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危機日益逼近,土壤或隱藏解決方法

2021-01-10 騰訊網

科羅拉多州戈爾登市的和諧花園,一位農民在種植菠菜之前播撒由骨粉顆粒和磷酸鹽組成的有機肥料。

攝影:JOE AMON,THE DENVER POST/GETTY IMAGES

撰文:JULIA ROSEN

一個陰天,Roger Sylvester-Bradley沿著山楂樹籬慢慢走,皮靴上沾上了一層厚厚的泥土,之後他走進一片平緩的大麥地。

他彎下腰,從麥地裡拔起一株到腳踝的幼苗,查看大麥細小的白根。他把幼苗拿在手裡轉動,說:「如果一棵作物缺磷,看起來絕不是這樣。」

對英國劍橋的農業諮詢公司ADAS的作物科學家Sylvester-Bradley來說,這確實讓人感到吃驚。磷是植物生長的重要營養成分,自然存在於土壤中。數百年來,農民們一直在向田地裡添加額外的磷以提高收成,但Sylvester-Bradley和同事們卻在研究如何用更少的磷生產糧食。

原因有二:首先,來自農場的磷素徑流導致了大範圍的水汙染。其次,我們沒有太多磷可供浪費。

今天農民使用的磷,以及我們在食物中吸收的磷,幾乎都開採於少數磷礦,主要位於美國、中國和摩洛哥。據估計,磷礦資源可能在50-100年內耗盡。地質學家知道其他的磷礦資源,但是這些磷礦很難開採,而且含磷較少。因此,磷的價格可能會上漲,進而導致種植者更加難以負擔起肥料,消費者也更難買得起食物。

在片田裡和英國的其他試點,Sylvester-Bradley和同事們已經為解決這個問題邁出了第一步:停止向一半的大麥地施用磷肥,以觀察大麥的生長情況。8年後,他們開始觀察這種方式對大麥尺寸和產量的影響。這些大麥依靠土壤中過剩的營養物質(所謂的「殘留磷」)生長,有些人認為這是解決磷問題的關鍵所在。

研究人員通過計算發現,在英國和美國這樣的國家,僅田地裡的磷就價值數十億美元,可幫助抵消對開採的磷的需求。使用這些磷還能抑制磷素徑流。

Roger Sylvester-Bradley檢查一株健康大麥的根部,尋找缺磷的跡象。這片大麥田已經近十年沒有使用肥料,但植物才剛開始顯示出輕微缺磷的徵兆。

攝影:JULIA ROSEN

對蘭卡斯特大學的土壤科學家、Sylvester-Bradley的合作者之一Paul Withers來說,利用殘留磷是一件無需思考的事情,繼續維持現狀將會導致生態和人道主義災難。「我們不能讓農業汙染環境,繼續按照現在的方式使用資源。這最終只會導致崩潰,」 Withers說。

一種「狡詐」的營養物質

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磷是DNA的重要組成元素,還是ATP(三磷酸腺苷,為細胞提供能量的分子)中的P。植物需要磷才能生長,這就是幾千年來農民一直給莊稼施加磷肥的原因。

起初,在不理解化學原理的情況下,人們使用糞肥和人類排洩物作為肥料。到了19世紀,農民認識到富含磷的骨頭和巖石也能起到肥料的作用。

John Bennet Lawes是一名從牛津大學輟學的學生,1842年,他申請了一項用酸處理新型磷礦物的方法專利,使磷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很快他就開始銷售世界上第一種人造肥料。

Lawes將豐厚的利潤重新投入研究,研究地點是家族的鄉村莊園,這個莊園後來成為羅瑟斯塔研究中心。在研究中心,科學家們發現磷是一種有些「狡詐」的營養物質。

Lawes生產的肥料含有一種作物很容易吸收的可溶性無機磷。不過,一旦磷進入土壤,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會與土壤礦物質發生反應,形成作物無法吸收的化合物。還有一部分則形成作物無法吸收的有機化合物。

通過這些觀察結果,科學家認為,農民不應該減少磷的使用。反之,他們應該加大磷的使用,尤其是在20世紀,全球的人口不斷增加,需要的糧食也隨之增多。

事實上,Withers曾經的工作就是傳播上述信息。上世紀80年代,作為政府的農業顧問,他駕駛一輛紅色沃爾沃旅行車行駛在英格蘭鄉村蜿蜒的道路上,告訴農民要確保作物獲得足夠的關鍵營養物質。

Withers稱這種方法為「保險耕作方式」,目前仍盛行於全球的許多地方。在歐洲,我們每從食物中吸收一公斤磷,農民就要使用大約4公斤磷。在美國,這一比例約為9比1;在中國,比例可能高達13比1。(當然,在一些農民未獲得足夠磷肥的地區,比如非洲和南美洲的許多地區,也存在例外。)

