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二維膠體晶體刻蝕法製備石墨烯納米帶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組的王文龍副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在石墨烯納米帶的可控制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Adv. Mater. 23,1246 (2011) 上。 

石墨烯(Graphene)自2004年發現以來,成為凝聚態物理與材料科學等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石墨烯的超高室溫載流子遷移率與可剪裁加工的特性,使其成為未來納米電子學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石墨烯本身是零帶隙材料,如果直接用其構築場效應電晶體(FET)器件,門控效果極其有限,難以實現開關特性。目前的一種解決方案是,把石墨烯裁剪成在橫向方向為有限尺寸的石墨烯納米帶結構,電子在橫向上受限,納米帶則成為典型的準一維系統,石墨烯的能隙被打開。因此,如何高效、可控地製備石墨烯納米帶(寬度到10nm左右或以下)是當前該領域的一個充滿挑戰的重要研究課題。

近年來,白雪冬研究組在石墨烯的製備及其能帶調控方面開展了持續深入的研究。最近,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王文龍副研究員、北京大學王恩哥院士和博士生劉磊等與物理所微加工實驗室顧長志研究員合作,基於二維膠體晶體刻蝕技術,發展出一種簡單、高效、可控制備超細石墨烯納米帶的新方法。

二維膠體晶體刻蝕又稱納米球刻蝕(NSL),是利用自組裝膠體微球作為圖形掩膜的一種並行(parallel)刻蝕加工技術,具有操作簡便、高產出、成本低廉等顯著優點,為未來大批量製備石墨烯納米帶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在NSL法刻蝕裁剪石墨烯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巧妙利用了膠體微球空隙中氧等離子體束流的局域各向異性分布,通過細緻研究刻蝕工藝與參數,製得了高各向異性的準一維超細納米帶結構。該方法除了能夠製備大面積互連的石墨烯納米帶有序陣列之外,還可以通過控制膠體微球的受限自組裝,在基片特定位置上製備出不同幾何構型的石墨烯納米帶互連結構,展現出了豐富的可調性與良好的可控性。

