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意文字之比較(中)

2020-12-05 W碼先生

漢字是當今唯一尚存的表意文字。是人類起源最早的象形文字之一。

早在三千五百年前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就已經是成熟的文字了。這說明漢字產生的時代遠比這個時間更早。1954年秋至1957年發現你中國西安東郊滻河的以北的半坡遺址,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了(近年又在山東莒縣陵陽河發現了文化晚期的大汶口的遺址則更早)在遺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些重複出現的規則簡單的刻畫符號,這些符號就是原始的中國古漢字的前身。

漢字的形體經歷了6000多年的演變過程由: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草書(經歷了商、 周、秦、漢、魏、晉等朝代) ,一直到現在的印刷體都是一脈相承的(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漢字在西周后期,演變為大篆是關鍵的一大步。大篆的確立一是將在此之前粗細不勻的形象線條變得均勻柔和好寫了;二是字形結構也趨向規正,易於識別了。這為以後的方塊字形成奠定了基礎。

漢字進化演變過程

漢字的造字之法,謂之「六書」作為表意的漢字,最初是先有象形文字的,後來隨著文化的進步,思維的深化、語義的複雜和應達傳遞的內容的需求,原有的象形文字窮於應付,這樣指事、會意、形聲造字之法,轉注、假借用字之法相繼產生。

漢字可由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勾折等幾種)及偏旁部首來造字。如,一個「大」字。添一不同的筆畫就是另外一個字了。如天、太、夭、千、夫;而用218個不同的部首偏旁會組成更多的文字來,如,「盒」字是由人、一、口、皿四種部件(筆畫)組成,造字組詞可以信手拈來。所以其單字,詞彙日益增多。

在秦末的字書《蒼頡篇》中,以六十字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共有三千三百字。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全書共分五百四十部,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在我國最完備的《康熙字典》(該字典成書於清康熙55年,即1716年)計42卷,分214部首,共收有四萬七千餘字(40743個但其中大都為古字、俗字和舊字體等,除歷史文獻和古文字外,早已摒棄不用,常用字約十分之一弱。即3600字上下)。

在我國出版的些漢語大詞典》中收集漢字5萬5千餘個單字,再考查我國最近新編的各種中型詞典,共收錄各種條目、詞、詞組、熟語及成語等,約有六萬餘條之多,其中收錄的常用單字數,約3000餘字。據有關漢語研究機構統計表明:一般流行的報刊雜誌上出現的漢字數在3328—3505個,這其中最常用的漢字是653個,一般常用字是635個,這兩種字共為1288個。也就是說如若能掌握1288個較常用的漢字,就基本上能閱讀領會一般流行的報刊雜誌及書籍了。中國小學畢業一般識字2500個——3600個。  

查閱中國教育部國家語委曾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調查表明:會900字能讀天下文章。所以隨著「中國的不斷掘起」學習漢語的熱潮己在世界形成。

漢字不是那麼難於掌握。攜手漢語築夢未

上一段是當時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曾首次向社會發布的中國年度語言生活狀況的報告。當時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介紹說:調查結果表明漢語並不像外國人想像的那麼難學。

這些出現頻率最高的漢字中,認識前581個漢字就可以覆蓋日常用語的80%,一個人如果掌握900多個漢字、一萬多條詞目,就可以閱讀90%左右的中文出版物了。  

漢字的組詞能力極強且極其靈活,任何新的詞彙的產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漢字中找到相關的單字以組成新詞,而不用再重新創造新字。如雷射(萊塞)、宇宙飛船、超導體、人工智慧、掃臉、刷屏、吐槽、宅男、量子糾纏等等新名詞、新單詞等等都可以由原有的字、詞組合而成。這是「漢字」使用方便之處。