磷在食物生產和加工的許多階段都會流失。不過,隨著磷的獲取難度增加,價格的上漲,可能會破壞全球糧食系統的穩定,這些低效的使用方式帶來了一個問題,Withers說。「我們有點過頭,現在又將面臨新的威脅。」

更糟的是,一些未被吸收的肥料會在土壤中積累,在施肥很久之後引起環境問題,英國瓦林福德生態與水文中心的水化學工作者Helen Jarvie說。她的研究表明,磷肥會在幾十年內緩慢進入自然環境,破壞了土地所有者為減少肥料汙染而付出的努力。

即使是汙水和農場徑流中的少量磷,也足以產生藻華,使水道充滿綠色浮渣。就像伊利湖曾經發生的那樣,水藻有時會產生毒素,汙染飲用水,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殺死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

一項研究表明,磷汙染影響了地球近40%的陸地區域。累計起來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據一項估計,僅在美國,過量的磷和氮(另一種關鍵營養物質)對水質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每年就需要耗費22億美元。

對作物非常重要?

據Withers和其他科學家稱,如果殘留磷是一種環境負擔,那麼它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他和同事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計算出,英國農田中含有的磷價值超過100億美元,足以滿足該國54年的肥料需求。

2017年8月9日,在俄羅斯切列波韋茨的PhosAgro-Cherepovets化肥廠,一輛前懸式裝載機將磷酸氫二銨顆粒搬運到倉庫中。

攝影:ANDREY RUDAKOV,BLOOMBERG/GETTY IMAGES

許多其他國家也擁有類似的磷儲備。2012年的一項分析發現,全球土壤中含有的殘留磷足以使人類到2050年對肥料的需求減少一半。

新研究的第一作者Sheida Sattari說:「作物可以幫我們解決過去犯下的錯誤。」

從數據來看,殘留磷非常重要。不過,作物真的能依靠殘留磷生長嗎?研究表明,在長期過度使用磷的地方,比如英國,依靠土壤中累積的磷,作物可以長達10年或更久不需施肥。最極端的例子來自薩斯喀徹溫省,當地的研究人員自1995年以來就沒有向小麥試驗田裡施加磷肥。25年之後,他們依然沒有看到任何問題。

傳統的土壤化學測量方法建議他們應該施加更多的肥料,Barbara Cade-Menun說,她在加拿大的Swift Current研發中心監督這些實驗。「但我們的產量沒有變化。」

科學家們認為,當作物耗盡了田地裡容易吸收的磷,土壤礦物質和有機質就會釋放出更多的磷。Cade-Menun還不知道土壤化學、土壤微生物或作物本身的變化是否能解釋試驗田裡正在發生的事情。無論如何,研究結果表明,那些羅瑟斯塔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擔心的作物難以吸收的磷,並不像科學家們曾經認為的那樣「難以吸收」。

這意味著僅僅減少肥料的使用,就可以在不損害作物收成的情況下滿足磷的需求和減少磷素徑流。

更「聰明」的作物

然而,在某一時刻,隨著土壤磷素不斷下降,最終會使作物面臨磷肥不足的壓力。部分原因是一些土壤磷素無法被作物獲取,另一部分原因是許多現代作物無法吸收。

自然界磷的缺乏迫使野生植物發展做出策略,確保獲取足夠磷。許多植物進化出了廣泛的根系尋找磷元素。有些還可以分泌化學物質,促使土壤釋放出磷。

不過,大多數經濟作物不具備這些能力。科學家們在肥沃的土壤中培育作物,這樣就不需要它們耗費能量使用這些工具。此外,在資源豐富的世界裡,育種者並沒有選擇具有很強磷吸收能力的品種。蘭卡斯特大學的土壤科學家Phil Haygarth說,這樣做的結果是「大量快速生長的愚蠢作物」,而它們很難提取土壤中的磷。

研究人員現在想要創造更「聰明」的作物。2012年,科學家們在一種古老的日本水稻品種中發現了一種基因,這種基因可通過長出細根來增強其尋找磷的能力。研究人員隨後將這一特性植入現代水稻中。2019年,馬達加斯加(擁有自然貧瘠的土壤)的農民開始測試一些最有希望的品種。

羅瑟斯塔研究中心的研究員Sigrid Heuer幫助開展了這項水稻研究。作為國際小麥產量合作項目的一部分,他還在尋找小麥的類似基因。其他科學家則在培育不需要那麼多磷的作物品種。

除了育種之外,免耕農業可通過防止土壤壓實和促進根系生長,幫助作物獲得更多的殘留磷。在土壤中添加共生真菌可以擴展植物地下根系的活動範圍,在豆科植物和其他分泌促進磷釋放的化合物的作物旁種植作物可釋放出更多的磷。

