    表音文字與表意文字共創完美「家園」在人類長期共同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了用不同的音節來表示信息的約定,各種人群的約定不同,就形成了各個民族不同的語言。  文字的形成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類的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當具備了寫條件:刀、山石、竹片、筆、墨、帛、紙之後才出現的,人類文明是以文字的出現為標誌的。
  • 【80】表意文字?形意文字
    戴汝潛 語言學界和語文教育界幾乎一致稱漢字為「表意文字」。顯然,這是相對於西方「表音文字」而言的。其作用是區分兩種不同文字的屬性。不過,儘管這兩個概念約定俗成百餘年,但是,卻經不住推敲、稱謂並不科學。何出此言?你想想,哪一種文字不「表音」?
  • 為什麼說漢語是最複雜語言?因為它就是個「外星人」的文字系統
    出現這種差異,就要從不同語言的特點說起。1.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人類的語言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讀音,另一個是文字。人類的語言總是先有讀音,後有文字。大部分國家民族的文字,都是對讀音的表達。在現存世界和過往的歷史中,有很多的語言有讀音,卻沒有文字。但有文字的語言,基本都有對應的讀音。
  • 曠世秘聞——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原來西方諸文字形態僅「發音形式」是其獨特稟賦,而其「表意」則是寄生於漢語。「表意」在形式上是含義與定義,在內容上是雅言或雅道;凡此,都是漢語的原生特質。 作為歐洲文字元件的各種字母,包括希臘字母、羅馬字母、英文字母、斯拉夫字母等,不過只是適應於印刷術的表音符號,除此之外別無其它意義;而且歐洲字母的真實源頭,並非上古階段的「腓尼基」,而是中古時期之阿拉伯。
  • 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譯之謎:主要是作為表音文字
    不過直到此時,商博良還認為象形文字仍然是一個字一個意思的表意文字,用一些字符來給「託勒密」這樣的外來語表示發音的的表音文字是後來外來語進入埃及以後才開始的。壁畫上的亞歷山大大帝   同年9月,商博良看到了埃及阿布辛貝神廟牆壁上的繁體字,其中有這樣一個王名圈。
  • 申小龍:中文為什麼使用表意文字?
    我感覺您在講漢字的特點時一直是將漢字與歐洲語言進行比較,其中有很多的不同點,是與漢字表意而歐洲語言表音密不可分的,但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在商朝的晚期形成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古老文字甲骨文,因為有了甲骨文的存在,我們才可以通過對當時文字的破譯來了解更多那個時期的華夏歷史。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
  • 文字史話︱點燃了希臘文明的腓尼基文字
    此時人類所使用的文字,既是表形和表意的,又是表音的,不過由於最初的文字系統,並沒有完全脫離於原始人類的圖形信息,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原始文字有更多表形和表意成分。東漢許慎的名著《說文解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探究漢字音形意關係的學術作品,書中有這麼一段話,對倉頡造字的傳說進行了一番論述:「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 2018年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
    2018年自考《現代漢語言》章節試題:文字第三章 文字一、學習提要1. 文字文字是記錄有聲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輔助語言的交際工具。2. 文字的類型世界上的文字類型主要有三種: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 中國語言文字概況_國情相關_中國政府網
    2000年10月3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定普通話為國家通用語言。漢語普通話也是世界主要語言之一,是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我國除漢族使用漢語外,回族、滿族、畲族也基本轉用漢語,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許多民族都不同程度地轉用或兼用漢語。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
  • 全球大多文字已被字母化,為何只有中國漢字能一枝獨秀?看完秒懂
    漢字獨一無二的特徵人類歷史上,曾經或現在存在很多種不同的文字,但都可以歸納為兩大流派,一是表音文字,二是表意文字,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文字都是表音文字,漢字卻是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使用字母表記錄語言,形成文字,無論多麼複雜的語言都由特定數量的字母組合而成,無非是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不同而已,比如使用最廣泛的英語,都由26個發音不同的字母組成,每個字母不能表達完整意思,必須組合成詞語。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實際上,人類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後來象形文字不斷出現一些表音的結構,於是開始向字母文字過渡。
  • 世界文字史〔關於漢字為何沒有被表音文字取代的淺顯剖析〕
    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需要注意的是,如同拉丁字母一樣,漢字並非漢語專有,漢字不僅可作為漢語的書寫用字 ,也被用於書寫日語、韓語、越南語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