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教授:政改麻木症誤黨誤國 需高度警惕

2020-11-25 手機鳳凰網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 教授 王長江

在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30年的今天,一方面,改革在勢不可擋地向縱深發展,另一方面,深層次問題日漸浮現,改革無法迴避地進入了打攻堅戰的階段。

在這個時候,人們在認識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偏頗,恐怕也是難免的。但是,對於其中一些可以稱得上是「病症」的東西,我們需要認真對待。

思想「病症」

有人認為,經濟體制改革上有「改革焦慮症」,那麼,在對待政治體制改革上又有哪些「病症」?筆者以為,最近一個時期,至少有一個問題比較明顯,我把它叫做「政治體制改革麻木症」。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值得高度警惕的思想「病症」。

這一「病症」有個基本症狀,那就是,忽然覺得政治體制改革沒那麼必要、沒那麼迫切了;忽然覺得過去的政治體制沒那麼多毛病了,反而越琢磨越有優越性了。直接致「病」的因素,是這次不期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機。在一些人看來,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表明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方推行的「新自由主義」已難以為繼,意味著資本主義的失敗。中國能夠在這次危機中處於主動地位,國際社會也比較看重中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體制中沒有改的那部分起了作用。這似乎暗示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和評價計劃經濟和傳統社會主義。更有甚者乾脆得出結論,認為我國現行政治體制就這樣挺好,挺優越,無需改革。

當然,我們現在描述的只是這個「病症」的症狀。作為一種有一定影響力的看法,這種認識的基礎其實早已有之。例如,學者中一直有人堅持乃至高調維護計劃經濟時期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而形成的一些價值。毫無疑問,作為一個學者,應當堅持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這個原則立場不能放棄。但是,這種堅持與固守甚至主張恢復舊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遺憾的是,一些學者混淆了這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把從舊的政治體制中傳襲下來、還沒有來得及改革的東西一股腦兒地奉為堅持的對象,使得這種堅持越來越成了對已經過時的觀念和體制的維護,甚至成了對政治既得利益的維護。像中國不需要搞選舉式民主,中國不需要發展民間組織等等主張,恐怕都屬此類。如果僅僅是觀點問題,筆者無話可說。但如果這些觀點是為了取悅什麼,而實際上提出者自己也不相信,那就不能不警惕了。在經濟學、社會學領域,學者越過職業道德底線為既得利益代言的行為,常常會受到人們的詬病。我們也不妨說,以上現象表明,在政治問題的研究中,實際上也是存在這種行為的,也應當為有政治良知和道德感的學者所不齒。

和這種「麻木」有關的,不只是觀念、認識。還有一種思維方式,也值得提及。這種思維方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自我感覺良好,滿足於在過去僵化、封閉的思維模式中打轉轉,連戰爭年代的話語都不肯改一改,把對政治問題的思考和研究變成了一種自娛自樂、自我陶醉,拒絕吸收一切他們認為「非馬克思主義」的東西,當然更拒絕使用國外學者發明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反映了一種強烈的排斥一切、拒絕任何變革的心理。比如「公民社會」、「憲政」、「政黨現代化」這樣的概念,他們無疑是一概排斥的。有時還把這種排斥用到學術討論、評獎等等之中,頗有以權謀私之嫌:誰的學術著作中涉及這些概念,一律「一票否決」。筆者敢肯定,對我們黨應當大膽吸收借鑑人類政治文明優秀成果的觀點,他們也是反對的,只是中央講了話,不好再明著否定而已,只好轉而批判所謂「普世價值」。

「少說多做」乃至「只做不說」

政治體制改革真的不那麼緊要了嗎?非也。恰恰相反,隨著改革的深入,浮現出來的越來越多的深層次問題都和政治體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只有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這些問題才能得到解決。政治體制不改革,不但這些問題無法解決,還會繼續積累下去,匯成危機。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試舉幾例:

例如,我國將拿出總數為4萬億元的資金,應對金融危機。4萬億資金怎麼用?很顯然,這不光是對黨和政府調控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政治體制的考驗。一系列事實表明,由於我國歷來權力高度集中,部門手中掌握著大量的資金。國家有了錢,這是好事;但是,沒有一套完善的公共財政體制,就不可避免地出現權力尋租的行為。千軍萬馬「跑『部』『錢』進」的現象,不就是體制不健全的直接後果嗎?眾所周知,在4萬億投入的決策公布以後,「跑『部』『錢』進」已在走向高潮。不難預料,這4萬億在用來應對經濟危機的同時,弄不好也為腐敗現象泛濫提供了沃土,加重了政治風險。

筆者多次呼籲「用民主的方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不是無的放矢。如果不能從體制上保證廣大公眾和人民代表對政府和部門人權、財權、事權的監督,誰能保證若干年後,圍繞這4萬億,不會有腐敗案件浮出水面?若此,老百姓還信不信「執政為民」?

相關新聞:

錦濤:必須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錦濤:政治體制改革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昌智:中國當前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基本適應

尚全:改革要大膽突破過去的一些理論"禁區"

圳市市長談政治體制改革 稱從未停止過探索

相關評論:

華社: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將與經濟體制改革一起深化

主是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民族復興關鍵時刻要警惕誤人誤己誤國的說教
    原標題:民族復興關鍵時刻要警惕誤人誤己誤國的說教 關鍵時期出現的令人驚異的說教及不能不問的問題   在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的關鍵時期,適逢在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決戰階段的開局之年。有位名校的教授發表了含有奇葩認識的演講。
  • 中央黨校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作用
    原標題:中央黨校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作用 延安時期是中央黨校歷史上一段輝煌的歲月,這一輝煌與其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發揮的作用密不可分。正如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給予的高度評價:"中央在這裡,黨校在這裡,七大在這裡開,這個問題解決了,中華民族就勝利了。"
  • 中央黨校中科院所局級黨政正職領導人員培訓班開班
    ,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劉偉平,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等出席開班式並講話。  劉偉平指出,中央黨校是我們黨培訓高中級領導幹部的最高學府,師資力量雄厚,中科院黨組決定依靠中央黨校來培訓中科院研究所的黨政正職,重點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提升戰略思維、宏觀管理能力培訓,也是中科院貫徹落實中央「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劉偉平強調,各位黨政正職通過培訓班的學習,要在四個方面取得新收穫。一是理想信念更加堅定。
  • 韓大元:憲法沒有權威必然「誤國」
    摘編自《光明日報》  【韓大元:憲法沒有權威必然「誤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韓大元撰文指出,我國改革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社會利益更加多元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要落實依憲執政,必須全面實施憲法,使憲法具有生命力,擯棄一切形式的「憲法虛無主義」影響。
  • ...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專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科研部...
    就相關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科研部副主任陳啟清。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影響,如何評估這些影響?  陳啟清:一是影響經濟增長。在疫情衝擊下,生產、消費、交換等經濟活動大範圍停滯,導致投資、消費、進出口等快速下行,經濟陷入負增長;二是影響經濟主體。在疫情衝擊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受到嚴重影響,收入下降。三是影響金融穩定。
  • 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霸權國家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人民日報》刊登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的文章,文中稱意識形態鬥爭是中共面臨的八大「新的偉大鬥爭」之一。「強權政治和霸權國家試圖對我國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們以「自由、民主、人權」等為招牌,大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6月上旬,中紀委曾批中國社科院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滲透。
  • 20年來,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都學了啥?
    原標題:20年來,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都學了啥?    1月11日上午,來自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有關人民團體主要負責同志,軍隊各大單位、中央軍委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齊聚中國共產黨幹部培訓的最高學府——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參加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
  • 中央黨校教授王傑:中國哲學的時代魅力(中文/西班牙文/英文)
    本網現推出中央黨校王傑教授關於中國哲學智慧文章《中國哲學的時代魅力》,該文由北京語言大學英西復語專業李敬怡譯為英文、西班牙文等多語種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
  • 中央黨校2020年秋季海關中青班以科學方法促進學習成效
    中央黨校2020年秋季海關中青班(第17期)的學員,圍著剛剛發布的微信積分榜,正在熱列討論。每個人的積分,就是見證每個人進步的APP對海關中青班學員來說,兩個多月的封閉學習非常難得,一本一本厚重的原文原著,一節一節精闢入理的授課,一次一次熱列的討論,讓大家從繁忙的工作中脫身出來,豐富理論知識,運用原理反思問題,這無疑是一次強化能力、錘鍊黨性的寶貴機會。
  • 關注縣級黨校分類改革③|縣級黨校可設置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
    四川在線記者 任鴻市縣級黨校建設,人才是關鍵。由於歷史原因,我省很多縣級黨校普遍存在人才難穩定、教研難開展的突出短板,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今後,這樣的狀況將得以改善。11月20日,記者從全省縣級黨校分類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我省將逐步建立既區別於公務員又不同於普通事業單位、符合黨校發展特點的教師管理體系。
  • 中央黨校出版社《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出版
    中央黨校出版社《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出版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20-11-27 13:5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共中央黨校起源與發展概況
    中共中央黨校起源與發展概況 2015年02月25日 14:30 來源:中央黨校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中共中央黨校;起源;發展概況;輪訓培訓;黨的高中級領導幹部;馬克思主義;理論幹部;最高學府
  • 北大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要高度警惕香港問題的「臺灣化」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12月21日,在環球時報2020年年會議題一「香港之痛:根在政治還是民生環節」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表示,要高度警惕香港問題的
  • 福建省海域有毒赤潮已消亡 各地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原標題:福建省海域有毒赤潮已消亡 各地仍需保持高度警惕   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據監測,截至6月13日,廈門海域無毒赤潮仍在持續,影響面積縮小為約11平方公裡,分布於同安灣後田-鱷魚嶼海域、五緣灣海域及其灣口。泉州石獅、惠安赤潮海域水色未見異常,未檢出有毒鏈狀裸甲藻,赤潮已消亡。
  • 張文木:空議誤國--重憶"對日新思維"大辯論
    參與這場辯論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有,——時殷弘教授,發表《中日接近與「外交革命」》[2]《關於中日關係的戰略性思考》[3]——馮昭奎教授發表《再論對日關係新思維》[4]。第三,對日本的軍事力量擴充及其使命的某些修改採取內心適當警惕、外表足夠大度的政策;改變幾乎動輒就日本走"軍事大國道路"的可能性(往往是被一定程度地誇大了的可能性)公開表示擔憂的做法。我們的戰略基點,是不受"中國威脅論"的幹擾,在國家大戰略的主導下,以對臺軍事鬥爭準備為壓倒性的首要任務,"少說多幹"和只爭朝夕地加速中國軍事力量的全面現當代化。
  • 讓智慧之光引領當代中國前行——訪中央黨校哲學部侯才教授
    侯才,中央黨校哲學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黨校教授:幹部報告個人事項數據龐大難免有水分
    中紀委副書記張軍此前透露,中央巡視組在首輪巡視中,已經第一次運用了一種巡視手段,就是抽查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情況,「看看報告得實不實,查出來的問題和報告的情況能否反映問題線索。我們主要是通過這些方式方法,努力地把老虎和蒼蠅找出來。」
  • 醫生總結:腦血栓的7個信號,6類人需高度警惕!
    7大信號警惕腦血栓 1、近期出現過手足麻木或軟弱無力,手中拿東西忽然落地 6類人群需高度警惕腦血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