為了探索這類方法,Withers和Sylvester-Bradley一直在降低試驗田中的磷含量。

由於農場所有權的變化,研究人員不得不放棄劍橋的大麥田。不過,在其餘的研究地點,磷含量終於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使得他們可以開展幫助作物儘可能多地吸收磷的實驗。第一項研究將比較現有商業小麥品種的表現。

為了等待土壤中的磷含量回落到自然水平,研究人員不得不等待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將近10年)。不過,Sylvester-Bradley說,僅憑這一事實就足以讓種植者放心,他們可以安全地減少磷肥的使用量。

「在我看來,農民們完全可以不必擔心。」

(譯者:流浪狗)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梁新強教授團隊:土壤膠體磷儲存與流失阻控
    我國農業面源誘發的水體汙染問題至20 世紀70 年代以後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滇池、太湖和巢湖等大型湖泊,淮河、漢江、珠江、葛洲壩水庫、三峽水庫等典型河流水體中氮、磷富營養化問題急劇惡化,部分湖泊、河流水質氮磷指標已達劣五類,其中農業面源汙染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貢獻源。2007 年太湖大規模藍藻暴發,直接導致無錫等城市自來水供給中斷,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
  • 如何判別土壤裡的氮.磷.鉀的豐缺?
    東西湖區高軍問:我化驗了一份土壤,不知道如何判別三元素的豐缺指標分別是多少?如:全氮0.0045%,有效磷0.43%,有效鉀0.33%。不知道這份土壤養分如何?答:土壤全氮量一般分為<0.05%、0.05-0.09%、0.1-0.19%、0.2-0.29%、及>0.3%五個等級。
  • 樹木微生物可幫助作物從肥沃的土壤中汲取磷元素
    樹木微生物可幫助作物從肥沃的土壤中汲取磷元素2020-11-27 15:0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但不幸的是,它可能會被 「鎖」在土壤中,從而無法為農作物所用。然而事實證明,加入一種微生物就能「解鎖」它。 當把磷作為肥料的一部分施用於作物時,磷往往會與土壤中已有的礦物質發生反應,與它們形成化學複合物。這些複合物不能被植物的根部吸收,所以磷只是停留在土壤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農民往往會在田地裡施用過量的化肥。這樣做不僅成本高,而且很多化肥最終會流向周圍的水道,汙染水道。
  • 世界性糧食危機逼近 西方和中國誰是耗糧大戶?
    世界性糧食危機逼近 西方和中國誰是耗糧大戶? 發表評論   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1994年一份《誰來養活中國》的報告引起很大反響,他首度提出「中國糧食威脅論」,稱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的糧食危機
  • 土壤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大全
    1990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測定方法3GB 12298-1990土壤有效硼測定方法4GB 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5GB 19062-2003銷毀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 土壤汙染控制標準(試行)6GB 19615-2004銷毀日本遺棄在華化學武器 環境土壤中汙染物含量標準(試行)7GB 6260-1986土壤中氧化稀土總量的測定 對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 科學網—初步闡明成土早期土壤有機磷礦化機理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 利用單細胞拉曼光譜研究土壤解磷微生物取得進展
    磷是一種至關重要但不可再生的資源。磷肥是作物生長必需三大營養元素(氮、磷、鉀)之一,但磷礦是有限資源,據估計,以目前的磷礦儲備,大概還能繼續開採100年,因此,磷又被稱為「正在消失的元素」。
  • 土壤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土壤檢測儀器需求大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資源,是植物生長繁殖的基礎,土壤環境狀態與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繁衍息息相關。土壤汙染是指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汙染物質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土壤,其數量和速度超過了土壤的環境容量和自淨能力,汙染物質的積累逐漸佔據優勢,導致土壤自然功能的失調,土壤質量下降,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最終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 科研人員初步闡明成土早期土壤有機磷的礦化機理—新聞—科學網
    磷的有效供給是生態系統發育和穩定的必要條件,因而成土早期磷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機理對裸地植被恢復工程具有重要意義。
  • 土壤肥料養分如何速測?
    土壤肥料養分速測方法一般都會採用速測儀,速測儀可以檢測土壤、植株、化學肥料、生物肥料等樣品中的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鉀、全氮、全磷、全鉀、有機質含量,腐殖酸的含量、土壤酸鹼度及土壤含鹽量等等指標。而且土壤速測儀檢測時間短,費用低,最快可當天就出報告,所以速測儀十分適用現場肥料檢測需求。拜恩檢測可全面提供土壤肥料養分速測服務。
  • 什麼方法改良土壤最有效
