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林,是一名作家、出版人、策劃人、圖書製作人、文化訪談記者、書評人、影評人。現居北京。出身理工,學無師承,誤打誤撞進入文藝界多年,左手寫歷史,右手寫文學,毒舌寫情感。
他祖籍福建泉州,1983年生於河南歸德府,祖上為耕讀世家,1949年後家道中落,但慧根早藏,家學隔代傳,雖出身於三流本科學校,沒落為五流理學學士,卻自修成一流文章作者。祖父林潛修公、外祖父胡示範公,道骨仙風,皆為方圓一代名士。生性敏感,興味廣泛。既喜歡安靜孤獨,也享受市井繁華,常常在兩個極端之間徘徊。多年來遊走於鄉野和城市之間,尋味現代人丟失的市井生活。著有文學、史學和情感隨筆多部,文筆清麗有味,說理論物明辨無礙,知人論世溫情款款。曾居於廣州、桂林、上海、成都,現居北京。 2006年未畢業即南下廣州,深涉紅塵,師事民營書業大佬、中國十大民營書商歐陽歡,同時結識一代詩壇傳奇健將、「木芙蓉花下主人」陳益洪,受薰陶成為眼界見識閱歷皆極高的中國書業小老弟,嗣後畢業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原社長肖啟明招致麾下,深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濃厚人文主義傳統的啟蒙洗禮。
「記憶裡的過客 棺木中的亡人
牆壁上的名字 屋簷下的身影」
在他的《人山人海》裡,寫的都是人,有一些活著的,他們曾經朝夕相處或者偶然相識,然後又擦肩而過。也寫了一些死去的,死去並不意味著消失,作者認為在事實上,那些死去的人在某些時刻又會朝你重返而來。
之所以他整本書都在寫人,可能與他近些年所幹的兩件事有關,一件是寫詩,另一件則是攝影。寫詩寫的是自己,攝影拍的是別人。無論是寫自己還是拍別人,本質上來說,都是對人之為人的命運、人之為人類的命運的寄情。
實際上,我們都置身於這個偌大的宇宙之中,我們渺小的像是一粒塵埃,茫茫大地上虛無縹緲的生存,漫漫歲月中難以名狀、不可思議的孤獨。作者並不覺得藏在書裡每個人是他寫出來的,而是在很多個灰濛濛的午瀰漫著飯菜香的傍晚或者孤燈獨擎的深夜,他獨自坐在寬大的橡木桌前出神,那些人就過來了,拿起他的手,打開電腦,敲擊鍵盤,通過作者書寫他們自己。
在這十三億人口中,很多人總是被掛在十三億這個數字後面,被隱藏,被忽略。他們從屬於人口的「口」,而不是「人」。因為文字,同樣也因為林東林,這些人被還原成小小的人臉,無論是模糊的、清晰的、愁苦的還是平凡的,總之是存在的,或者存在過的。
發生的人和事,永遠是昨天的,而文字永遠是今天的,甚至是明天。《人山人海》幫助我們從某種虛構的巨大中縮小成自我,不超出,也不小於,而是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