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在1943年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書中將人類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劃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但Douglas T Hall和Khalil Nougaim曾做過5年的針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後天賦予的研究人類社會的規律,並不是本質存在的規律,而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但其之間的聯繫也並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沒什麼層次之分。
五種需求的由低到高,充滿著必然性與偶然性,它們並不是單一的層層遞進,而是呈現出一種複雜的現實關係,五種需求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劃分,這只是人們根據劃分而後天賦予的。
但不管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後天賦予的還是作為規律本就存在,它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和啟示是有很高的價值的,大到企業管理、國家管理,小到個人的人生價值實現,明白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五種需求之間的關係,其中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將會給我們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01.分層解析,馬斯洛五種需求層次的本質與應用
要想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深度意義,以此用於促進我們的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分別掌握五種需求的客觀現實與我們的個人關係。
(1)生理需求應用(Physiological needs)
生理需求為最低級別的需求,它與動物的本能相似,是動物為了生存而需要的最基礎的物質條件。如水、空氣和食物。
不論是動物還是人,生理需求作為最基礎的條件,無時無刻它都會成為人們所追求的第一要義。
回歸到數萬年的人類歷史之中,從人類發源地談起,歷史上許多戰爭都是為了爭奪生存資源而發生的,而水資源的戰爭更是多得數不勝數。自古就有:天時、地利、人和。而水就是一個國家最本質的發展需要。
但隨著如今的生活條件的進步,水和食物等需求對於大多數人幾乎都可以滿足,而生理的需求作為最基礎的條件也已經漸漸的不再被人們反覆強調,相對的,人們開始朝著更高的需求前進。
但這前提條件是生理需求得到滿足,要知道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和水時,他會不擇手段地搶奪,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生理需求也就成為我們的個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觸碰的底線。
如今的生理需求多用在國家治理和企業管理之上,比如人為報酬而工作,管理者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工作者取得工資以獲取生理需求,這是工作的本質,也是社會分工的體現。
(2)安全需求應用(Safety needs)
安全需求與生理需求同屬於最基礎的需求,但安全強調的更多方面是人的健康、生命安全與生活穩定。人只有在滿足安全和生理需求時,才可以追求更高層次的目標,真正做到為自己而活。
安全需求相對於生理需求來說,它對我們的更多影響集中體現在世界觀上,因為生理需求是可以通過外在物質條件而改變的,而安全需求當中如疾病等是不可逆。
有很多人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一天,你想要幹什麼?無疑,你不可能再和平常一樣去工作,一定是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他的價值觀也會隨著現實的處境而逐漸的負面情緒化,如說著「命運為何對我如此不公」之類的話語,開始變得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對於很多負面情緒的人,其實只需要滿足他的安全需求,就能達到很大程度的改變,雖然現實之中這並不容易,但我們要想真正的改變一個人,那麼安全需求就是最基礎的應用。
(3)社交需求應用(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滿足基礎之後,人就會去追求更高的目標,社交需求作為人類所必要的進階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從古人們的「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等諸多強調親情、愛情、友情的詩句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社交需求是多麼的重要。
人人都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懷,希望自己喜歡的人也喜歡自己,能夠收穫好的愛情與友情,但現實的客觀性卻註定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得到滿足,而缺乏社交滿足的人,他們會追尋不到生命的意義與自我存在的意義。
從另一種角度來理解,我們可以把社交需求看作人際關係的需求,良好的社交就是人際關係的良好處理,而我們也只有處理好人際關係,才能在生活、工作乃至家庭中活得更幸福。
(4)尊重需求應用(Esteem needs)
從尊重這第四級的需求層次開始,就屬於高階的需求層次範圍了,它們與個人的人生價值、社會地位與幸福程度息息相關。
在心理學上,尊重需求被劃分為兩種,一種是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從自身出發,即自己尊重自己,另一種是從他人角度出發,包含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如果從滿足與期望度來看,我們首先需要得到的是自我的尊重,不會因為自卑而瞧不起自己,才能在自信中得到他人的認可,以此完全得到兩種尊重需求。
如果光光只有他人的認可與尊重,那麼這樣的尊重需要其實與自我發展是矛盾的,雖然對自己有促進作用,但最終如果不能回歸到自我認可,就不能真正實現尊重需求,也更加談不上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更高層次的需求應用。
最後回歸到實際應用,尊重需求其實就是社交需求的升華,人們因為發展而社交,又因在社交中得到尊重而滿足。
