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汙染作為四大汙染之一,問題日益嚴重。重金屬是水汙染的主要汙染源之一,特別是汞(水銀)、鎘、鉛、鉻等離子具有顯著生物毒性,它們在水體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只能發生形態的轉化和分散。例如微生物將無機汞離子(Hg2+)轉換為脂溶性的甲基汞(MeHg+),使汙染物毒性增加,並經食物鏈以高濃度累積在魚體內。脂溶性甲基汞易穿過生物膜並引起生物體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尤其是對孕婦和嬰兒危害極大,人類食用這種汙染魚類也會引起甲基汞中毒而致病。據調查,人類每年向水體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含有上萬噸的汞,大部分最終進人海洋,對人類健康產生的潛在的長期危害相當嚴重,因此甲基汞被視為危害最大的毒性重金屬汙染物。目前,對於甲基汞的檢測主要包括氣相色譜(GC)、高效液相色譜(HPLC)、毛細管電泳(CE)、耦合特異性探測如原子螢光光譜(AFS)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等,但這些方法樣品的預處理十分繁瑣,且不能檢測活體樣本。
中國藥科大學顧月清教授課題組、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黃鵬教授課題組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陳小元教授課題組合作,在活體重金屬離子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第一作者為中國藥科大學劉熠副教授和深圳大學王生博士。該合作團隊發展了一種比度光聲(PA)成像檢測活體甲基汞的方法,利用脂質體(LP)和MeHg+特異性響應花青染料(hCy7)通過自組裝形成水溶性納米探針(LP-hCy7)。當存在MeHg+時,LP-hCy7將通過環化反應形成LP-hCy7』導致位於690 nm處的PA信號(PA690)降低,而位於860 nm處的PA信號(PA860)顯著增強。通過PA信號比(PA860/PA690)來檢測活體生物樣品中MeHg+的含量。該比度光聲成像檢測活體甲基汞方法具有特異性好、靈敏度高和實時可視化的優點,在生物活體重金屬離子檢測領域,猶如火眼金睛,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相關論文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DOI:10.1002/adma.201606129)上。
雙酶-核殼結構的納米粒子在ATP-H2O2原位順序檢測及成像中的應用
金核-量子點衛星結構探針在可視化實時監測miRNA
分級靶向策略——腫瘤治療的新篇章(黃鵬)
(點擊以上標題可以閱讀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臺
聚焦材料新鮮資訊
材料大牛VS新秀訪談
MVC論文排行榜每月新鮮出爐
熱愛科研的你還在等什麼,快加入我們一起微互動吧!!!
微信號: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國
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要轉載,請聯繫: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關注材料科學前沿,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閱讀Advanced Materials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