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過的,
百感交集。
都說2020年是汽車大年,
誰能想到命運開了一個大玩笑。
2020,上天給汽車人做了一個局,
每個人都是局中客。
有人逆勢而上,有人順勢而為;
有人見利忘義,有人身陷囹圄。
有人進來,有人出去;
有人揚眉吐氣,有人勵志前行。
2020年,
有些汽車人應該被銘記,
有些汽車人卻註定要用一生忘記。
一月人物:竺延風
竺延風的2020
是從武漢封城開始的
1月23日,
國資委主任、副主任三次與竺延風通話,
「東風有什麼困難都可以上報,
國資委各部門全力支持。」
竺延風的回覆是,
「東風全體員工將全力抗疫,
確保員工生命安全和生產經營穩定。」
作為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竺延風身上的擔子太重了。
16萬東風員工超過一半在武漢,
東風平均每天就有5000輛汽車從武漢下線,
汽車產業貢獻了武漢市GDP20%以上……
保護好東風,就是保護好了武漢的五分之一。
捐錢、捐物、捐車,
派人、派司機、派設備……
從1月到3月,從防疫到復工,
看著東風慢慢變好,
看著武漢這座城市慢慢變好,
即將到耳順之年的竺延風百感交集。
從少帥到老帥,
竺延風經歷了中國汽車太多場面,
見識過太多人和事。
但是,2020年,
是竺延風37年汽車生涯
最值得銘記的一年。
因為,這一年,
他和東風,與武漢同在,同行。
二月人物:瀋陽
瀋陽的2020
是從生產口罩開始的
人民需要什麼,
五菱就造什麼!
從有想法到口罩下線,
五菱僅用了76小時,
又一次創造了「五菱速度」,
也掀起了一輪中國汽車企業
製造口罩熱!
「艱苦創業,自強不息」,
這是五菱的企業精神,
也是這家公司帶頭人瀋陽的性格。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2020年,五菱口罩火了,
五菱宏光mini EV也火了。
沒有人解釋清楚,
一輛售價不過3萬元的電動車,
月銷量竟然超過4萬輛。
沒有PPT,沒有假大空,
一句話,
五菱抓住了強大的基層消費需求。
過去很多人問,
憑什麼是五菱?
2020年,五菱用行動給出了回應,
憑什麼不是五菱?
在人人都盯著商業金字塔尖的時候,
五菱告訴人們一個道理,
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就是真理。
三月人物:李書福
李書福的2020
是從衛星開始的
吉利要「上天」了!
從宣布進入低軌衛星開始,
李書福變相向外界宣布,
吉利又變了!
2020年,吉利很忙。
忙著開展科技航天產業,
忙著與戴姆勒合作,
忙著與沃爾沃汽車商議合併,
忙著登陸科創板,
忙著布局換電業務,
忙著推出全新生產平臺,
忙著扶貧,忙著辦教育……
有人說,汽車「瘋子」不瘋了,
變得具有戰略眼光,
變得有條不紊,處事不驚,
變得不再語不驚人死不休。
其實,接近他的人知道,
李書福還是那個李書福,
手握一個老式茶缸,
描繪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未來汽車。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這句出自唐朝詩人韓愈的古語,
李書福用在了新年賀詞中。
2020年,吉利賣出了132萬輛汽車,
或許這已經不再是他最關注的了。
李書福的新目標,
