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信息在網上流傳,「蒸食物請一定要先開著蓋子把水燒開,再放入要蒸的食物,蓋上蓋子!用鍋蒸煮東西時,一定要用開水,或是過濾過的水。因為如果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有氯,再經過加熱後,由於鍋蓋是蓋著的,氯被全部包覆在食物上,所以一定要用煮沸過的開水或用已過濾掉氯的水來蒸東西。因為氯有致癌的危險」。
自來水中的氯,真的有這麼可怕嗎?鄭州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張晴說,目前自來水最常用的滅菌手段是加氯。通常,把氯氣或者二氧化氯通入水中,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它們具有超強的氧化能力,能夠殺滅多種細菌。氯氣、二氧化氯、次氯酸、次氯酸根,都不穩定。在光照、加熱等條件下,會進一步轉化成鹽酸、氯酸,也會形成少量的其他含氯化合物。自來水中會留有很少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來實現對細菌的抑制。
氯既然能殺菌,自然會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吞下少量含氯漂白劑,會刺激食道、口腔、喉嚨以及導致嘔吐。不過,自來水中的餘氯遠遠達不到那個劑量。目前,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在「致癌分類」中,把氯歸入「第三類」,跟咖啡因同級,意為「目前尚無足夠資料來確定該物質是否為人類致癌物」。
據資料顯示,直接用氯處理的水進行的動物實驗和人體實驗,都顯示了很高的安全性。世界衛生組織的自來水餘氯標準是根據動物實驗來制定的。在動物實驗中,「無可測不良反應劑量」是每天每千克體重15毫克。採用100的安全係數,得到人體的「每天耐受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0.15毫克。假設這些氯全部來自於飲用水,得到自來水的允許含量為每升5毫克。
通常,自來水中的餘氯含量在每升1毫克以下,遠遠低於每升5毫克的世界衛生組織標準。氯有刺激性氣味,當水中氯含量超過每升2毫克時,多數人就能聞到。至於在水中以其他形式存在的氯,多數人的「味覺閾值」也低於每升5毫克,靈敏的人甚至能嘗出水中氯含量是每升0.3毫克的氯。
也就是說,只要沒有聞到或者嘗出自來水中的氯味,就不用擔心其中的餘氯。就算其中有一點餘氯,在蒸煮東西時,也會主要分解成氯離子、氯酸根和氧氣。前兩者不會蒸發,後者不會影響健康,擔心有氯「包覆在食物上」有點杞人憂天了。(鄭州人民醫院 賀婉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