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總理公開莫迪發表講話時稱,印度已經成功試射反衛星飛彈,在三分鐘內成功擊落了一顆高度300公裡的低軌道衛星,正式躋身「太空強國」之列。印度成為全球第4個擁有這種能力的國家,但這不會改變印度一直反對在太空部署武器的立場。
此次反衛星試驗計劃名為「沙克提使命」,早在十年前,印度就開始了相關項目的研究,這項試驗由印度國防與發展研究組織主席和國家安全顧問以及大批相關人士共同承擔。
反衛星飛彈是指用於摧毀空間中衛星及其他太空飛行器的飛彈,這種飛彈一般有兩種反衛星模式,一種是引爆核彈頭/常規彈頭,利用破片技術打擊衛星;另一種則是直接撞擊,利用動能方式摧毀衛星。
反衛星飛彈並非是本世界的創新型技術,具備成熟彈道飛彈和太空運載火箭能力的國家,都可以通過改裝發展出反衛星武器。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蘇就已發展了多種反衛星飛彈,這些反衛星武器不僅有基於陸基彈道飛彈的陸基版本,還有空基和海基的版本。比如美國冷戰時期研發的ASM-135 ASAT,就是一種可以用於實戰的空基反低軌道衛星武器。
2017年印度就已發射第三代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 Mk 3,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內部人士,印度有機會但沒有必要將這種昂貴的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用於反衛星。從此可以證明印度「反衛星武器計劃」確實是具備相應實力的。
被反衛星武器攻擊的目標,主是高度不超過2000千米的以地球為中心的軌道運行的衛星。這些衛星以每秒7.8公裡的速度移動。速度隨軌道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衛星進入近地軌道需要的能量最低。這些衛星通常用於通信目的,如銥通信衛星。典型的近地軌道衛星功能之一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它在地球上空540千米的軌道上運行。這些衛星在軌道上的位置不斷變化,很難定位。此外,它們在地球上很小的區域進行觀察和交流。
我國在2007年以後沒有進行過公開的反衛星武器試驗,但是美國國防情報機構在2019年2月刊發的報告中認為,解放軍有至少一款動能反衛星武器是處於服役狀態。
此外,反衛星技術的難度還與反衛星武器軌道高度息息相關。此次,印度沒有進一步公布這次反衛星飛彈試驗的細節,僅表示這是一次低軌道反衛星試驗。其反衛星能力具體處於怎麼樣的水準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印度此舉無疑於刺激太空軍備競爭的多元化,作為其潛在對手的國家則需要重視印度在太空領域的軍事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