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金融歷史長河面前,比特幣只是一個新生兒。它發明於12年前,既不是股票,也不是初創企業,更不是網際網路的迭代物,因此,將它與任何先前的產物作對比都是毫無意義的。
比特幣波動性很大,再加上它缺乏中心化的管理和協調,儘管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它還是很容易讓人產生風險大、無法信任以及十分脆弱的刻板印象。
然而,比特幣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自己恰恰站在脆弱的對立面。正是由於它的波動性和去中心化,任何衝擊和壓力只會讓它變得更強大,讓它在嚴苛的環境中蓬勃發展。
著名哲學家尼採(Friedrich Nietzsche)有這麼一句名言,「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比特幣就像尼採說的那樣,具有無與倫比的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是超越了復原力和強韌性概念的東西。有些事物會從衝擊中受益,當它們處於動蕩、隨機性、無序、混亂和壓力源中時,它們會茁壯成長,因為它們喜歡冒險、風險和不確定性。擁有反脆弱性則能在經歷衝擊後變得更好。
「比特幣實際上是一種反脆弱系統,因為它在受到攻擊後變得更有彈性。」量子經濟學的分析師佩德羅舉了一些例子,包括2010年比特幣出現通貨膨脹的bug(某人利用比特幣代碼漏洞創造了1840億枚比特幣)以及當年的硬分叉事件。
「每一次事件之後,比特幣在網絡採用率和價格方面都變得更加強大,」 佩德羅還指出,「由於比特幣是一個開放的、無需信任的、去中心化的網絡,它在對抗攻擊後繼續成功運行的可能性比任何封閉系統都要高得多。
每一次比特幣被宣布死亡,它就會捲土重來,而且比以前更加強大。
那些「波動性、隨機性、無序性和壓力源」,只會使比特幣更具反脆弱性。伴隨每一次新的衝擊,比特幣顛覆性的、達爾文式的技術最終只會適應、進化以及變得更強大。
這種特性比彈性更厲害,不僅意味著有些東西能保持不變,甚至會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比特幣反脆弱性的優勢所在。
本文來源: 金色財經 / 作者:幣圈王多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