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一個討論話題:老一輩最糟糕的育兒經驗是什麼?2.1萬討論,1.3億閱讀,看來還是有很多人要吐槽的。真正的婆媳關係是從生娃之後開始的,和婆婆能不能處得好,生一個娃就知道了!
對於婆婆來說,媳婦生的娃是她的孫子孫女,所以她有權利指手畫腳,而對媽媽來說,從自己肚子懷胎十月生下來的孩子,自己更有主導權。
而最可怕的是,婆婆的育兒建議和媳婦本身的育兒觀念大多是背道而馳的。
看看從懷孕到產後坐月子,再到哺乳期,老一輩有哪些糟糕的育兒經驗。#謠零零計劃#
媽媽懷孕的時候,老人家的育兒建議不科學,媽媽要學會辨別
不用吃葉酸
老人就說以前他們都不吃,孩子還不是健健康康的,事實上以前的孩子出生缺陷率是非常高的,自從給育齡期婦女免費發放葉酸之後,出生缺陷率下降了。
所以備孕和孕早期的媽媽要注意葉酸的補充,可以預防胎兒在神經系統發育的時候出現問題。
懷孕一個人吃兩個人補,要多吃一些
事實上我們懷孕也不能大魚大肉,要注意控制體重,整個孕期的體重增長,建議是控制在25斤左右,最好不要超過32斤。
當然如果懷孕之前比較瘦的,可以增長多一點,但是懷孕之前比較胖的體重更加要嚴格控制。甚至控制在12斤左右。
懷孕了不能運動
孕早期的時候各種不舒服,我們可以多休息。但是進入孕中期,身體的狀況好一點了,要堅持運動,適當的運動有助於順產,而且還可以幫助媽媽進行體重的控制。
懷孕的時候,適當的運動更是可以防止孕期出現各種不適,比如說腰酸背痛,比如說便秘等情況。
懷孕了之後不用去產檢
老人說以前我們都不產檢,現在產檢用機器對著肚子照這照那對孩子不好,事實上懷孕時的B超,對孩子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的傷害,輻射幾乎沒有。
而懷孕時我們看不到胎寶,所以要通過儀器來檢查,胎寶在我們肚子裡面是不是在正常健康地生長發育,照B超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比如說產檢發現胎兒長得太快了,可能要控制一下體重,發現胎兒長的比較慢,媽媽就要多吃一些。
生孩子的時候不能打無痛
老人說:無痛分娩孩子會變傻的,無痛分娩只用少量的麻藥,對孩子並沒有傷害,也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不進行無痛分娩,媽媽反而可能因為太疼了沒有力氣生,生孩子的時間拖得過久,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孩子出生後,老人的這些糟糕育兒建議,媽媽別中招
初乳不能吃太髒了
初乳是大自然給孩子最好的免疫物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營養密度比較高,孩子吃幾口就飽了。
儘早地吃初乳,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腸道菌群,還可以促進孩子腸道的蠕動,更快地排出胎便。
可以吃到初乳的孩子,免疫力會更好。
孩子出生之後要餵點水
有些地方是給孩子餵白開水,有些地方是給孩子餵糖水,還有些地方是給孩子餵黃連水,
無論是哪一種水,都不建議給孩子喝,孩子出生後第一口喝的應該是母乳。
我們建議孩子出生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儘快地讓孩子吸吮母乳。這時候媽媽的胸部有一口奶都已經夠孩子一頓了。
就是媽媽還沒有奶,孩子也用力吸吮了,幫助媽媽更快地產奶。
孩子出生時胃只有七毫升的容量,如果家長給孩子餵了水之後,寶寶就飽了,不肯再去喝媽媽的母乳了。會增加母乳餵養的困難。
出生的時候要擠乳頭
有老人說女嬰小的時候不擠乳頭,以後長大了沒奶給孩子喝。事實上,恰恰相反,如果在小的時候,老人家給孩子擠了乳頭,導致孩子的乳腺發炎,甚至會影響孩子成年以後的母乳餵養。
在微博上曾經看到過有醫生提到,自己門診接診過一個出生幾天的女孩,被老人家擠乳房,導致乳腺受損嚴重。
孩子出生後幾天可能會有乳房的假性腫大,慢慢的會消退,不用過於緊張。
給孩子包蠟燭包
有一些地方的老人有給新生兒綁蠟燭包的習慣,美其名曰是讓孩子以後的腿變得更直,讓孩子睡覺的時候更安穩。
事實上,胎寶在媽媽子宮的時候,因為地方不夠,所以手腳都是蜷縮的。
長大會慢慢舒展開來,沒有必要孩子一出生就把它綁直,這樣子反而會影響孩子骨骼關節的發育。
而且蠟燭包把孩子綁得嚴嚴實實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呼吸,還會影響孩子的胃口。
