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文字「天書」待君識

2020-12-01 光明網

20世紀初以來,在新疆先後發現了幾種滅絕千年以上的古文字材料,其中,大多從寺廟、洞窟的廢墟中發掘出來的焉耆―龜茲文,因其出土文獻少且多為殘篇斷簡,最難解讀,故有「天書」之稱。

焉耆―龜茲文,亦稱

為「吐火羅語」,是公元3世紀至9世紀居住在新疆地區操印歐語言的民族所使用的一種文字。20世紀初,一批焉耆―龜茲文文獻陸續在新疆庫車、焉耆和吐魯番等地被發現。它們用印度的婆羅迷字母中亞斜體拼寫,從左到右橫行書寫。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焉耆―龜茲文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兩種方言:一種分布在焉耆―高昌一帶,被稱為甲方言或「甲種吐火羅語」,所記錄的全部是佛典,特別是有關彌勒的經典很多。另一種僅限於古龜茲(今庫車)地區,稱作乙方言或「乙種吐火羅語」,記錄的內容除佛典外,也有世俗文書,如情書、護照之類。此外,焉耆―龜茲文的另一個特色是記錄了很多戲劇內容,這對中國戲劇史的研究非常有幫助。

起初,人們不知道這種語言叫什麼名字,1907年,德國語言學家繆勒(F.W.K.Muller)在吐火羅語《彌勒會見記》的回鶻文譯本中發現一條題記,其中提到這部回鶻文寫經譯自吐火羅語,所以繆勒將這種未名語言命名為「吐火羅語」。此後,德國學者E.Sieg和W.Siegling鍥而不捨,焚膏繼晷,最終將這種文字讀通。這成為世界語言學史上的一件大事。兩位學者明確指出,這種語言屬於印度歐羅巴語系。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吐火羅語本應屬於印歐語系的東支;但是,一些語言特點卻表明,它屬於西支。這一直是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長期以來迷惑不解的一個問題。

焉耆―龜茲文文獻存世僅數十種,分藏在柏林、巴黎、倫敦、聖彼得堡、新德裡、東京以及我國的新疆博物館和國家圖書館。

新疆博物館所藏焉耆―龜茲文文獻共44頁,是1974年冬在焉耆七個星(錫克沁)千佛洞北大寺前的一個灰坑內發現的,每頁左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已經被火焚毀,經過專家解讀,它是用甲種吐火羅語所寫的《彌勒會見記》劇本。國家圖書館現存焉耆―龜茲文文獻2種3頁(見圖),正反面都用工整的婆羅迷字母墨書書寫,文書紙張質地較厚,字跡清晰,墨色如新。第一種殘存1頁,寬殘存13.6釐米,高10.5釐米,紙張呈赭黃色,每頁7行。第二種存2頁,有現代墨筆編號六十三、六十七,每頁寬13.1釐米,高13.8釐米,上下有朱色界欄。這三頁文獻其記載的內容,仍有待語言學家解讀。

焉耆―龜茲文的發現對於世界語言學史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是死語言,沒有受到後來的幹擾,因此保留了原有中古時代的狀態,它承載的,是中西民族語言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的悠久歷史。

