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9日23時30分,馬斯克的Sapce X做了一次特別的「發射中止測試」,用以驗證載人「龍」飛船的緊急逃生系統。
美國航天局(NASA)直播畫面顯示,發射1分30秒後,「獵鷹9」火箭第一級發動機關閉,「龍」飛船上為逃逸系統提供動力的8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點火使船箭分離,獵鷹火箭隨後解體。
畫面顯示,發射約2分24秒後,已爬升至最高點的飛船拋棄其主幹段,由較小的「天龍座」推進器調整方向,使載人艙再入大氣層,呈自由落體狀向大西洋墜落。
2011年美國太空梭退役後,美國運送太空人往返空間站一直依賴俄羅斯飛船。為改變這一局面,美國航天局有意將合同授予國內航天公司,波音公司和SpaceX從美國航天局獲得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用以建造「星際飛船」和載人版「龍」飛船。
兩艘飛船的首飛時間從最初計劃的2017年起多次推遲。12月22日,波音公司的星際飛船發射升空,原本可以為執行NASA載人航天合同掃清最後障礙。遺憾的是,星際飛船隨後由於未能進入正確軌道而未能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測試任務失敗。
此次SpaceX進行的飛行中止測試,又被成為IFA測試,也是執行NASA空間站載人合同的最後一次測試,用以展示機組人員在發射緊急情況下能夠使太空人擺脫傷害的能力。目前波音公司沒有進行IFA測試的計劃。
在發射約4分47秒後,2個引導傘和4個主降落傘相繼成功打開。雖然太空艙中只是兩個「假人」,停留在大西洋上的太空艙救援隊也開始行動起來,前往目標海域搜救。9分04秒,太空艙安全「落水」, Space X送人進太空的計劃再無阻攔。
9分04秒,太空艙安全「落水」。來源:NASA直播畫面
在測試中爆炸的獵鷹9號火箭造價約5000萬美元,合人民幣約3.4億元,可謂代價巨大。即便如此,測試安全系統仍有重大意義。
以往火箭失事,太空人幾乎難以生還,這也是過去載人航天悲壯色彩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此才誕生了《星際救援》、《火星救援》、《地心引力》等一系列太空求生主題的科幻影視作品。但實際上,《無人生還》才是對過去載人航天事故最準確的概括。
來源:電影《地心引力》
1957年11月3日,前蘇聯流浪狗萊卡作為一名特殊「客人」,成為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地球生命。萊卡被安置在專門為它設計的加壓密封艙內。上天幾小時後,因太空衣隔熱不佳,萊卡死於驚嚇和中暑衰竭。
萊卡太空飛行40年後,俄羅斯人在莫斯科郊外的航天和太空醫學研究所為萊卡建立了一個紀念館。當年,萊卡和其他9隻狗在這裡接受訓練,最後它被選中踏上孤獨的太空之旅。
1961年3月23日,蘇聯首位太空太空人邦達連科在充滿純氧的艙室裡訓練時,艙內燃起大火,導致他被嚴重燒傷,並於10個小時後死亡,成為人類載人航天活動中第一個遇難的太空人。
1967年1月27日,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在進行載人飛船地面聯合模擬飛行試驗時,飛船指令艙意外起火,指令長維吉爾·格裡森、高級駕駛員愛德華·懷特及駕駛員羅傑·查菲在17秒內喪生。
1967年4月23日,蘇聯太空人弗拉基米爾·M·科馬羅夫上校乘坐聯盟1號飛船返回地面時飛船降落傘無法打開,致使飛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衝向地面,科馬羅夫當場被摔死。
1971年6月30日,蘇聯「聯盟11號」飛船實施返回艙和軌道艙分離時,返回艙的壓力閥門被震開,艙內迅速減壓,致使3名太空人因急性缺氧、體液沸騰而死亡。這一事故是原蘇聯載人航天活動中最為悲慘的一次。
1986年1月28日,全美學生們都在滿懷期待地觀看著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的CNN視頻直播,因為機組成員之一的克麗斯塔·麥考利夫將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名教師。然而,挑戰者號太空梭剛升空73秒就發生了解體,機上7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3年2月1日,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原定降落時間16分鐘前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絡,隨後在德克薩斯州中部上空解體,7名太空人無一生還。哥倫比亞號爆炸後的殘骸從達拉斯的郊外一直飄散到1000公裡外的泰勒,甚至有一部分殘骸落入了路易斯安納,此後太空梭停飛兩年。
目前為止,共有1隻小狗和22名太空人為人類的航天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