尊重是相互的,我們尊重需求的實現不僅要靠自己,更與他人離不開。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個智者永遠明白,尊重他人其實也是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
(5)自我實現需求應用(Self-actualization)
如果說人活著的最終意義是什麼?沒錯,那肯定是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最終實現我們自身的生命意義。
人類不斷發展,突破了生理、安全、社交與尊重四種需求以後,其追求就已經超脫了物質層面,而自我價值的實現,更多的是來源於自我意識層面的滿足。
對於人類和個人本身而言,自我價值的實現永遠是重中之重,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延續和不斷進步,其實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的推動。
這也是必然的現象,因為如果一個人在滿足了基礎生活條件之後,他想得到的更多的一定不是相同的物質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朝著更高的需求進發。
其實不難發現,社會上很多事情其實都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我們可以分為宏觀與微觀,宏觀指個人的社會價值,體現在幫助他人和社會上,如愛心捐款、無私奉獻。微觀指個人的人生價值,體現在理想追求上,如做自己想做的,去旅行,走遍全世界。
我們可以適當的利用自我實現需求來促進自我發展,看見它的利弊,好的自我價值實現方法可以為我們人生規劃出好的道路,而片面空化的自我實現方式不但不能讓我們實現價值,更會讓我們在不能實現自我價值中影響自身的發展。
了解了五種需求的本質與基礎應用,我們不難發現其中有著一些現實的客觀規律,並不完全是不科學和人類後天賦予的存在。
上述談到的大範圍是從宏觀角度闡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個人的影響,偏向哲學範圍,下面我們來談談各種需求之間的關聯與我們個人本質生活切實掛鈎的意義。
02.五種需求與我們人生道路規劃的關聯啟示
好的理論不在於它的理論成果,而是它能給我們帶來比較現實的實際意義,最終回歸個人生活,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
那麼五種需求的理論意義對我們有什麼現實意義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對我們人生道路的規划具有重要的啟示重用。
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而我們個人的成長也是一個由低到高的過程,用馬斯洛理論來放眼我們的人生規劃主要可以得到兩個啟示。
①注重實際,別跨越階層的去定目標
如果你餓著肚子,這時候如果說去讓你實現個人價值,那麼無疑,就算你想,你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只有層層遞進,才能在不斷進步中提升自己,一層層的滿足自我需要,再一層層的進步。
機會永遠與能力相匹配,不要因為自己的好高騖遠,到最後因為基礎不夠,當機會擺在你面前時,你卻抓不住它。
②注重選擇,別讓自我價值沒有路徑實現
一步步的向上實現自我的各種需求,就決定了我們無時無刻都會做出選擇,從中午吃什麼的生理需求,到我要去哪裡工作,再到最後的我今生要做什麼?無時無刻都離不開選擇。
我們能不能在最後實現個人價值,其實也與我們的選擇息息相關,要明白,選擇大於努力,而個人的人生規劃,更是如此。
03.五種需求的哲學思想啟示與對實踐指導的作用
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但任何一種需要都不會因為更高層次需要的發展而消失。各層次的需要相互依賴和重疊,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後,低層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對行為影響的程度大大減小。
在一個時間段內因為只會存在一種需求發揮主導作用,那麼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只有處理好佔主導地位的需求,才能轉變主次,進而轉化需求促進發展,但因為次要需求也會發生作用,我們也得同時兼顧。
從哲學上來講,就是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兼顧次要矛盾,那麼明白這一點對於我們的現實意義有什麼呢?其實主要也存在兩點作用。
①保持效率最大化
只存在一種因素佔據主導,那麼就意味著在某一個時間段我們花費在不同需求上得到的反饋效益是不同的,只有把時間花費在主導作用的需求之上,我們才能最大效應的利用時間,實現效應最大化。
比如說一個人在工作時,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他會產生肚子餓、疲憊等生理需求,這時候主導需求就轉變為生理需求了,如果不及時解決那麼就會導致效率下降,而隨著吃飽喝足後,主要矛盾也將再次轉化。
②學會利用外在因素激勵自己。
一段時期之內,雖然某種需求佔據主導地位,但並不意味著其他需求不會對我們產生作用。相反,我們可以利用處於從屬地位的需求正向反饋自己,以此更好的平衡主導需求對自己的作用。
還是以工作為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都是枯燥且乏味的,但如果我們找到工作的樂趣,它也能給我們正向反饋,以此激勵自己。比如這時從屬的自我實現需求就可以支持我們不斷的向前努力,尊重需求也會讓我們在得到認可後更加努力。
總結
對更好生活的嚮往是人類歷史發展的首要驅動力。——恩斯特·布洛赫
人類社會是不斷向前進步的,每個人在滿足一定需求之後並不會就此止步,而是朝著更高的需求去努力,而這也就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首要驅動力。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低到高總體的將人的需要劃分成為五大分類,從基礎的生理、安全和社交,到高階的尊重與自我實現。不論是處於哪一類之中,都有著其必然的規律性與現實性。
如今的我們,按照普遍數據來看,我們都有機會逐漸實現這五種需求,這也就意味著人們之間會因為其需求的不同而逐步拉開差距,特別是自我實現層面的需要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一生的成就上限。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不論是從國家、企業,還是個人,掌握之後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它是社會學知識的統一、更是心理學與哲學上的智慧升華,其參考價值到如今也是只增不減。
而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掌握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不僅可以讓我們的理論得到升華,學會哲學思維與管理思維,更是會讓我們看見人類社會的客觀規律,從而利用規律來更好的促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