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夏天因為有雨季所以容易溼氣重,但其實溼氣的來源有2種,除了外在環境的溼氣之外,也會因為吃的食物不正確而在身體的循環中,從體內長出溼氣,所以,為了避免溼氣,有些食物要小心食用。
溼氣是囤積了不好的物質!
在中醫理論裡,溼氣代表囤積了不好的物質,會傷害脾氣。
除了溼氣之外,中醫也常講傷害陽氣的涼性、寒性物質,但並不是指食物本身的溫度,只要食物吃下去對身體的各種功能產生比較不好的影響,就屬於涼性、寒性。
比如吃了太多的甜食、精緻澱粉,會讓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囤積過多的廢物,身體自然會覺得容易累,也容易有疹子等問題。
在飲食上,除了需要避免甜點、麵包之外,面線、勾芡的食物等也屬於精緻澱粉,最好少吃。麵粉類的製品會讓身體修復的比較慢,即使是包子、饅頭,也不建議常吃。
而冰涼的食物,會讓身體的代謝循環變得比較不好,也就是會讓溼氣這種不好的物質難以排出,比如冰品、冰涼的飲料,即使在夏天也是少吃少喝比較好。大部份的水果也是屬於比較偏涼性的,建議吃蘋果、番石榴、櫻桃、柳橙等比較平性的水果,但因為水果的糖分也很高,也會囤積溼氣,所以吃剛剛好就好,不要一下子吃太多。
那該怎麼除溼?
很多人會認為蒼朮、薏仁可以除溼,雖然基本上沒錯,但薏仁也是比較涼性的食物,所以整體的食療配合還是請中醫師診斷之後比較保險。因為就算是炎熱的夏天,每個人的體質也不一樣,不能用一個食療,來符合所有的人。
像是如果是溼熱體質的人,吃過多燥熱的食物,像是烤的食物、堅果,或是牛肉、羊肉等紅肉,會加重症狀;如果是寒溼體質的人,就更要避免涼性的食物。
不過要除溼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自己的代謝循環功能,常保肚子溫暖,像是用熱毛巾溫敷、按摩肚子,也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容易覺得疲倦的問題,晚上睡覺時也一定要讓肚子蓋上棉被。
另外,運動也是很好的方式,可以做一些會讓身體發熱、微微流汗的運動,但儘量不要是水上運動;因為水上運動如遊泳,會因為毛細孔一樣吸收水分,讓除溼的效果不那麼好,可以考慮做一些伸展或是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