相關焦點

  • 專家:浙江「巨石天書」乃人為 應是秦漢前產物
    專家:浙江「巨石天書」乃人為 應是秦漢前產物 本報訊 4月28日,本報率先報導了浦江仙華山附近發現神秘石雕,疑為史前先民所刻的消息(見4月28日D1版《浦江「巨石天書」引發浮想聯翩》)後,浦江的「巨石天書」
  • 盤點重慶發現的神秘物體:千年太歲、螢光生物、神秘天書
    原標題:盤點重慶發現的神秘物體:千年太歲、螢光生物、神秘天書   日前渝陝交界地黃安壩景區遊客接待中心,有間房子的玻璃水箱裡用山泉水養著一株千年太歲,目前太歲不對遊客開放。太歲保養要求室內通風良好,嚴禁陽光直射,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儘量減少聲噪,不準用手直接接觸太歲,3天換一次水。
  • 「紅崖天書」,千古之謎,至今無人能識
    貴州關嶺縣龍爪村曬甲山的一巖壁上,刻著很多古老文字,其內容至今無解,人稱"天書",因刻有"天書"的巖壁呈紅色,又被稱為"紅崖天書"。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是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關嶺因境內的關索嶺得名。關索嶺地勢險峻,是古代兵家必爭地,"紅崖天書"隸屬關嶺縣,距黃果樹瀑布僅數裡之遙。
  • 貴州「最神秘」的天書,千年來無人可解,當地懸賞百萬求破解!
    即便是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貴州省依舊有很多故事沒有被人發現,那些秘密隨之就成了未解之謎,紅崖天書就是其中之一。紅崖天書位於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紅崖山,是一系列被刻在石壁上的神秘文字,據說當年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七擒孟獲時曾在這裡曬甲,因此,紅崖山又被稱為「曬甲山」。
  • 七千年前的無字天書揭開了真相
    而后羿射日其實有個真相,這個真相在七千年的一部無字天書中被揭開了。那麼,先民們到底在無字天書裡看到了什麼?此處石刻歷年久遠,至今大約七千年歷史,正好和后羿射日年代相吻合。石刻的奇怪之處,在於它前半部分由奇形怪狀的生物構成,而後半部分則是很多圈點,皆指向太陽的方向。
  • 無字天書 成人西遊《戰天神》至強天書技
    歸墟是上古神明留下的神跡,其間暗藏寶物萬千,無字天書便是其一。但凡領悟此天書之人,皆可習得神跡,殺神弒佛如若鼓掌!成人西遊《戰天神》最強天書技,只待有緣人來取!【歸墟崩裂 天書四散】歸墟之地兇險異常,只有擁有一定實力的玩家,達到規定等級,方能窺探無字天書。
  • 強基計劃專業解讀——古文字學專業
    好前途教育升學規劃團隊收集整理了「強基計劃」古文字學專業開設大學及該專業的就業前景等資料編寫成本文,供各位考生和家長作為報考「強基計劃」 的參考資料。 一、什麼是古文字學專業?比如,古文字資料的發掘、整理和保護工作需要依靠現代考古學;古文字的辨識和解讀需要立足於對先秦語言文字發展歷史和規律的整體認識,也就是古漢語知識和文字學基礎;古文字資料的整理和研究涉及古代文獻學的理論和方法;古文字資料與傳世文獻的結合,為歷史研究開闢了新的領域和前景。
  • 八部門啟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工程
    中新網客戶端11月24日電 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啟動實施該工程。工程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深入發掘蘊含其中的歷史思想和文化價值,揭示古文字在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創新轉化成果,服務時代需求。力爭經過5-10年努力,立足於出成果、出人才、可持續,建成若干高水平研究平臺,形成老中青結合、具有一流學術水平和擔當精神的研究隊伍,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
  • 八部委發布古文字工程 用漢字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
    隨著近代考古學發展,古文字學也從傳統金石學中獨立出來,致力於研究出土文獻資料。據中國文字學會會長黃德寬介紹,古文字學跨越了語言文字研究層面,不僅研究古文字形成、發展、構造和應用規律,還用古文字材料研究古代歷史文化,如甲骨文與殷商歷史文化,青銅器銘文與西周東周歷史文化,簡牘帛書與戰國時期歷史文化。
  • 酉陽「天書」多年仍無解(圖)
    ……它們都是字,卻不是漢字,而是幾年前在重慶酉陽發現的「神秘」天書。可近兩年卻並未有任何新字被解讀出來,為何?近日,酉陽面向全球徵集天書「解密者」,如果能有足夠佐證,還有重獎噢!「這裡的天書已經有2年多沒有新的進展了。」首個發現「天書」、也是迄今為止一直守候著「天書」的周永樂搖了搖頭。  周永樂告訴記者,剛發現「天書」的時候,不少專家和愛好者趨之若鶩,紛紛參與破解「天書」,也陸續破譯了一些字出來,比如「口」字中間一個「烏」通漢字的「日」;五個「口」通漢字「要」等等,迄今已有30餘個「天書」得到破解。不過,隨著佐證越來越難、熱情逐漸褪去,「天書」也漸漸沉寂。