    土壤是萬物之基礎,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土壤的變化卻是一年不如一年出現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土壤板結、土壤鹽鹼,土地越來越貧瘠甚至出現沙漠化。那麼這些土地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雨或灌水以後,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層結皮。(2)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簡單,影響土壤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鹼性過大或過小,導致土壤板結。
  • 雙峰土壤溫溼度計_實時監測土壤情況
    雙峰土壤溫溼度計_實時監測土壤情況在現代化社會,草坪綠化保養是十分關鍵的,因為綠化草坪的面積較廣,如何既做到節約用水,減小開銷,同時又保障草坪健康和功能性?毫無疑問,較簡單,較快捷的方法是使用土壤水分測定儀,通過提供土壤含水量的客觀數據來測量灌溉工作以及保養工作!
  • 成都山地所揭示早期成土過程中土壤有機磷的形態轉化過程
    隨著成土作用的進行,土壤中的原生礦物磷含量因風化作用逐漸降低,有機磷則逐漸積累,成為生態系統有效磷的一個重要來源。土壤中的有機磷以多種形態存在,不同形態有機磷的生物有效性差異較大,然而,成土早期土壤有機磷的形態組成、轉化及其與有效磷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
  • 湖庫磷達標須怎樣治理 Phoslock有方法
    因為諸多的汙染導致水體質量下降,水體的自我淨化能力跟不上,從而使水體成為富營養化狀態,爆發各種水生態危機,破壞水生態循環,這不止影響著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同時也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因此做好湖庫磷達標的工作也是水體富營養化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湖庫磷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湖庫磷主要以有機磷與無機磷的形式存在。有機磷大多為有機磷農藥,大多呈膠體和顆粒狀,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
  • 塑料汙染危機將得以解決!科學家發現新方法,加速分解變廢為寶
    根據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新的途徑來升級它,它可以幫助應對日益嚴重的塑料汙染危機。大家好,我是蘿蔔!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生產"垃圾,對於我們來說,把垃圾打包好丟在垃圾桶就萬事大吉了,可對於大自然來說,並非如此簡單,那是成千上萬,乃至上億的垃圾,難道還能丟給外太空?
  • 第三次數學危機已經存在了100多年了,至今還沒有解決嗎?
    從遠古時代到現代,數學史上一共有三次危機。第一次是古希臘關於無理數的誕生產生的爭論,第二次是微積分裡無窮小量的爭論,第三次就是19世紀關於集合論定義的爭論。19世紀末,數學空前發展,人們開始著手建立邏輯的數學化。在這裡,康託爾的集合論成為了現代數學的基礎,而這次危機正是從集合論中提出來。
  • 人類歷史上三次數學危機是如何破解的?第三次危機直到今天仍沒解決!
    對無理數和無窮概念的研究和拓展成功的化解了第一次數學危機,人類開始探究新的數學領域。就這樣整個數學基廈安穩的度過了2000餘年,直到牛頓。我們知道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奠基起來的。有了微積分後,那時的人們可以解決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比如精確測量邊界曲折的土地面積,也可以出測量一條曲線的長度。微積分的基礎思想就是無限細分再整合。
  • 外國公司欲建智能飄浮農場 或解決全球糧食危機(組圖)
    原標題:外國公司欲建智能飄浮農場 或解決全球糧食危機(組圖)   西班牙巴塞隆納Forward Thinking Architecture公司日前則提出可能解決未來全球糧食危機一個智能漂浮農場的構想。(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美國科技資訊網站TECH INSIDER 9月21日報導,不斷惡化的氣候趨勢和日益增長的人口都在將我們推向全球糧食危機的邊緣。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增加到96億。這意味著只有全球糧食產量增產70%、發展中國家糧食增產100%才能滿足人們未來的糧食需求。但是產出食物需要土地和水源,不幸的是,這兩樣資源現在都非常緊張。
  • 土壤檢測哪些項目,土壤檢測工程師為你解答!
    土壤成分、養分、肥力分析:有機質、銨態氮、硝態氮、磷、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鐵(Fe)、硼(B)、鉬(Mo)、鋅(Zn)、錳(Mn)等。  2.土壤理化指標檢測:水分、pH值、氟化物、氮、磷、氯離子、硫酸根離子、有機質、有機碳、碳酸鹽(根)、碳酸氫根、氰化物、有效磷、全磷、有效碳、有效硼、全氮、氯離子、容重、水溶性鹽、陰陽離子交換量、有效鐵、銅、鋅、錳、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電導率等。  3.
  • 汙水除磷工藝綜述
    因此廢水要脫有機物和氮,同樣也要除磷。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 , 水體氮磷的汙染日益嚴重,大量富含氮磷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和含農藥、化肥的農田徑流排入湖泊、河流、海洋等水體 , 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這樣不僅造成了嚴重水環境的汙染、水體富營養化及水體發生赤潮等現象,而且還會造成工業用水設備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和腐蝕,影響工業生產正常進行。因此廢水要脫有機物和氮,同樣也要除磷。