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0月8日前,不少人在問,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會不會授予中國某個作家?有人開出有可能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的名單中,就有不少中國作家。我們也希望莫言之後有中國作家獲得此獎。

國內媒體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的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Louise Glück,此前有人譯為露易絲·格麗克。她自幼受到希臘神話的影響,從小對生活有著與眾不同的體驗,從十多歲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個詩人,可謂少年聰慧,志存高遠。

露易絲·格麗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南方都市報發布評論《如何欣賞今年諾獎得主格麗克的詩》。該文介紹了露易絲·格麗克的家庭以及其成長與詩歌創作的情況。
該文引用作家趙松的評價:露易絲·格麗克是非常獨特的一個詩人,她選擇詩歌作為存在的方式。她的詩好像是無詞歌,她在發出一種聲音,詞句好像變得已經不重要了,它只是聲音的一部分,藉助詞句的波浪抵達對岸。我覺得這是她的一個最迷人的特點。
趙松認為,格麗克後期詩歌中,包括青春、性愛、婚戀、友誼……逐漸變得抽象,作為碎片,作為元素,作為體驗,在詩作中存在。
我們要問,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到底寫得好不好?「有牙的月亮升起」,這是她的詩歌《萬聖節》裡的一句。我覺得這句很好。好在哪裡?好在她用「有牙的」這個定語表現了他對「月牙」的獨特感受,同時寫出了「鬼節」的猙獰可怖。
她對個人的存感的體驗很獨特,是別人沒有的。她的詩歌《星》裡有這樣的句子:我孤單一人——我全部的/財富都在我身邊/我有一張床,一個房間/我有一張床,一隻花瓶/裝著花,在床邊/還有一盞夜燈,一本書/……
我們由她獲獎的理由「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想到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論斷「個體就是世界的存在」。海德格爾認為,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只有人類具有意識到其存在的能力」。
由此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只是露易絲·格麗克的內心敏感和表達的細膩,更多的是她對生命存在過程的詩意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她有獨特的心靈世界和獨特的語言。
正如我們在2012年談到莫言獲獎的理由時所分析的:「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
上述「兩個獨特」充分表現出作家的創新能力。今天,面對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我們還是堅持認為,評價文學作品的優劣,仍然需要堅持「兩個獨特」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