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沙子和一個玩具,您覺得孩子會選擇哪一個呢?導語
前段時間有位粉絲媽媽後臺給開心爸爸留言,說了這樣的一件事:
她家的孩子,特別喜歡玩沙子,每次去了兒童樂園都是想都不想的向沙灘城堡那裡跑。按理說,這個兒童樂園可以玩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有驚險刺激的槍戰遊戲,有身臨其境的動感汽車,也有仿佛就在海中的體感釣魚等等,在這位媽媽的眼中,無論是哪一個項目,都比玩沙子要好的多。
畢竟沙子看上去還是挺髒的,而且還容易附著在孩子的身上,衣服上,頭髮上,弄都弄不乾淨。但孩子呢,就是想玩沙子,對媽媽喜歡的項目是看都不多看一眼。
其實不光是這位媽媽有疑惑,開心的表現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看到沙子或者土堆就興奮莫名,不玩上一陣子說什麼都不會離開。
那麼沙子到底有什麼魅力,能夠獲得這麼多孩子的喜愛呢?
沙子有什麼魅力
沙子確實是有很多爸爸媽媽們所忽視的優點的:
沙子沒有固定的結構,可以擺弄出無數的形狀;沙子順滑流動性好,可以搭配很多玩具一起玩;沙子阻力小,多大的孩子都能夠毫不費力的玩。
實際上,孩子玩沙子不僅僅是興趣所在,更多的是在實現自我的成長。
玩沙子會激發孩子的自然本性
人類對於大自然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類的自然屬性。
而只有在自然中,人們才能更加的放鬆心情,開闊眼界以及發現更多的生活道理。這一點對孩子來說也是這樣的,多與大自然接觸,既能夠開闊眼界也能夠開闊心胸,影響是很大的。
不過現在很多孩子,真正能夠接觸到大自然的機會屈指可數,而玩沙子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方式之一了。在玩沙子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體會到想像轉化成現實的快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些以前只能存在於想像中的事情,當然也能更加快樂的成長了。
玩沙子會促進孩子的感官發育
對於6歲以內的孩子來說,感官發育是很關鍵的一環。
皮亞傑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認為,孩子小的時候是要滿足感官需求,特別是觸覺需求的,這樣他們對於世界的認識才會更加清晰一些。而觸覺最多的,就是通過手來完成的。
玩沙子本身呢,就是一種充滿了觸覺刺激的方式。
孩子不管是想要轉移沙子,還是想要把沙子堆成一個形狀,都是需要手與沙子充分接觸的。沙子本身比較順滑,也沒有什麼固定的形狀,這個接觸過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完全的觸覺刺激的過程,可以很好的促進他們的感官發育速度。
玩沙子可以給孩子安全感
另外,沙子還能夠給孩子很多的安全感。
比如沙子本身的包容性,可以掩蓋住孩子的胳膊和腿,這種毫無危險的包容,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讓他們能夠毫無顧忌的去玩;再比如沙子還會具有一定的溫度,包裹著孩子的手腳,給與孩子很多溫暖,這也是安全感的來源。
正因為這樣,孩子才會對玩沙子這個遊戲,欲罷不能。
正確陪孩子玩沙子
上面開心爸爸說了很多孩子玩沙子的好處,可能會有爸爸媽媽們要問了,既然玩沙子這麼好,那麼怎麼樣才算是正確的陪孩子玩沙子呢,或者說怎麼樣陪孩子玩沙子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呢?
開心爸爸這裡有3個方面的建議:
放手讓孩子玩
很多爸爸媽媽在孩子玩沙子的時候,雖然嘴上說玩吧玩吧,但內心中還是充滿了擔心的,還是會對孩子過多的幹涉。
比如會害怕沙子髒,害怕孩子在玩沙子的時候不小心把細菌帶入到了身體內部,影響孩子的健康。其實開心爸爸覺得,這點擔心無傷大雅。
害怕沙子髒就帶孩子去一處乾淨沙子的地方,玩完沙子馬上帶孩子洗個澡,馬上就是一個乾淨的孩子了。既然讓孩子玩,就有必要放手讓他們玩好,從玩中學到東西,從玩中培養出自己各種好的思維習慣來。
多看少說
還有就是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玩這個過程。
孩子玩沙子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在大腦中想像出具體的形狀,這樣才能最終堆出一個形狀來,這是在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以及空間結構思維能力;如何把大腦想像的形狀,用沙子表現出來,這是在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及手眼協調能力;如何能夠更好更快的做出自己想要的形狀來,這是在培養他們的專注力......而爸爸媽媽的幹涉,實際上就是影響孩子上述能力的培養。
針對性的引導
當然,爸爸媽媽也不要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做,很多時候還是應該根據孩子的表現,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從而把孩子引到一個正確的軌道上來。
最後
其實孩子玩沙子,收穫的遠比開心爸爸說的要多很多,所以爸爸媽媽們,不妨放手讓孩子玩去吧,說不定還真的能收穫一個創造家寶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