  • 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 冷門"絕學"薪火相傳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11月2日,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甲骨文的識讀斷代、先秦歷史不為人知的一面,有望在6名教師、24名在讀博碩士組成的團隊努力下,取得新的學術成果。古文字、先秦史研究,絕對的冷門學科和"絕學",看上去同現實距離遙遠,但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
  • 中國流傳一部5千年天書,記載著宇宙的奧秘,如今卻被世人遺棄
    在中國,有一本古老的「天書」,歷史上沒有人能讀懂,現在面臨失傳的危險,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天是你出生的那天,也就是你知道自己將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日子。只有當一個人的才能被激發時,他才能理解自己將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從《易經》裡的蒙卦裡,解讀出一個人是如何激發自己的才能的。
  • 四川甲骨文排譜系聯成果明年出爐,古文字研究成果或將井噴
    近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文化和旅遊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總體規劃,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10年努力,產出一批具有深遠影響的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早在2019年11月,在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成立揭牌。
  • 「復活」古文字的科學出路
    採訪專家:蔣玉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古文字學和出土古文字文獻的整理與研究方稚松,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專業方向是古文字學王子楊,首都師範大學甲骨文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字博物館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工作
  • 問道手遊天書種類大全分享 天書搭配推薦
    問道手遊天書有多少種?問道手遊天書的屬性是什麼?接下來18183小編將要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問道手遊天書種類屬性詳細介紹,以及天書的搭配推薦,一起來看看吧!
  • 有必要「焐熱」生僻古文字嗎
    有必要「焐熱」那些生僻的古文字和古詞語嗎?筆者認為沒有必要。文字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服務於現實生活。漢字的發展也是不斷揚棄的過程。由於社會的發展變化,一些古籍裡的文字對我們當代人來說價值已不大,甚至毫無價值,它們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生自滅。事實上,我們已很難用人為的方法讓生僻古文字真正地重新「煥發青春」。
  • 人工智慧綴合千年甲骨 首款AI甲骨綴合產品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潘志賢 實習生 姬嫻禕)「冷門」不冷、「絕學」不絕,用人工智慧實現甲骨批量綴合,新科技與傳統文化跨越千年實現完美結合。在10月31日舉行的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二十三屆學術年會上,由河南大學主研的首款AI甲骨綴合產品——綴多多現場發布,首次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人工智慧批量綴合甲骨。
  • 歷經七千年的「無字天書」《易經》,隱藏了哪三個宇宙密碼?
    當代人有一個口頭語:可以說是「天書」。相對於看不明白的事物,就把它稱之為「天書」,含義是由天上來的,不屬於人類的事物,大家自然看不明白。那你了解「無字天書」最開始指的是什麼嗎?對,那便是在中華大地「世歷三古」前後左右歷經上古、中古和下古、歷經七千餘年的《易經》。
  • 無字天書(六)千年隱學,扁鵲長兄治未病的不傳之密
    本文把扁鵲大哥看穿未來疾病的無字天書,先天八卦與河圖的部分奧秘揭秘給大家學習 有一天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誰最厲害呢?」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問:「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 中國最「神秘」天書,僅有數十字,懸賞100萬,至今都無人可解!
    千年的歷史長河為我國留下了許多供探究的文明知識,現在,我國許多古人留下的古蹟、大量壁畫、書籍都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許多旅遊城市都有自己的名勝古蹟,當地政府還響應國家的號召,對他們有著完善的保護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