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世界五百強的排行榜中,中國企業的數量是最多的。但中國企業從一開始走向世界時到底有多難?從如今電視銷售全球第二的品牌TCL身上或許可以略知一二。

中國加入wto之前,在國內成功的企業看到了全球大市場的趨勢,有的持幣觀望,有的躍躍欲試。一九九九年,TCL在越南設立第一家分公司,僅用十八個月就超過了大部分的日韓彩電巨頭,創造了當地市場第二的佳績。隨後順勢進軍印尼、印度、俄羅斯等地市場。放眼整片亞洲大陸,TCL一時是風光,於是他們加大全球拓展步伐,二零零四年進軍歐洲,併購彩電鼻祖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
這步棋在當時看來是制勝關鍵,因為那時電視的清晰度完全取決於顯像管技術,而湯姆遜在彩電彩管影像顯示技術方面有三萬四千多種專利,在全球專利數量上僅次於ibm,他們的專利儲備、研發能力以及成熟的歐美。渠道很好的補充了TCL的短板。眼看萬事俱備,卻沒想到顯示技術突然切換了方向,以日韓為首,開始切入led液晶電視。轉眼間TCL斥巨資併購的技術與專利就過時了,沒用了。夏普、lg、三星等日韓企業手握核心專利技術,同時投入巨資推動液晶面板快速擴展,降低成本,佔據了整個液晶電視市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額。液晶面板頓時成了國內彩電行業各項成本中最高的項目之一。
各品牌受困,上遊供應領先,TCL成了典型。深刻嘗到了技術落後、受制於人的滋味,才進空中的TCL還出得來嗎?二零零九年,痛定思痛的TCL投資了二百四十五億成立了華星光電,便是全國首條完全自主創新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十年過去了,TCL華星光電總投資已經超過了兩千億。截止至二零一零年六月三十日,華星累計申請中國專利兩萬零三百五十五件美國專利。一萬零一百七十五件,TCL科技在量子點領域的公開專利數量為一千一百九十九件,居全球第二處世界領先地位。
整個TCL過去六年申請和獲得的專利超過了前三十多年總和的若干倍。華星光電讓TCL掌握了供應鏈的競爭優勢,重新把技術握在手中。一九年TCL電視出貨量三千一百二十萬臺,位列全球第二,即使在疫情下的上半年,依舊在全球十九個國家排名top。如今市面上的主流電視品牌也都成了華星光電的合作夥伴。就連今年發布的小米十至尊版,用的都是TCL華星屏幕。其實中國企業出海很容易,真正難的是掉進坑裡,爬起來再戰還能逆風翻盤。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