讓吉利成為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電動出行科技公司。
四月人物:王曉麟
王曉麟的2020
是從一場官司開始的
4月,一個「小人物」,
打碎了王曉麟與如皋的「造車夢」。
一個美籍華人律師,
一個中國縣級市,
兩個不同身份的自然人因為「夢想」走到一起,
也因為「夢想」,成為仇人。
王曉麟和汽車的緣分似乎很「薄」。
第一次和仰融合作,不歡而散;
第二次和鄂爾多斯合作,無疾而終;
第三次和江淮合作,沒有下文;
第四次和如皋合作,撕破臉面。
或許人性就是這樣。
當夢想和金錢掛鈎時,
理想、道德、法律都不再重要,
造車也就變成了赤裸裸的套現。
十個鍋蓋九個鍋,
賈躍亭曾經玩剩下的遊戲,
很多人不死心的還在玩。
殊不知,當鍋蓋蓋不上的時候,
造車也就成了一場遊戲一場夢。
夢醒時分,
塵歸塵,土歸土,
哪管餓殍遍野,
哪管洪水滔天,
哪管他人瓦上霜,
哪管蒼天,哪管桑海。
五月人物:李斌
李斌的2020,
是從老家安徽開始的
2020年,老家安徽「救了」蔚來。
有人說李斌很幸運,
有人說合肥膽太肥。
不管怎樣,現在,
蔚來越來越好,
合肥越來越對。
對李斌,外界有很多評價。
最貼切的莫過於,
不知年少輕狂,只道勝者為王。
或許年少創業的經歷,
讓他早已深諳,
人生就是坦然接受一切,
包括可能的成功或者失敗。
2020年,蔚來似乎贏了。
但李斌還是那樣,
品頭論足特斯拉,
一心對標BBA。
人們猜不透李斌的話
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就像人們不知道,
他手裡的蔚來,
還能給人帶來多少驚喜亦或驚訝。
六月人物:魏建軍
魏建軍的2020,
是從阿貓阿狗開始的
如果32個不同省市的商人坐在一起,
說話最少的一定是河北人。
魏建軍就是這樣,
低調到不能再低調,
平實到不能再平實。
河北商人的骨子裡
隱隱約約總能看到一個「義」字,
認準的事情,十頭牛也拉不回來,
精準的讓人可怕。
2020年,魏建軍把SUV玩出花兒了。
皮卡、硬派越野、電動車……
大狗、坦克、好貓……
消費者想要什麼SUV,
長城就做什麼SUV。
至於叫什麼,你來定。
2020年,魏建軍把長城也玩活了。
該獨立的獨立,
該聚焦的聚焦,
該做市值的做市值,
該做營銷的做營銷。
一位職業經理人感嘆,
跟著魏建軍幹,痛快!
七月人物:王傳福
王傳福的2020,
是從刀片電池開始的
有人說,王傳福是一個夢想家,
為夢哭,為夢笑,
他的夢裡全是電池。
2020年,王傳福的夢是刀片電池。
不論從哪個角度評價比亞迪,
你都不能否認,
它始終在嘗試改變汽車。
從磷酸鐵鋰到刀片電池,
王傳福想要翻過兩座汽車大山,
一座是「續航」,一座是「安全」。
2020年,王傳福做了兩件大事,
一個是刀片電池,另一個是晶片。
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
或者直接稱之為野心,
他在嘗試用技術改變生活。
汽車另類也好,技術狂人也罷。
一個人一生又有多長?
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
對王傳福來說,
一輩子研究一塊電池足矣,
夢裡,為它笑;夢外,為它哭。
八月人物:徐留平
徐留平的2020,
是從紅旗H9開始的
3年前,徐留平北上。
在人民大會堂,
他當著上千名汽車人宣布,
3年內,紅旗銷量突破20萬輛。
有人竊竊私語,
徐留平這是破釜沉舟了。
3年後,人們不得不承認,
紅旗變了!
