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進展 |《自然•能源》刊發研究中心劉宗豪副教授鈣鈦礦太陽能模組合作研究進展

2021-02-15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研究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該研究通過對ITO/SnO2/perovskite/HTM/Au結構鈣鈦礦太陽能模組進行系統界面工程優化器件光伏性能及穩定性。如圖1所示,具體包括:1)使用EDTAK修飾SnO2電子傳輸層,通過酸鹼中和消除SnO2中的鹼,獲得更穩定的SnO2/鈣鈦礦界面,同時調控SnO2/鈣鈦礦界面能級匹配,促進界面電荷傳輸;2)對FAMACs基鈣鈦礦表面進行EAI/MAI界面修飾,構築穩定性更優的EAMA鈣鈦礦,提高鈣鈦礦層穩定性,鈍化表面缺陷,同時調控鈣鈦礦/空穴傳輸層界面能級匹配,促進界面電荷傳輸;3)在常用小分子空穴傳輸層spiro-OMeTAD中引入少量的高分子空穴傳輸材料P3HT形成複合空穴傳輸層,改善空穴傳輸層穩定性;4)對鈣鈦礦太陽能模組器件進行聚對二甲苯(Parylene)封裝,實現可靠的薄膜封裝,不僅抑制水氧對鈣鈦礦太陽能模組的侵蝕,也能夠有效避免鈣鈦礦分解產物的揮發,進一步提高器件穩定性。

 ▲圖1 基於系統界面工程的高效高穩定鈣鈦礦太陽能模組結構及界面示意圖。

 

如圖2 所示,基於上述系統界面工程策略,在5 cm×5 cm基板上製備的鈣鈦礦光伏模組獲得了16.6%的效率(限定輻照面積22.4 cm2),在氮氣氣氛中、實測器件溫度約40 oC、連續光照工作老化條件下,其T90(效率衰減到初始效率的90%的時間)超過1570小時,T80(效率衰減到初始效率的80%的時間)超過2680小時,同時鈣鈦礦太陽能模組的光伏性能和穩定性均具有良好的可重現性。

 ▲圖2 基於系統界面工程的高效高穩定鈣鈦礦太陽能模組a)光學照片,b)J-V曲線,及c)d)連續光照工作老化條件下轉換效率變化曲線。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大面積製備以及穩定性是實現其實際應用的關鍵性挑戰,該研究成果為高效高穩定鈣鈦礦太陽能模組的製備提供了創新思路,將進一步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和發展,對發展能源新材料和新技術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該研究得到了日本衝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第一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日本國家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支持。

 

論文信息:Zonghao Liu, LongbinQiu, Luis K. Ono, Sisi He, Zhanhao Hu, Maowei Jiang, Guoqing Tong, Zhifang Wu,Yan Jiang, Dae-Yong Son, Yangyang Dang, Said Kazaoui, Yabing Qi*. A holisticapproach to interface stabiliz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modules withover 2,000-hour operational stability. Nature Energy 2020, DOI:10.1038/s41560-020-0653-2.