另外,基於NSL刻蝕法的簡便與易操作性,他們還將之直接運用到預先製作好的石墨烯FET器件上,通過逐步刻蝕來實現對石墨烯電學性質的「器件原位」(on-chip)動態調控,展示了該方法在石墨烯電子器件研究中的潛在應用價值。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與中科院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上海微系統所等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浩敏團隊在國際上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實現石墨烯納米帶可控生長,成功打開石墨烯帶隙,並在室溫下驗證了其優良的電學性能,為研發石墨烯數字電路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技術路徑。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多層ReS2多構型的這種特性將會促使人們通過改變堆垛方式來調控其他各向異性二維晶體材料的物理性質和器件應用。相關結果發表在Nanoscale 2016, 8, 8324-8332。該研究進展引發了國際上廣泛關注。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未來信息技術需要低功耗、高性能的電晶體,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描繪的未來電晶體通道長度小於10納米。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12-30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及原位表徵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
  • 國際首次通過模板法在六角氮化硼溝槽中成功製備石墨烯納米帶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在石墨烯納米帶可控制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物理所二維材料構築超短溝道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物理所二維材料構築超短溝道電晶體研究獲進展 2018-02-09 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針對如何利用二維半導體材料構築短溝道電晶體的問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N07組博士研究生謝立等在研究員張廣宇、時東霞的指導下,針對器件結構中的溝道、電極、及柵介質等幾種核心材料,設計了一種基於全二維材料構築的新型短溝道電晶體器件。
  • 手性可控石墨烯納米帶製備成功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浩敏團隊關於六角氮化硼(h-BN)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其表面成功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GNR),並進行了輸運性質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
  • 成越科儀:CVD法製備石墨烯的前景大有可為
    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最大、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石墨烯被稱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自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後,科學家對石墨烯的製備研究就沒有停止過。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在日前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的結構及物性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石墨烯的發現以及其具有的獨特性質和應用價值激發了人們對其他二維材料的研究熱情。其中由第V主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由於具有較大的帶隙、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非平庸」的拓撲性質等特點,非常適合應用於下一代電子器件之上。
  • 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物理所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物理所大面積高質量氫化石墨烯的構築及物性研究取得進展 2018-12-29 物理研究所 【字體通過外來原子與本徵石墨烯中的碳原子化學成鍵獲得石墨烯功能化材料以及構築新型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是擴充二維材料庫重要途徑之一。例如,所有碳原子與氫原子雙面成鍵形成全氫化石墨烯結構,又稱為「石墨烷」(graphane);氫原子和碳原子為1:2的單面氫化石墨烯,文獻報導中稱為「graphone」。然而,目前在實驗上製備大面積高質量的氫化石墨烯的工作仍很稀少,實現材料結構和物性的調控仍很困難。
  • 鋸齒形邊緣石墨烯納米帶中電聲子耦合效應獲新進展
    具有鋸齒形邊緣結構的石墨烯納米帶(Z-GNR)由於其獨特的金屬性邊緣態,已成為石墨烯研究領域內的一種重要結構。大量理論預言表明,鋸齒形邊緣結構由於邊界碳原子2p軌道上存在的非成鍵電子,導致了局域的自旋極化邊緣電子態,並且邊緣上電子自旋呈鐵磁性排列,因此在自旋閥、自旋存儲器件中將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納米藥物遞送體系是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方式將藥物分子裝載在納米材料載體上,形成藥物-載體的複合體系。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智軍課題組在新型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興趣。
  • 納米石墨烯限域單原子鐵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成會明院士訪問蘇州納米所 2016-01-12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字體:報告由蘇州納米所先進材料部主任李清文主持,相關科研人員和研究生聽取了報告。   報告之前,成會明首先參觀了先進材料部,對李清文研究組浮動法製備碳納米管薄膜工藝表示了充分肯定。隨後,成會明為蘇州納米所師生作報告。
  • 黑磷烯納米帶研究取得新進展
    Cheetham FRS(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在黑磷烯納米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發表於《自然—通訊》。黑磷烯二維納米結構,包括單原子層黑磷烯和少層黑磷烯(<10層)。與石墨烯不同,黑磷烯本身具有帶隙以及獨特的結構各向異性。
  • 上海微系統所等製備出手性可控的石墨烯納米帶
    石墨烯納米帶(GNR)是一種準一維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根據結構不同可表現出準金屬或半導體特性。該特性取決於GNR的手性,包括寬度、晶格取向和邊緣結構。根據不同的邊緣結構,GNR可分為「鋸齒型」(ZZ)和「扶手椅型」(AC)。GNR具有高遷移率和載流能力,且由於量子限域和邊緣效應,其能夠開啟帶隙。
  • 物理所觀測到鋸齒形石墨烯納米帶邊緣導電
    相對於局域的電子態測量,研究邊緣態對石墨烯輸運性質的影響更加重要,既有助於人們更深入地了解這種電子態的物理內涵,也將為未來石墨烯納米帶電子和自旋器件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物理基礎。然而,這方面的實驗研究一直沒有突破。存在的挑戰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如何獲得適合輸運研究的鋸齒形邊緣石墨烯納米帶高品質樣品;二是在輸運測量中如何將邊緣態和「體態」分離開來以實現指認。
  • 原位生長+氫刻蝕: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快速、高質量製備方法|NSR
    研究表明,將氫氣的流速控制在一個相對微量的狀態,同時以液態金屬作為催化基底,可以引入一種新型的梳狀刻蝕行為,來調控石墨烯的生長(見下圖)。 石墨烯薄膜上形成的梳狀刻蝕圖案 實驗發現,利用梳狀刻蝕控制石墨烯的生長,可以將傳統的薄膜生長轉化為準一維的線性生長,從而直接製備高質量、大面積的石墨烯納米帶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