尤其從H9開始。
人們突發發現,
徐留平改變的,
不只是紅旗的外觀,
不只是紅旗的品牌,
也不只是紅旗的服務。
他改變的,
是國人心中對一個品牌的觀念。
志不強者智不達。
距離2020年結束前的最後一周,
徐留平完成了自己的諾言,
紅旗銷量突破20萬輛。
或許,一汽在徐留平手中,
紅旗的改變才只是開始。
應了那句詩,
橫笛聞聲不見人,
紅旗直上天山雪。
九月人物:姜德義
姜德義的2020,
是從北汽開始的
直到現在,
都找不到姜德義一張在北汽清晰的照片,
也少有外人聽過他講話的口吻,
誰也摸不準他的脾氣。
有人感嘆,
姜德義把北汽過去的「人情味」打得粉碎。
管理企業是一門學問,
松下幸之助曾說:「企業即人」。
上任北汽集團董事長5個月,
姜德義走了一遍下屬企業,
進行了一次人事大調整。
看得出來,
姜德義用簡單的方式解決最複雜的問題。
未來,北汽集團領導不再各管一塊,
二級公司要拿業績說話。
在2020北汽戰略研討會上,
姜德義提出五點共識:
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聚焦主業;
強化管理,嚴格執行制度考核;
轉變合作理念;加強黨建。
管理是一種嚴肅的愛,
兵隨將轉,
北汽的改變或許才剛剛開始。
十月人物:尹明善
尹明善的2020,
是從力帆重組開始的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020年,年過杖朝之年的尹明善,
做了27來最艱難的決定,
重組力帆。
41歲重獲生命青春,
48歲開始下海,
54歲創立力帆。
尹明善與任正非有著近乎相似的人生軌跡。
不同的是,老驥伏櫪之年,
兩個人的企業軌跡朝著相反方向走去。
這些年,尹明善也曾不甘。
他找過繼承人,
培養過接班人,
但找一個能真正接過他衣缽的人談何容易!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營盤必須是鐵打的。」
這是尹明善高光時留給輿論的名句,
現在,他選擇遵從於自己的信仰,
讓力帆成為鐵打的營盤,
尋找有能力的「流水的兵」。
很多人說,李書福很懂做人。
在入股力帆這件事上,
太不像吉利的行事風格了。
殊不知,商場也是有人情味的,
李書福給了前輩足夠的尊重。
尹明善曾說,
吃得苦中苦,不過人中人;
受得屈中屈,方為人上人。
他做到了知行合一。
朱鎔基曾說,
「尹明善是一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
現在,他仍配得上這句話。
十一月人物:許家印
許家印的2020,
是從一篇文章開始的
一個河南人,
從廣東起家。
一個出身貧困的人,
做到了中國首富。
磨難、落差、機遇、努力……
成就了今天許家印的性格。
2020年11月,
一篇文章,
讓人們爭議許家印造車的真假。
有人說,許家印造車不講規則。
搞笑的是,如果許家印講規則,
一定沒有今天的恆大。
或許在他眼裡,
成功就是打破一個個所謂的規則,
對待造車,亦是如此。
有人說,許家印造車,動機不純;
有人說,許家印造車,立志不淺。
真真假假中,
一個典型中國商人的形象,
被許家印演繹的淋漓盡致。
寫了又刪,刪了再發。
儘管掀起了些許波瀾,
但對習慣了商場腥風血雨的人來說,
文字不可能左右他的決定。
左右他的,只有利益。
十二月人物:祁玉民
祁玉民的2020,
是從華晨宣布重組開始的
14年前,祁玉民與華晨結緣就是在12月。
那時的他,
是汽車行業的「新寵兒」。
站在聚光燈前,這個有感染力的人,
時常談他的汽車夢。
14年後,祁玉民的人生轉折同樣在12月。
一條紀委公告,總結了他的一切。
無論對誰,
這都是一場悲劇。
結束的大幕拉下那一刻,
留下的或許都是悔恨。
悔不當初自強自立,
悔不當初埋頭苦幹,
悔不當初潔身自好,
悔不當初,亦無他法。
個人的交給個人,
送給華晨一句話,
敗而不餒。
結語
2020年,
2500萬輛,下降1.9%。
中國汽車交了一份讓人能接受的答卷。
2020年,
老天出了戲,
但終歸被趕下了歷史舞臺。
時間沒有腳,卻是走的最快的。
往事是塵封在記憶中的夢,
留給每一個汽車人的,
或許是歷經山河,人間值得。
桃花開,杏花敗;
芍藥花開,牡丹花敗。
2020再見,再也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