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南山學院舉辦慶祝大會,「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鍾南山院士,分享了他60年來既是醫生又是老師的感悟。
我們看到相關報導,打從心裡感謝鍾南山先生糾正傳統說法。長期以來,人們在讚美教師職業的意義時,總是不忘講「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樣的比喻看似很好,但卻忽視了教師的生命價值和職業價值。

鍾南山稱,這句話只有一半是對的,那就是教師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我們理解,教師是不僅是有知識的人,而且是掌握了專業知識的人,一代又一代教師用自己的所學、為人等綜合素養教書育人,才能保證代代薪火相傳。

從教育理念上說,科學的教育理論並不支持「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種比喻不當的讚美,也不是對教師角色的準確描述。蠟燭燃燒的過程是發光同時耗費自身資源的過程。
而教師育人的過程則顯然與蠟燭燃燒的過程不同。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而教書育人的過程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是教學相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並非是教師耗費自身資源的過程,而是育人成才同時成就自己的過程。
正因為如此,從古到今,凡是優秀、卓越的教師,不只是會教書,會育人,他們還會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將其變成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包括教育教學思想、方式和方法等等,提供給後來者借鑑。

如果我們自稱是優秀教師,卓越教師,但是又無法拿出寶貴的精神財富,又怎麼能證明自己優秀、卓越呢?如果孔子只是會教育學生考試,而沒有留下教育思想和精神財富,他還會成為聖人嗎?
而唯分數評價下的教師,倒像是在「毀滅」自己。不少老師任勞任怨教學、帶班,兢兢業業教書育人,以至於身體不適、患病都不敢請假。這樣下去身體不出問題才怪。教師節前居然有報導稱,某某教師的優秀事跡就是堅持長期帶病上課,體現了感人的奉獻精神。
在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今天,我們覺得奇怪。教師帶病上課居然成了優秀事跡。難道有關部門希望廣大教師都學習嗎?有病不去看,倒在講臺上才優秀?這是教師法裡的規定嗎?不是。這到底是關愛教師的健康還是讚美毀滅教師的健康?

總是有那麼一些管理教師的領導站著說話,毫無體驗地說話。甚至有領導認為,能夠堅持帶病上課的教師是師德模範。不知道他們體驗過長期帶病上班的感覺沒有,如果真實地體驗過,估計他們不會再這樣說。
他們應該知道,鼓勵教師帶病上課的實質是漠視他人生命。一所學校,一個地方,如果連教師的健康安全都不能保障,如果無視鼓勵教師帶病上課的邪念——明知毀人身體健康卻大肆表揚,那麼我們的教師管理者的思想裡一定有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