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用一個抱被,輕輕的包起來,讓孩子睡覺的時候更有安全感,能睡得更安穩一點。
不需要再用繩子把孩子綁得像一根蠟燭一樣。
給孩子把屎把尿
新生兒連脖子都伸不直,整個脊椎都是軟趴趴的。
這時候給孩子把屎把尿容易傷害脊椎,而且孩子的肛門括約肌還不能收放自如,所以這時候把屎把尿也很難把得到。
給孩子穿上尿不溼吧,解放媽媽也讓孩子更舒服。
媽媽坐月子時,老人的糟糕育兒經很坑,希望你別入坑
生完之後要大補
產婦生完孩子之後體力消耗很大,確實是要補營養,但是奈何腸道還不給力。
其實媽媽生完之後也沒有什麼胃口,特別是剖腹產,麻醉的副作用會讓胃腸停止蠕動。
所以醫生說,只有產婦放屁之後才能吃東西,放屁就代表的我們胃腸開始蠕動了。
順產生完孩子之後產婦胃口也不會很好,這時候應該吃一些不太油膩的,好消化的食物。
小米粥,番茄雞蛋面,或者說是一些軟的飯。要補營養,還有大把的時間,不用急於一時。
坐月子不能吃青菜
今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廣東清遠就有醫生接診了兩個孩子,都是只有兩個月左右出現了腦出血,而後面檢查發現是因為缺乏維生素K導致的孩子,為什麼會缺乏維生素K呢?後來醫生發現這兩個孩子都是母乳餵養,而且媽媽在母乳餵養期間都有不吃青菜的習慣。
當地坐月子是不能吃青菜的。
事實上坐月子的時候不能光吃肉,還要吃青菜,甚至青菜要吃的比肉更多,每天青菜不低於一斤。
不光要吃青菜,還要吃水果,青菜和水果可以提供膳食纖維,預防產婦出現便秘的情況,還可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坐月子要吃青菜。
坐月子不能洗頭
頭髮一個月不洗,想像一下,我們一邊給孩子餵奶,一邊頭上雪花飄飄。
孩子可能一邊喝奶,還一邊吃兩片頭皮屑。
想想是不是挺髒的?
古代沒有吹風機,甚至沒有沐浴的條件,要拿桶來洗很不方便,所以才會有坐月子不洗頭說法,但現在我們的條件好了很多,可以洗頭,洗完頭之後儘快吹乾就可以了。
坐月子不能洗澡
這也是古代流傳下來的風俗,古代洗澡要泡,而我們現在直接花灑洗是沒有問題的。順產第三天,剖腹產第七天就可以洗澡。
因為生完之後體力不太好,所以不要洗太久,洗完的話趕緊擦乾身體。
坐月子要躺床上不能動
事實上坐月子並不是完全坐著,我們在醫院的時候,順產當天剖腹產生完第二天,護士就會趕我們下床走動。
因為生孩子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大量凝血因子,防止我們大出血,所以血液很容易凝固。而生完之後,我們要走動一下,促進血液的循環,防止出現血栓。
坐月子,我們不要搬重物,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但是輕的體力勞動,比如說掃掃地,比如說走動一下都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建議在床上動動手腕,動動腳腕,做一些四肢的活動。
坐月子不能刷牙
產後不少媽媽一天吃四餐,甚至吃五餐,吃的餐數多了,我們口腔的衛生更加要注意,否則牙齒更加容易受傷害。
但是產後很多媽媽容易出現牙齦出血的情況,這時候不是通過不刷牙來防止,而是要選擇一些軟毛的牙刷來刷牙。
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防止牙齦出血。
哺乳期時,老人這些糟糕的育兒建議,不用聽
哺乳期不能運動
有些人說哺乳期的時候運動,孩子喝的奶都是酸的。
運動之後,我們的身體確實可能會產生乳酸,但是這種乳酸的產生也是一次性的。
建議媽媽運動之後休息半小時再給孩子餵奶會比較好一些。
我們建議產後42天之後,如果想儘快的恢復身材,還是要堅持運動。
哺乳期感冒不能餵奶
有些老人信誓旦旦的說,你看某某人感冒的時候還給孩子餵奶,所以孩子就被傳染了。事實上,我們感冒傳染的途徑並不是有乳汁,而是我們的呼吸道。
媽媽在感冒的時候口腔鼻腔身上都有很多的感冒病毒,如果跟孩子接觸太緊密,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在哺乳期的時候感冒堅持給孩子餵奶,因為媽媽的乳汁裡面會含有大量的感冒抗體,可以有效的提高孩子對抗感冒的能力。
媽媽在餵奶的時候要先戴口罩,洗手洗臉洗鼻腔,洗乳房。
媽媽餵完奶之後儘可能的不要再抱孩子。離孩子遠一點才是保護孩子最好的方法。
還有哪些老人家糟糕的育兒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