2020-05-08 作者於陝西省 古洋洲

相關焦點

  • 【80】表意文字?形意文字
    不表音怎麼朗讀;又有哪一種文字不「表意」?不表意怎麼閱覽。可見,任何一種文字既能夠『表意』、也能夠『表音』,如此看來,它們都是「表音表意文字」。這就說明用「表音」「表意」是無法區分不同文字的不同屬性的。那麼,應當怎麼稱謂才會科學地區分兩種不同性質的文字呢?我們知道,人們認識事物都是在比較中起步的,要『比較』就需要有『參照』,這個「參照」就是認識的邏輯起點。
  • No20;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音文字之比較(下)
    語音是語意的一件外衣在No18(上)及No19(中)兩篇文章中分別介紹了表音文字(英文)的和表意文字(漢字)的造字之法及現狀;這篇文章將介紹《w世界運用語》這一的「形意文字」的造字之法和現狀。阿拉伯數字是表意的,世界通用,人人都會識別。儘管阿拉伯數字世界各國各個民族的讀音不同,但表意是相同的。阿拉伯數字字符形態各異(見本人在本發布的「數字形意學是一門新的邊緣學」中:阿拉伯數字字字符形意歌)。
  • 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之爭:漢語是落後的語言?(語文的演變10)
    語文的演變0210表意文字與表音文字之爭漢語是落後的語言?表音文字是使用少量的字母記錄語言中的語音,從而記錄語言的文字。如英語、法語、俄語、拉丁語等等。表意文字是用象徵性書寫符號記錄詞或詞素的文字體系,不直接或不單純表示語音。如漢字。人們常說漢字是表意文字,其實這是大致而言的。
  • No21: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世界之最及語言文字的兩標準
    「表意」「表音」日月同輝照乾坤只有理解了的東西這裡我們再回顧一下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持點表音文字的主要持點是: ①易讀,書寫容易;②羅輯思維強;③詞彙量極大;④古今相同語意詞彙的讀音岐義極大,不相關;⑤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語言。
  • 表意與表音文字生成殊途再解釋
    不過,近年來,又有人提出,七八千年前,中東地區存在並使用過計算工具「陶籌」,這既是數學的開始,也是比圖畫文字更早的文字雛形。這一看法令人耳目一新,似乎進一步將文字源頭向前推進了。但是,文字生成歷史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疑點,例如,為什麼在遠古圖畫文字之後,人類文字竟分道揚鑣,分別走向了表音與表意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表音文字果真是比表意文字更「先進」或更有「前途」的文字類型嗎?
  • 表意與表音文字生成殊途再解釋
    這一看法令人耳目一新,似乎進一步將文字源頭向前推進了。但是,文字生成歷史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疑點,例如,為什麼在遠古圖畫文字之後,人類文字竟分道揚鑣,分別走向了表音與表意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表音文字果真是比表意文字更「先進」或更有「前途」的文字類型嗎?這些有趣的問題至今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釋,同時也含有誘人深入思考與探求的理論魅力。
  • No17: 表音文字,表意文字,形音文字及語言文字優劣的標準(上)
    表音文字與表意文字共創完美「家園」在人類長期共同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了用不同的音節來表示信息的約定,各種人群的約定不同,就形成了各個民族不同的語言。  文字的形成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類的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當具備了寫條件:刀、山石、竹片、筆、墨、帛、紙之後才出現的,人類文明是以文字的出現為標誌的。
  • 古埃及象形文字破譯之謎:主要是作為表音文字
    不過直到此時,商博良還認為象形文字仍然是一個字一個意思的表意文字,用一些字符來給「託勒密」這樣的外來語表示發音的的表音文字是後來外來語進入埃及以後才開始的。壁畫上的亞歷山大大帝   同年9月,商博良看到了埃及阿布辛貝神廟牆壁上的繁體字,其中有這樣一個王名圈。
  • 王希明 |作為表意文字的漢字
    人類的文字系統可以分為表音和表意兩種。
  • 曠世秘聞——西方「表音文字」是中文雅言的寄生物
    原來西方諸文字形態僅「發音形式」是其獨特稟賦,而其「表意」則是寄生於漢語。「表意」在形式上是含義與定義,在內容上是雅言或雅道;凡此,都是漢語的原生特質。 作為歐洲文字元件的各種字母,包括希臘字母、羅馬字母、英文字母、斯拉夫字母等,不過只是適應於印刷術的表音符號,除此之外別無其它意義;而且歐洲字母的真實源頭,並非上古階段的「腓尼基」,而是中古時期之阿拉伯。
  • 申小龍:中文為什麼使用表意文字?
