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所有國家都意識到了核武器的威力,紛紛開始研製屬於自己國家的核武器。我們拿原子彈來說,以前的科學家們為了製造原子彈,真的是絞盡腦汁,克服重重困難,壯大國家的軍事實力。但現在不一樣了,製造原子彈的技術基本是公開的,但為何大多數國家還是造不出來呢?
原子彈,又稱裂變彈,是一種利用核原理製成的核武器。它最初由美國研製,破壞力極大,在爆炸的同時還會釋放強烈的核輻射,危害生物和非生物組織。我們知道,鈾-235和鈽-239是製造原子彈最重要的兩種原料,而鈾-235是非常稀缺的原料,而且還經常和類似的同位元素混合在一起。
一個國家想要研製原子彈,必須把鈾-235提高到90%以上。如果用離心法,需要將幾萬臺高速離心機串聯起來進行提純,而200噸鈾礦,只能提純一公斤的鈾-235,還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同時,提取原料鈽-239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95%以上的國家而言,提取合適的原料就已經很難了。
那麼,如果成功提取這兩種原料就可以製造原子彈了嗎?答案是否定的,這僅僅是第一小步,如何讓鈾-235和鈽-239在碰撞中發生裂變,才是最關鍵的。此外,如果想使核武器發揮實戰的作用,必須進行大量的核試驗和模擬實驗。例如,美國、俄羅斯、法國等。每一個國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逐步形成實戰化的核力量。
我們可以看出,製造原子彈用到的都是稀缺資源,而且,每個國家對自身稀土資源出口的把控很嚴格,價格也很昂貴,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另一方面,大部分國家的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礦產資源並不豐富,國際方面也一些制約因素,所以,很多國家決定放棄研製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