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磨難與挫折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促使我們不斷革新與進步的催化劑。今天,筆者就為各位讀者們介紹一種動物,在澳大利亞山火中掙扎了四個月,非但沒有在大火中喪生,相反,居然發生了物種的進化!
這種動物就是蛞蝓。2019年澳大利亞因為森林過於乾旱,而引發幾十年難遇的特大山火。從地球板塊上看,整個澳洲都處於燃燒中。大火造成了澳大利亞無數動植物的死亡,但在大火焚燒後的遺蹟上,蛞蝓這種生物卻意外地生存了下來。
蛞蝓為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動物的統稱。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稱蜒蚰,是一種軟體動物,與部分蝸牛組成有肺目。雌雄同體,外表看起來很像沒有殼的蝸牛,體表溼潤有黏液,民間俗稱鼻涕蟲。科學證明,在其身上撒鹽可使其脫水而死的捕殺方法確實有用。
而令人驚訝的是,就是這種很渺小的生物,在山火肆虐後的澳大利亞,居然存活了下來。一些科研人員在火災後對一些倖存動物進行施救,意外發現,很多燒枯的灌木以及焚毀的地衣上依舊活動著大量的蛞蝓,且大多數都是粉紅色的。
這種顏色的蛞蝓此前很少發現,科研人員出於好奇,便捕捉了一些粉紅色的蛞蝓回去進行研究,結果出乎意料,在這些粉紅色的蛞蝓基因組中,竟發現了一般蛞蝓體內所不曾攜帶的基因序列,也正式這種變異後的基因序列,使這些普通的蛞蝓具有了一般生物所沒有的抗高溫能力!
而更令人吃驚的是,根據科學家的解釋,這種突變後的基因此前在蛞蝓種群內並沒有遺傳史,也就是說,這種突變後的基因並不是蛞蝓體內很早就攜帶的,而是短時間在外在環境影響下,基因自我突變產生的!也可以說,全世界,只有生活於澳大利亞的蛞蝓發生了變異。
由於澳大利亞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每年的9月~11月份都是澳洲山火爆發期,長期受這種自然環境影響,使得澳洲本地出現了一種鮮粉色的蛞蝓,據科研人員介紹,這種粉色蛞蝓此前只在澳大利亞的一座山上發現,並且數量不多。很多人擔心,森林大火破壞了它們的大部分棲息地,有可能導致這個品種的蛞蝓滅絕。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種蛞蝓在破壞性的森林大火中倖存了下來,還帶動了澳洲幾乎所有蛞蝓種群的「定向變異」。(變異是不定向的,但大自然的選擇是定向的!故稱「定向變異」,讀者們不要誤會)
大自然的惡劣環境沒有淘汰這一物種,相反,竟強迫它產生了自我進化!這種鮮粉色的蛞蝓已經進化出了抗火災的能力,比起飽受山火燒烤的其他生物,大自然的選擇證明,這種蛞蝓更具有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資格!
這種獨特的、引人注目的生物最早被發現生活在新南威爾斯州卡普塔山一座孤立的、不活躍的火山上,這種蛞蝓也因此被稱為卡普塔山蛞蝓,新南威爾斯州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護林員在最近的大降雨後,發現了大約600隻卡普塔山蛞蝓還活著。
之前雪梨大學的生態學家估計,僅新南威爾斯州就有大約5億隻動物受到森林大火的影響。
卡普塔山蛞蝓的身長差不多是20釐米,直到2013年被確認為一個新物種之前,都沒怎麼被研究過。研究人員此前認為,這是在新南威爾斯州發現的紅三角蛞蝓的變種。但事實證明,這種蛞蝓體內具有一般蛞蝓所不具備的抗火災的遺傳因子。
談到蛞蝓,澳大利亞博物館生態學高級研究科學家弗蘭克·科勒告訴媒體:「卡普塔山國家公園是大約20種蛞蝓和蝸牛的棲息地,是一個瀕危的生態群落。而此次森林大火,倖存的蛞蝓竟進化出了抗火災的能力,這無疑表明,它們是這個生態群落中的強者!」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的自然生存法則在今天依然閃爍著經久不衰的魅力,凡殺不死我們的,都將使我們強大!澳大利亞的小小蛞蝓再次向世人證明了這一永恆真理!
我親愛的讀者們,此刻在手機屏幕前的朋友們,我們人類作為自然界的最高等生物,難道還有理由屈服於我們的生活,屈服於今天我們所面對的苟且嗎?苦難與不幸有時候不也是我們人生的一位導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