    我感覺您在講漢字的特點時一直是將漢字與歐洲語言進行比較,其中有很多的不同點,是與漢字表意而歐洲語言表音密不可分的,但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
  • 文字史話︱點燃了希臘文明的腓尼基文字
    文字,就是人類在聲音與圖形信息的結合上,所訂立的一個更高級契約。此時人類所使用的文字,既是表形和表意的,又是表音的,不過由於最初的文字系統,並沒有完全脫離於原始人類的圖形信息,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原始文字有更多表形和表意成分。
  • 中國表意文字與中國文學
    而表意文字的發明,我們看到,相對於陶器上零星的、至多為並列的符號,是一個決定性的質的飛躍。要使符號成為表意文字,它們必須組合在一起。佔卜方程出現的關鍵是發明了該組合的算符之文,以算符「卜」為主,之後是次算符「貞」和「佔」。這一發明始於對標準化了的卜兆用「文詞」作語義解讀進行佔釋。在漫長的演變中,為記錄佔卜運作而發明的佔卜方程轉化成純語言性運作的文言。
  • 說說針對漢語是表意文字進行識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中,發現用得較多的是課件裡的動畫遊戲識字法。這種方法確實生動活潑有利於引起學生注意力,比如摘果子、抓動物等等,但只能算是死記硬背的範疇,對英語那種表音文字來說,效果可能會好些。而漢語是象徵性書寫符號的表意文字,字的結構和意義有緊密的聯繫,那麼在漢語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這點來教學,就有助於學好漢字。小學低年級學習的漢字絕大多數是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這些字是從實物簡化而來的,用圖畫識字法是最好不過的了。
  • 什麼是自源文字,什麼是他源文字?
    但只有漢字不僅成為其他文字賴以產生的基礎,而且保留了自身的性質,成為一直通行至今的文字中唯一的一種自源文字。早期漢字的代表是中國的甲骨文。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分支。一支的發展保留了祖先的表意性質,只是在字的形體、造字原理上進行了一些內部改革,例如簡化字形,更多地採用形聲方式造字等。一支則改變了祖先的性質,發展成了表音文字。南北朝開始,漢字大規模地向外傳播。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嗎
    儘管每種文字都需要同時表達音、形、義三要素,不過根據各種文字對三要素所表達的側重點可以將其分為表形文字/象形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意音文字/語素文字。當今世界所存在的任何一種文字以及歷史上曾存在過的已消亡的文字無論有多麼花裡胡哨基本上都可以歸入這三大門類。這三類文字中最初出現的是表形文字(象形文字),那麼什麼是象形文字呢?
  • 世界文字史〔關於漢字為何沒有被表音文字取代的淺顯剖析〕
    漢字,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需要注意的是,如同拉丁字母一樣,漢字並非漢語專有,漢字不僅可作為漢語的書寫用字 ,也被用於書寫日語、韓語、越南語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
  • 驚世構想:用表音思想改造漢字,也許能創造出超智能未來文字
    在大部分人印象裡漢字是確鑿無疑的象形文字,它通過圖形記錄信息,而英文、法文等文字是表音文字,通過聲音符號記錄信息。其實漢字不像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漢字不是單純的象形文字,也有表音漢字,而且數量還不少。最初的漢字全是象形文字,而且都是單體字,即字是一個整體,沒有上下、左右、左中右等複雜結構。更複雜的漢字是後人在漢字發展中新創造的。在漢字發展中形成了一種比較特殊的漢字:表音漢字。如下面這些漢字:嘿、們、嗚、唧、渣、喳、購、構、狗、霖、蕾、匪、燜、捫、把、吧、巴、疤、疤、靶、芭、粑、鈀、液、洲、整、宇……。
  • 字母文字的演變脈絡:世界所有國家的字母文字都是同出一源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實際上,人類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後來象形文字不斷出現一些表音的結構,於是開始向字母文字過渡。
  • 人類文字起源,從羅塞塔石碑解密古埃及象形文字
    但是羅塞塔石碑出現了如此多的字符,只能證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除了表音符號之外,他還有表意符號,混合起來使用,才是真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語意,也就是說,它很複雜,和古希臘語差別非常大,不是有一個對照就能直接翻譯過來的,在隨後的24年中,羅塞塔石碑的研究就像是一個競賽,各國學者都希望藉此一舉成名,而最後成功的是法國的考古學者-商伯良,他首先在石碑上成功地辨認出了法老託勒密和另外一位法老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