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衛星相當於攻擊敵人的「天眼」,不久前,印度進行了該國歷史上第一次反衛星發射實驗,發射一枚反衛星飛彈實施攻擊,目標是離地球300公裡遠的軌道衛星,飛彈準確地擊中目標,引發印度國內一陣狂歡,該國總統發表講話,稱其國家科技實力已達到了新的高度,本國已繼美國、中國、俄羅斯之後全球第四個掌握反衛星技術的國家。
據印度媒體報導,此次反衛星實驗,發射一枚改裝後的大地彈道飛彈搭載動能攔截彈頭,以每小時8500公裡的速度,即2倍音速的速度飛向目標,飛彈飛行到達300公裡左右高度後釋放了KKV攔截器,精確地擊中目標,整個過程僅用了180秒,人們不由感嘆,印度還真有兩把刷子。
然而,一家印度媒體採訪參與該任務的技術人員時無意間透露了一這樣句話:近炸引信引爆彈頭摧毀了衛星。這下引起媒體一片譁然,要擊中在地球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反衛星武器並不是那麼簡單,雖然同都是摧毀衛星,但摧毀的方法一般有兩種,用KKV攔截器精準撞擊目標還是用近炸引信引爆彈頭摧毀目標,有著本質的區別,技術含量也不一樣。
KKV攔截,是一種自帶動力系統和自主尋的的非爆炸彈頭,具有非常高的靈敏度,能夠自動識別目標,它主要利用高速飛行所產生的巨大動能,通過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毀目標,這種攔截技術要求把彈頭控制得非常精準,直接擊中衛星本體,技術難度可想而知,而傳統的近炸引信摧毀衛星就簡單得多,火箭在接近目標後近炸引信引爆彈頭炸掉衛星,屬於粗放方式,而炸掉衛星後產生的太空垃圾碎片就非常多了。
相比近炸引信彈頭,KKV方式的優點是彈頭體積小、重量輕,可以用更小的火箭實現更高的速度,實現火箭的小型化,還能獲得更大的攔截範圍,這種技術以前只有中美兩家掌握,俄羅斯直到2015年才初步掌握這一技術,而傳統的近炸引信爆炸後所產生的破片飛行速度慢,對高速目標毀傷效果差,攔截成功率不高,破片即使擊中了目標,但目標依舊安然無恙,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
1991年以色列採用美國的愛國者飛彈對飛毛腿飛彈實施攔截,這款飛彈美國人號稱成功率百分之百,結果是打上了,但飛毛腿彈頭還是砸下來爆炸了,而KKV攔截方式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它對速度越高的目標,攔截效果越好,可以做到一擊必毀,近炸和KKV相比,就像用裝鐵砂的火銃和用步槍射擊目標的代差。
印度此次被擊毀的衛星名叫Microsat-R,是該國2019年1月24日才發射升空的,一顆衛星剛剛發射上天兩個月就被打掉,這不由得使人懷疑,目前的推測是這個衛星是專門設計的靶星,發射它的目的就是為了此次試驗,甚至有人懷疑這顆衛星是不是預先裝了引導飛彈飛行的裝置,在試驗時為飛彈指示目標,並在飛彈靠近後自己引爆,這種可能性並不是完全沒有,因為之前大家都見識過三哥說謊的本領。
當然,印度在這方面確實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具備反衛星能力國際上有目共睹,對於我們來說,必須奮發圖強,更加努力急起直追,不要被甩下,更不要原地踏步被別人趕超。
(本文資料來自網絡,歡迎朋友們閱讀討論,若有侵權,請聯繫編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