相關焦點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收服電池界的「小哪吒」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 年首次報導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通過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德國科學家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結論來開發適合將鈣鈦礦電池材料沉積到基板上的油墨。雖然近年來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所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果大多是在不到一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且採用在大規模商用設備生產中並不實用的工藝來取得的。將這些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大規模生產是另一個亟待探索的研究領域。許多不同的工藝都被認為是適合於此,其中槽模塗布和噴墨列印最為突出。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不久前,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與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黃維等多位合作者,研究出高效穩定的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光子學》,成為離子液體應用在鈣鈦礦領域的又一突破。
  • 碳電極研究進展(鈣鈦礦部分)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對電極一般為金,銀,銅貴金屬,由於貴金屬價格昂貴,會無形中增加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成本。碳基材料具有合適的功函,價格低,長期穩定等特點,因此碳基材料是鈣鈦礦商業化的一種合適的候選材料。
  • Cover| 綜述: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主編點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能源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例如高效的光伏 (能將光轉化為電的效應)材料或者新型儲能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家電設備到工廠的儀器裝備,對能源的需要無處不在。來自太陽天然的饋贈——太陽能被人類作為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使用由來已久,從最初原始的利用食物對太陽能的吸收來直接烘乾食物以備長期使用,到近代的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通過合適的裝置將轉化的電能併入電網供電。
  • 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與合作者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能源領域著名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和化學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助於大規模商業生產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1 15:49:55 德國科學家研究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印刷工藝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太陽能光伏技術作為未來清潔能源,符合社會發展的歷史潮流和國家能源戰略的大方針,太陽能電池及其系統集成技術已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基於全固態鈣鈦礦材料的太陽電池是當今最有前途的幾種光伏器件之一,能大幅降低太陽電池的製備成本和使用成本。
  • 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山西大學分子科學研究所韓高義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山西大學為第一單位在國際權威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Angew. Chem. Int. Ed.)在製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時,快速的結晶過程和複雜的結晶條件會導致生成的鈣鈦礦薄膜中存在大量缺陷,從而影響PSC的光電轉換效率和穩定性。因此製備缺陷較少或無缺陷的鈣鈦礦薄膜,對於提高PSC的綜合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北理工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1703008)和北理工創新人才科技資助專項(「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基金)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學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崔彬彬特別副研究員課題組與材料學院「青年千人」陳棋教授課題組合作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迅速,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較高光電轉換效率,可與多晶矽薄膜電池媲美,但電池的長期穩定性未達到商業化要求。
  • 鈣鈦礦預應力工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團隊,在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應變工程與各向異性耦合性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材料類權威期刊近年來,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不斷提高,現有最高紀錄值超過25%,這引起了各國科學家們的廣泛興趣和重視。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總結
    2.2  高穩定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由於鈣鈦礦中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受溼度和光照的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會造成電池效率的快速衰減甚至失效。因此,為了實現生產具有成本效益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標,製備高穩定性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成為該領域未來的必然趨勢。為了解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問題,研究人員嘗試尋找其他合適的傳輸層材料來改善電池穩定性。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我的煤炭網>新聞>新能源>太陽能>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日期:2020-11-09 18:23:00
  • 昆明理工大學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當前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帶隙高於1.45 eV的鉛基太陽能電池。這限制了其實現衝擊-奎塞爾極限的潛力。先前對低禁帶(1.2 ~ 1.4 eV)滷化物鈣鈦礦的研究已經得出了幾個候選結果,但都是有機-無機雜化的組合物,這引起了人們對器件穩定性的關注。
  • 福建物構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近年來,新興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突飛猛進,在短短十年裡其光電轉化效率從3.8%迅速發展到目前25.5%的認證效率,被視為最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型高效率太陽能電池之一。雖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很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已與多晶矽薄膜電池相媲美,但是電池的長期穩定性遠未達到商業化的要求。此外,傳統的低溫溶液法可以便利地製備鈣鈦礦薄膜,但所製備的鈣鈦礦通常是多晶薄膜極易在晶界或表面產生針孔和缺陷。
  • 華東理工大學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獲進展
    新型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一直是清潔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 哈工大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楊玉林教授與範瑞清教授帶領的光電功能材料團隊在鈣鈦礦光伏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科研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化學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影響因子12.275),並選為「Hot Paper」。
  • 物理所鈣鈦礦型甲胺鉛碘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獲進展
    鈣鈦礦型甲胺鉛碘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其結構簡單、製備成本低廉等優點吸引了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關注。其光電轉化效率在近5年內從3.8%迅速提高到15%以上,高於非晶矽太陽電池效率,被Science評選為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隨著電池工藝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電池效率有望突破20%,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第一性原理計算最新進展
    這種效率的快速增加歸因於有機—無機雜化滷化物鈣鈦礦光吸收層獨特的電子結構與性能以及鈣鈦礦的成膜質量。為了進一步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理解其優異性能的物理化學起源和機制,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計算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對鈣鈦礦材料結構和特性的充分理解對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和性能的優化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